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IACS:规范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建造标准在整个海上安全链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定共同船舶建造标准来抵制低标准船舶,对于保证海上安全,保护海洋环境意义深远。 拥有全球商船总吨90%以上船级的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制定的“散货船结构共同规范(JBP)”和“油轮结构共同规范(JTP)”,必将引发一场规范的变革,为此,航运和造船界应作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2.
船舶建造标准在整个海上安全链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制定共同船舶建造标准来抵制低标准船舶,对于保证海上安全,保护海洋环境意义深远。拥有全球商船总吨90%以上船级的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制定的“散货船结构共同规范(JBP)”和“油轮结构共同规范(JTP)”,必将引发一场规范的变革,为此,航运和造船界应作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3.
引言 2006年4月1日,全球海事界迎来有史以来油船和散货船建造标准统一的时刻.从这天起,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油船和散货船结构共同规范(CSR)正式实施,标志着船级社诞生以来该类船舶建造标准多种规范并存的局面终于结束.  相似文献   

4.
海事消息     
消波 《水上消防》2006,(1):44-45
IACS油船和散货船共同规范2006年4月1日开始生效2005年12月13日至15日,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理事会第52次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备受瞩目的IACS油船和散货船共同结构规范(CSR)获得理事会的一致通过,成为IACS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统一船舶建造标准,并将于2006年4月1日如期生效。CSR是IACS为满足航运业对安全航行及使用中高质量的需求,在国际航运界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市场而制定的,已经被纳入国际海事组织(IMO)“目标型标准”的船舶标准体系,作为实践IMO安全目标的具体措施之一,受到了全球海事界极大关注。CSR最终获通过为…  相似文献   

5.
船级社     
《中国船检》2003,(7):52-52
IACS加速统一船舶船材尺度。日前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在伦敦举行第47次国际船级社协会理事会会议时发表的声明说.它的成员将优先为新建船舶船材尺度提供共同的船级规则.首先是侧翼双壳散货船和油轮,然后是其它船型。据称统一规则将有助于船级社协会消除有关船级社在技术标准上竞争的有关指责。  相似文献   

6.
共同规范与发展中的中国造船工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6月,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通过了有关油船和散货船共同结构规范的历史陛协议。这是国际造船界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全球范围内统一船舶设计规范,旨在造出更安全更牢固的新船。共同规范的实施将在海事领域引发一场全球性标准体系的变革,给世界航运和造船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我就共同结构规范出台的背景、原因和对中国船舶工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和大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7.
日前,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理事会第52次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备受瞩目的IACS油船和散货船共同规范规获得理事会的一致通过,并于2006年4月1日如期生效。会议还确立了上述两套规范未来5年的协调计划。IACS通过油船和散货船共同结构规范,结束了船级社之间在船舶结构尺寸上的竞争,向在坚实的技术基础上建造更为坚固和安全的船舶迈出了一大步,为IACS历时4年的努力画上圆满的句号,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8.
《水运文献信息》2005,(9):29-29
2005年6月13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成员首席执行官(CEO)会议上,包括中国船级社在内的十大船级社就油船和散货船共同规范的实施达成一致,并签署历史性协议,迎来全球统一的造船标准。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4月25日~27日,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第82次综合政策委员会(GPG)会议在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举行。GPG主席中国船级社技术处李志远副处长主持了本次会议,IACS十二家成员船级社的GPG成员(包括CCS成员船舶综合处包小兵副处长)、船体委员会主席、目标型标准专家组(EG/GBS)主席和IACS秘书长等参加了会议。会议对工业界非常关心的IACS共同结构规范2017年规范修改工作进行了审议,确定此次规范修改将如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宣布,从2006年12月8日后签订合同的适用于共同规范的船舶必须满足涂层新标准要求。此举,让中国造船界一片愕然。显然,这不是造船界希望的结果。但IACS提前实施涂层新标准,已成了不可逆转的事实。从日韩针对涂层新标准的前后反应来看,显示出了其在预警机制上的成熟,而我们则显得猝不及防。为何导致如此局面,根本原因在于中国造船业预警机制的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