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船舶机舱防火安全工作需要把握的重要环节国内外有关船舶火灾资料表明,船舶火灾中发生在机舱的火灾达50%以上。而船舶机舱火灾中,因柴油机高压油管破裂,燃油直接喷射到柴油机、发电机、锅炉、排烟管等暴露的高温(超过220℃)热表面上起火的几率占60%左右。由于在机舱进行检修和热工作业,不遵守防火安全规定的约占20%左右。另外,还有机舱的防火分隔、防火  相似文献   

2.
包国治  刘炜  陈宁 《江苏船舶》2007,24(5):21-24
针对船舶机舱狭小空间中员工进行设备的拆卸及维修时遇到的空间不足问题,提出了采用虚拟现实方法进行设计分析的具体方法,提高了船舶管路设计的合理程度。表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船舶管路设计提供预先的约束参考和设计完成后的修改和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快、高精度的对舰船机舱火灾温度进行建模和预测,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舰船机舱火灾温度快速预测方法。首先分析当前舰船机舱火灾温度的研究进展,指出当前舰船机舱火灾温度预测方法的局限性,然后收集舰船机舱火灾温度的历史数据,通过神经网络对历史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挖掘舰船机舱火灾温度变化特点,建立舰船机舱火灾温度预测模型,并对神经网络参数优化问题进行解决,最后与其他舰船机舱火灾温度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的舰船机舱火灾温度预测精度超过90%,远远高于其他舰船机舱火灾温度方法的预测精度,同时减少舰船机舱火灾温度预测建模时间,能够快速对舰船机舱火灾温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赵辅国  董庆丰 《舰船科学技术》2012,34(2):121-124,132
机舱淡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对机舱设备的运行状态具有重要影响。其主要功能是根据机舱设备运行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经过中央冷却器冷却的淡水量,以保证淡水温度保持在设定值。在机舱设备中,该系统运行状态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船舶柴油机的技术性能和工作稳定性,而且还决定了机舱其他需要淡水冷却设备的工作状况,因此船舶机舱管理人员对淡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船舶机舱普遍采用的淡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详尽分析了该控制系统的作用原理,系统存在的故障隐患以及该系统对机舱设备性能的影响。并针对系统故障隐患,提出了淡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改进设计方案,保证系统故障时仍能保证淡水温度符合使用要求,从而提高船舶动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选用Q235B钢作为基体材料,采用镍包碳化钨颗粒作为硬质相,以BNi-2为钎料,在1 080℃的温度条件下通过真空钎焊技术制备了WC-10Ni/NiCrBSi包覆涂层,对涂层试样进行热疲劳循环试验,循环次数为100次,观察试验后涂层的宏观形貌和微观结构,对涂层的物相组成以及热疲劳裂纹产生的过程进行讨论分析,对包覆涂层热疲劳试验的工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得涂层的最佳热疲劳上限保温时间为220 s,下限保温时间为20 s.当上限温度设置为500℃,基本观察不到试样的热疲劳行为;600℃时,涂层出现较粗大的宏观裂纹,在微观界面中观察到裂纹的萌生与扩展;800℃时,涂层出现粗大的贯穿型裂纹,将涂层完全破坏,在微观界面中观察到裂纹的加深加粗及迅速扩展.通过热力学计算可得,当试验上限温度在570℃以下,涂层的热疲劳性能受材料内部的热应力影响较大;当试验上限温度超过570℃时,涂层的热疲劳性能受热应力与粉末氧化的综合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保红 《珠江水运》2011,(14):42-45
机舱含油舱底污水是机舱中机器(主机和辅机)和设备及管路在船舶营运中泄漏的燃料油、润滑油、淡水、海水等混合在一起的油污水。据统计,一艘船舶每年排放的机舱舱底污水量约是其总吨位的10%,全世界每年随机舱舱底水排入海洋的油类,多达几十万吨。更为严峻的是部分船公司和船员素质不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差,在船舶营运期间将机舱舱底水通过各种非法途径直接排放入海。在2010年南京海事局开展的船舶防污染专项检查当中,一共立案查处了16艘船舶,尤其是国内沿海航行船舶航行途中非法排污的情况比较严重,其中主要集中在维护保养较差的船舶和老龄船舶。本文对船舶机舱一些常见的非法排污形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机舱中需要进行温度监测的设备和系统,将一线总线技术与CAN现场总线技术有机结合,采用DS18B20数字式温度传感器设计机舱温度监测报警系统,并可作为机舱监测报警系统中的一个信号采集单元(SAU),增强了温度监测的准确性、实时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船舶管路布局设计主要依靠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手动敷设完成,为提高管路自动化布局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三维空间管路设计方法,以辅助设计者完成管路布局工作。通过在经典遗传算法的整体框架中引入免疫选择机制,增加免疫检测算子和免疫平衡算子,改进了遗传算法仅依靠适应度值选择后代个体易造成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的不足,维护了种群多样性,提高了算法运行效率。以船舶机舱为对象建立虚拟机舱仿真环境,采用栅格法对布局空间进行划分,以十进制浮点数编码方式进行算法编码设计。MATLAB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遗传算法在管路布局优化设计问题上的可行性和搜索效率,采用C#语言编写脚本控制程序,在Unity3D虚拟机舱环境中实现了管路路径的布局设计。  相似文献   

9.
船舶通风系统的合理布置关系到船舶的正常运行,对某船舶机舱通风系统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拟机舱环境,得到机舱具体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判断通风方案是否达到设计预期。然后,综合常规通风与射流喷嘴送风,仿真结果表明这样能有效避免了短路和通风死角,使机舱内局部高温消失,降低了设备局部热点温度约4℃,具有良好的实船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连中 《航海技术》2006,(3):68-69
随着海洋运输的发展,由于设备管理不善和操作不当导致超标排放,海洋油污染越来越严重。许多资料都表明,海洋油污染中船舶污染占90%以上,因此必须加强检验船上防污设备的技术状况。检验机舱油水分离设备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船舶机舱舱底水,主要来自船舶机舱处所内燃料油和润滑油和水,包括机器、管路和阀的泄漏,检修时  相似文献   

11.
以本质安全型机舱、紧急防护型机舱为基础,提出了增强安全型机舱的设计思路,通过增强通风、加强探测与报警、采用全熔透对焊接头等措施降低机舱风险.以某内河LNG燃料动力船为目标,进行了增强安全型机舱的设计,给出了气体燃料管路上安装相应阀件、机舱和阀箱内设置气体探测和机械通风、供气管路的连接采用全熔透对焊接头、发动机进排气总管和曲轴箱上安装防爆安全阀、驱动风机的电动机安装在通风管道外、管道及电器设备接地等设计要求,达到了本质安全型机舱的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2.
《航海》2015,(4)
目前VLCC船舶越来越多,其机舱布置一般为尾机型设计。由于VLCC机舱设备种类繁多,较集装箱船舶和散货船增加了大容量锅炉及惰性气体系统等设备,且机舱布置较为宽敞,而现代VLCC都采用烟囱和生活区分开设计的型式,机舱设备的透气大部分集中在烟囱内,从烟囱后部集气箱流出,这就增加了透气管的长度。由于船舶装载情况的变化,造成机舱各种透气管路发生气塞、水封等现象,影响了机械设备透气畅通,给设备运行带来各种各样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CAN总线机舱智能监控仪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船舶机舱温度变化大、振动强度高和控制系统复杂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机舱智能监控仪表,对机舱设备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处理和控制.该智能监控仪表主要由SJA1000和AT89S51芯片构成,其硬件电路、软件设计和智能算法在文中做了详细说明.实验表明:该智能监控仪表能较好地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提供准确、可靠、实时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利用CFD软件对轮船机舱热环境进行模拟,并且针对机舱现有通风系统对机舱降温效果进行评估,得出现有机舱通风系统无法较好实现机舱的全面降温。利用水雾蒸发吸热原理开发设计了一套细水雾降温系统,对机舱高温区域进行有效降温,并配合风机的作用,将水蒸气带出机舱,从而保证机舱设备对湿度的要求,分析表明细水雾降温后的机舱会较仅使用机械通风降温的机舱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船舶机舱集中了船舶所有的控制设备和电力电子器件,一旦机舱设备出现故障将会导致船舶不能正常运行并造成重大损失。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船舶机舱监控系统中,本文针对船舶机舱监控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因特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以及ARM嵌入式技术的船舶机舱实时监控系统,对系统进行了整体设计,并对嵌入式平台实现网络通信进行了介绍。本文设计的系统具有成本低、实时性好、扩展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船舶管路设计的现状和自动化前景造船中的现代化工艺首先应考虑把设备和管路密集的舱室划分成为各个区域块,这些区域块包含有一些装配单元,例如机组、管束段、装配组件,而这些舱室系指机舱、电气设备  相似文献   

17.
机舱含油舱底水在排放之前必须经过检测和处理,使油含量降低到限值之下。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油水分离器,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是一项繁重负荷。如果机舱污水井中进入大量浓稠油份,并放任其进入舱底水舱,就会明显加重油水分离器负荷,进一步增大维护负担,干扰舱底水正常排放。为降低船舶运营成本和风险、防范污染,需要能够选择性的将污水井中高浓度的油污从舱底集水系统驳入集油系统,以保护油水分离器。而基于管路的操作具有规范、安全、快速的特点,是比较理想的实现方案。为此本文提出相应的管路设计,为该应急操作的实施提供兼容性。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绝大部分的自动化机舱和智能机舱,对其关键设备的参数采集和传输(如温度、压力、转速、扭矩、电流、电压、功率等)均采用常规的接触式(有线)传感器和有线(网络)传输,尽管有少数参数的采集实现了采用非接触式(无线)传感器(如基于脉冲的转速检测,管路内流量的检测等),但几乎所有被检测到的参数均采用有线(网络)传输,使得机舱中采集设备参数的传感器和传输线路繁多复杂,给系统维护和保养带来很多不便。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机舱通风系统设计不合理会影响机舱内设备正常运行和人员正常工作的问题,以某80 000吨级半潜船为研究对象,采用Airpak软件建立了机舱三维模型,对3种风口高度下机舱的温度场和速度场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不同风口高度对机舱内设备运行及人员工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风口高度为6.5 m时,机舱内的速度、温度分布都较为合理,机舱内设备可以稳定运行,人员可正常工作无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20.
LNG船机舱内通风气流组织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CFD技术手段,对LNG船机舱内通风气流组织进行数值分析,消除通风死角产生的安全隐患。针对风管与舱室形成的计算域形状复杂的问题,机舱通风流场被分解为风管与舱室两个计算域,通过设置通风格栅的边界条件实现数据传递。采用K-ε湍流模型模拟舱室内通风气流,分析表明机舱内设备与管路对通风效果有明显影响,设备间的空挡存在通风死角。研究表明CFD技术是船舶通风设计优化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