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5月15日,我国首艘3000米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从青岛肩航,开赴南海我国首个深海气田“荔湾3—1”,与早前已开钻的“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会合,投入“荔湾3-1”气田的1500米深水铺管作业。作为国内自主详细设计和建造的第一个深水海洋工程船舶装备项目,是我国实施深水海洋石油开发战略的重点配套工程,  相似文献   

2.
《船舶工程》2021,43(7)
日前,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在南海陵水17-2气田上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我国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实现了从300 m向1500 m超深水挺进的历史性跨越. "深海一"号能源站按照"30年不回坞检修"的高标准设计,设计疲劳寿命达150年,可抵御千年一遇的台风等极限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4月2日,江苏扬子江海工建造的首座自升式钻井平台"YN100"顺利出坞下水。据悉,该自升式钻井平台为Qatar Investment Corporation投资建造,造价近2亿美元,是扬子江船业在2012年底接获的首座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该钻井平台在"LeT ourneau Super 116E"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加强,详细设计工作由  相似文献   

4.
多点系泊系统是半潜式生产平台的重要设施,用来抵抗恶劣海洋环境和限制平台偏移,以实现海上定位,锚桩安装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论文依托陵水17-2项目,以我国南海首个1 500 m级半潜式生产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的安装作业为背景,对锚桩安装技术进行研究,对打桩锤进行了选型设计,成功完成了锚桩的安装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这项成果在海洋石油工程领域填补了技术空白,也为今后浮式平台深水系泊系统锚桩安装提供了技术储备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针对东海边际气田的开发需求及作业海域的环境要求,分析借鉴"蜜蜂"开发模式的自升式LNG生产平台方案总体性能、选型分析及外输方案,认为利用该方案可实现边际气田全海式滚动开发,是推动边际气田开发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1月10日,斯凯孚已向挪威海域Asgard气田上的全球首套海底天然气压缩系统提供磁浮轴承。五年来,斯凯孚与曼柴油机与透平公司(MAN DieselTurbo)一直共同致力于开发这一项目,而曼柴油机与透平公司也是这套天然气压缩系统中电机驱动离心压缩机的制造商。一般而言,天然气会从海底被直接抽取至海面,并在钻井平台上进行压缩。但在Asgard气田,压缩室却设在  相似文献   

7.
《船舶工程》2012,34(3):111
6月6日,我国首个海洋工程装备-自升式钻井平台国家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启动仪式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举行.项目建设周期持续到2015年12月,计划完成约300项技术和管理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开展20项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此外,力争参与2-3项海工相关的国际标准制定.该示范项目的创建,对推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持续、协调发展将产生积极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明信  吴泓  赵万优 《中国造船》2003,44(Z1):254-258
套管钻井技术是利用套管代替钻具进行钻井作业、边钻进边下套管的技术.现代套管钻井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加拿大Tesco公司为代表的技术,完钻后下入回收工具回收井下钻具组合,可使用井下动力马达;另一种是以美国Weatherford(威德福)公司的钻鞋为代表的技术,完钻后钻鞋随套管留在井下,可以被下一只钻头钻掉.赵东油田在开发井的13-3/8"表层套管钻井中使用威德福BBL的套管钻井技术,一次成功完成钻井22口,总进尺5626米,最高单井平均机械钻速231.1米/时,刷新了套管钻井的世界记录,也是套管钻井技术首次在国内大规模的应用.套管钻井加快了钻井速度、降低了卡钻等作业风险、提高了钻井作业效率、节约了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振华重工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30 t深海下主动波浪补偿甲板起重机,并成功申请3项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研发空白,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水下600 m以内的海上补给、海洋钻井、有缆海底机器人安装作业、深海探测等。受波浪起伏影响,工程船在海上作业时会随着波浪晃动,船体晃动则直接导致水下起重机的吊钩不稳,增加海上作业困难,影响水下的安装作业。具备波浪补偿功能的起重装备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山西太重集团研制成功的"TZ—400"自升式钻井平台,日前在天津临港重装研制基地成功下水。据了解,该平台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海工装备,适用于泥沙质或淤泥质海床作业,具备深井探井和大位移丛式井/水平井钻井功能。该设备最大工作水深可达122m,钻机能力9000m,  相似文献   

11.
航运信息     
《中国海事》2010,(12):79-80
中国首座自主建造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交付 近日,中国首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中海油服先锋”正式交付使用.这一平台全长104.5米、型宽65米、型深36.85米,设计吃水9.5米-17.75米,作业水深70米-750米,生存状态最大风速51.5米/秒,最大垂直钻井深度7500米,最大可变甲板载荷4000吨,额定居住人员120人,集钻修井、居住等功能于一身。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国内首套325吨深水垂直软铺系统在福建厦门鹭江海域完成在船安装调试工作,在作业支持母船中国海油"海洋石油286"的装载下缓缓离港。据悉,这是目前国内第一套深水垂直软铺系统,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该套深水垂直软铺系统设备调试主要包括机械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通讯系统、单机调试和系统联调等内容,累计完成20多台套机械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其中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3.
正2月24日,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采油服务分公司建造的国内首座海上移动式试采平台"海洋石油162"在烟台交付。该平台是目前世界上功能最完善的海上移动式试采装备,其成功交付标志着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海洋石油162"型长62 m,型宽37 m,作业水深40 m,井口作业设备最大提升能力158 t,设计使用寿命25年,入级中国船级社。该平台具有试油、油气分离、原油储存和外输、井  相似文献   

14.
正"TZ301-1"平台的交付意味着另一段新征程的开启。日前,由中国船级社(CCS)负责建造检验的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重滨海")的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TZ301-1"在天津临港基地举行发运仪式,之后将由半潜船拖运至墨西哥湾进行作业服务。该平台的交付不仅是太重海洋装备发展史上一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2月7日11时,中国海油"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的钻头探入安达曼海1721米深的水下地层,我国钻井平台承钻的第一口海外深水探井开钻。远赴海外作业,表明"海洋石油981"作业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作为中国高端装备和服务"走出去"的代表,"海洋石油981"将在国际合作与市场竞争中接受检验,参与"一路一带"建设。根据作业计划,此次开钻的探井预计完钻井深超过5000米,是"海洋石油981"服役以来作业井深最深  相似文献   

16.
《航海》2010,(4):38-38
日前,从巴西传来消息:由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国内首座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投入油田钻探作业,其技术性能完全达到设计标准,标志着大船重工在高精尖海洋工程产品建造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证明其完全胜任世界上最先进的第六代钻井平台的建造。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一家造船厂正在建造世界首艘深海采矿船船体,该船全长227米,可以在2.5千米深的海底作业,载重4.5万吨,能在海上连续作业5年多时间。该船计划于2018年交付给总部位于加拿大的鹦鹉螺矿业公司,用于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域的采矿作业,但目前却因资金交付问题,面临"搁浅"局面。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罗尔斯-罗伊斯首个智能船舶体验空间正式开业,未来罗尔斯-罗伊斯还将开设一系列该类空间,以向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展示最新数字解决方案如何变革船舶行业。首个智能资产管理(IAM)体验空间位于挪威奥勒松,展示了智能船舶系统如何利用"数据的力量"来优化船队作业,降低运营成本,改进维护程序。IAM体验空间分为两个不同区域——"智能分析空间合作营地"和"船队管理指挥空间",将  相似文献   

19.
自升式钻井平台本身无自航能力,需要拖船协助海上拖航及靠离泊作业,对钻井平台的控制难度较大。因此,拖航作业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性。文章以中海油天津分公司"海洋石油923"钻井平台自天津港新港船厂港池外码头拖航至PL7-6-2井位为例,分析其拖航出港及海上航渡期间对航经水域船舶通航安全的影响,并提出通航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海洋石油981"号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海洋石油981"号由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投资建造,是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该项目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完成设计任务,整合了全球一流的设计理念和一流的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