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科技     
《船艇》1992,(7)
船舶薄层气膜减阻技术交通部上海船稚运输科学研究所在研究水下平板上气泡膜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船舶薄层气膜减阻技术,设计了船舶导流板形式的船底装置,借助于一只鼓风机向船底输入空气时,能有效地形成船底薄层气膜,从而使船底与水分离,减少船舶与水的接触面积,有效地降低船舶航行中的  相似文献   

2.
环保     
《航海》2012,(5):29-31
<正NYK空气润滑系统减少6%船舶CO2排放NYK Line和NYK集团下属的Monohakobi Technology Institute(MTI)、NYK-Hinode Line Ltd三方日前完成了为期2年的船舶空气润滑系统试验。据悉,试验是在2艘NYK集团运输船"Yamato"号和"Yamatai"号上进行,平均减少了6%的二氧化碳排放。空气润滑系统通过气泡有效地减少船底与海水的摩擦力,这也是世界首次在船上永久安装鼓风机的系统。空气润滑系统在"Yamato"号和"Yamatai"号建造时期就被安装上船,  相似文献   

3.
为了应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和油价上涨,航运业对节能船舶的发展寄予厚望。空气润滑能够减少船舶摩擦阻力和提高燃油效率,是一项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本文主要介绍空气润滑减阻技术原理与分类,从喷气流量,气孔数量和位置以及船速3个方面,分析对空气润滑减阻效果产生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当船速恒定时,减阻率会随着喷气流量增加而升高;在船底或船侧布置气口时,气孔数量增加会提高减阻率,气孔应该布置在船底靠前位置,约为船长1/3;喷气流量应与船速相匹配,可以最大实现净节能,节省约输出功率的10%。  相似文献   

4.
随着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节能船型——“垫气驳”,应运而生。黑龙江省水运科研所和上海船舶运输科研所的科技人员,根据空气润滑原理,近年来研制了2×200T~300T级“垫气”驳船。它是利用有限功率的鼓风机,充气于船底气室,把水与船底隔开,形成大面积的空气  相似文献   

5.
船舶污底是海生物在船壳的滋生和附着,形成大面积牢固的海生物表面。通过涂装防污底涂料和淡水航行的办法可以有效减少船舶污底,降低船底粗糙度,减少船舶自重,实现船舶能效提升。  相似文献   

6.
日前,DNV在对海运、造船、再生能源、核能、发电系统等工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描绘出了2020年全球最受瞩目的绿色船舶技术。那么,2020年在船舶领域我们将会拥有哪些先进技术呢?节能相关技术1、空气润滑法减少船体阻力是改善能源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自兴波阻力被控制在最小限度的一些新船型被开发出来后,可减少船体摩擦阻力的技术研究开始显得尤为重要。空气润滑法便是一个能够在船底与海水之间使用空  相似文献   

7.
1976年的初夏北京风和日丽,位于北郊的怀柔水库突然热闹起来。水库拦腰处的水上运动场观礼台楼下,成V字型的岸边坐满了陆海空三军指战员,中央各部门领导和群众上千人,他们是来观看第七研究院第七○八所研制的新型船舶汇报表演。当扩音器里刚简要介绍完毕,在水库一角传来轻型飞机的嗡嗡声,一艘银白色的气垫船如利箭似地凌波飞行着。它由两台发动机驱动空气螺旋桨推进,同时又双机并车驱动离心风扇向船底供给压缩空气。由于气垫船周边有鼓气的黑色橡胶柔性围裙的包围而形成气垫,使刚性船底抬离水面而大大减少水动阻力,使船能凌波飞行,时速高达100公里。 气垫船先飞到观礼台正中的水面上“亮相”,原地  相似文献   

8.
滑水航行     
73.滑水航行的特性船只由于高速度运动在水面上形成滑航。滑航的特点在于除船底部份和水接触外,船体绝少浸在水中。船舶在前进中保持这样状态,可使船底和水面之间,产生流体动力的垂直作用分力。当纯粹滑航时,垂直分力 Rz 实际上等于船舶排水量 D。任何船舶都可能由高速度航行过渡到滑水航行,由于这到纯粹滑航需要消耗钜大的能量,所以目前并非所有的滑航快艇都能达到没有流体静压力  相似文献   

9.
船舶艉管水润滑装置故障通常会造成轴系设备损坏或导致船舶营运成本增加,研究船舶艉管水润滑装置结构及其管理,对于船舶推进系统的高效运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科考船艉管水润滑装置为例,系统介绍了该装置的设计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性能特点,并利用故障推演针对性提出了水润滑装置的管理要点和改进措施,以期实现船用设备的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0.
采用mixture模型,应用有限体积法,对一简易船型在船首底部喷射微气泡,进行微气泡减阻的数值模拟.计算中考虑气泡与水之间相对运动的影响,分析不同浮态下微气泡对减少船舶阻力的影响,获取了不同浮态时微气泡在船底的分布及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大型船舶在港内水域中航行靠泊,由于水深较浅,为了避免船舶触底、搁浅或失控,广大驾引人员在进入港内水域前必须充分地考虑船底与水底的安全距离。由于影响船底与水底距离的因素较多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精确预测船底与水底的距离目前还难以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预先确定富余水深来保证船舶的安全。富余水深留得少,则航行时有触底和失控的危险;富余水深留得多,则浪费船舶的运力。富余水深合理的综合管理应是既能保证船舶安全,又能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船舶载重量。本文提出的富余水深的概念是指为了保证船体安全和操纵安全预留的静态船底水深的…  相似文献   

12.
每当船舶进坞或上架维修保养时,我们总会看到船底污损,锈迹斑驳,并有大量的海洋生物在船底上附宿寄生,安居乐业。尤其是尾部螺旋桨及舵附近,海生物更是密集无间,应运而生。不言而喻,整个船底疮痍满目,破烂不堪。引人注目的是,一艘乘风破浪,任重道远的船舶,仅几个月的时间,就会显得  相似文献   

13.
邹国龙 《船舶工程》2014,36(3):20-23
提出一种无鼓风机侧壁式水翼气垫船,巧妙地将水翼船和气垫船的功能原理结合起来,在航行时,船体底部能够有效形成高压气垫,同时由于船底后部水翼的作用,既具备了传统水翼船、气垫船航行时水的阻力小、航行速度快的优点,同时克服传统水翼船载重小、翼板材料要求高及传统气垫船能耗高、噪音大、稳定性差的缺点。船底设计成平底,相比传统尖底船,航行更平稳、不容易倾翻。此外,它省去了传统气垫船所要的鼓风机,大大降低成本,减少噪音,节约近50%的垫升能耗。  相似文献   

14.
气垫船是利用船上的大功率风机产生高于大气压的空气,把空气压入船底并与水面或地面之间形成气垫,将船体全部或大部分托离水面而高速航行的船只。l959年,英国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气垫船,它从法国加莱出发,在两小时五分钟内成功地横渡了英吉利海峡,一时间轰动了世界。  相似文献   

15.
冉民 《船海工程》2002,(5):23-27
阐述高速船舶水润滑密封装置的基本结构型式,以及新型水润滑密封装置的研究与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水下爆炸是毁伤舰船等水中航行器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水下爆炸对船舶毁伤效应的试验操作复杂,理论分析也难于进行,因此应用数值仿真手段研究水下爆炸对目标的毁伤效应具有实际意义。大中型船舶均采用双层船底结构,在给定的装药量的作用下双层船底结构的破坏程度就成为了一个关注的重要问题。采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软件AUTODYN-3D研究了薄板在水下非接触爆炸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并与实验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计算的合理有效。对舰船典型的双层船底结构建模,进行了水下爆炸对双层船底结构毁伤效应的数值仿真研究,给出不同的船底结构在水下爆炸作用下的响应特点。  相似文献   

17.
吴华峰  吴剑国  朱荣成 《船舶》2012,23(5):43-47
采用钢结构焊接强度计算方法,给出船底结构角焊缝应力的计算模型和船舶结构角焊缝焊接系数的计算公式。以一艘31 000 dwt散货船船底结构为例,计算不同工况荷载作用下船底、内底纵骨、船底纵桁以及肋板的焊缝剪应力,并与舱段有限元的剪应力计算结果作比较,验证了当前规范角焊缝焊接系数。  相似文献   

18.
李玉林  王诚 《珠江水运》2002,(12):34-34
为防止船舶艉轴滑油泄漏造成河道污染,水润滑轴承取代传统的油润滑轴承已是必然趋势。对于水润滑轴承的密封问题,传统常用的密封方式在内河浅水船舶上并非最优的解决方案,为此,研……  相似文献   

19.
保障船舶尾轴承的可靠性使用是保证船舶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水润滑橡胶尾轴承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寿命失效数据难以收集等特点,对水润滑橡胶尾轴承模型进行适当简化,通过实验模拟,采用威布尔分布与极大似然估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来间接评估尾轴承的可靠寿命。结果表明,实际数据和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船舶水润滑橡胶尾轴承的中位寿命较平均寿命更为保守;进一步提高橡胶材料的承载、抗磨和抗老化能力对提高水润滑橡胶尾轴承的使用寿命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20.
尾轴承是船舶推进轴系的关键部件,近年来水润滑尾轴承的研究有新的进展。在润滑水黏度低、载荷环境复杂(重载、边缘负载和不确定性负载)、低速、启停和沙粒侵扰等恶劣工况条件下,尾轴承的承载机理复杂、磨损严重和摩擦噪声大。从船舶水润滑尾轴承的特点出发,围绕其性能演化与防治机理,就承载机理和模型、试验技术、摩擦磨损机理和预测方法、异常摩擦噪声机理及性能提升措施等五个方面,综合分析船舶水润滑尾轴承的研究进展,指出尚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