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隧道变形的近景摄影测量精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用于隧道变形监测的无固定则站式的近晾摄影测量精度试验研究,提出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近景摄影测量监测隧道洞室位移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监测隧道洞室三维位移的数字化近景摄影测量新技术,其外业监测过程简便,内业测算实现了程序化、数字化,能全面、客观地获取隧道洞室的三维变形信息,其测量结果与机械式收敛计量测的结果所反映的隧道变形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将近景摄测量用于隧道室位移的研究动向,并将手持相机观测隧道洞位移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4.
何广钧 《铁路航测》1996,(1):22-23,30
航测内业测图的透明正片,在摄影处理及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它们有均匀变形、不均匀变形和偶然变形,这些变形都影响测图的高程精度。  相似文献   

5.
日本开发的“隧道扫描装置”,是以线路传感器摄像功能为主的装置,可装在工程车和维护车上进行摄影。在隧道壁面上安装了5000像素的线路传感摄像装置,车辆运行速度为10~30km/h,在单线隧道运行一次、复线隧道上下线各运行一次,可得到隧道全断面图像,一次运行可持续摄影几十公里,摄影和记录基本上能在车上完成,与过去的摄影系统相比较,摄影速度、  相似文献   

6.
铁路隧道断面测量及洞室变形监测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人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文章介绍了如何利用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来测量铁路隧道断面的新方法 ,同时将断面量测与洞室位移监测相结合 ,实现了隧道断面测量的数字化。在此理论基础上开发的计算机辅助隧道断面测量系统完成了隧道断面轮廓曲线的拟合、超、欠挖面积和体积、变形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无碴轨道测量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解决线路测量中的现状测量及误差调整,桥梁、隧道、路基等构筑物的变形测量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谢元礼 《铁路航测》1997,(3):27-29,32
数字摄影测量是摄影测量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为摄影测量学内容的一部分,空中三角测量也将随着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而推进。本文从空中三角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及其现状出发,对空中三角测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全自动无刺点空中三角测量的航测空三加密新方法,为摄影测量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一个新途径,从而形成了一个航测内业生产的新流程。  相似文献   

9.
铁路测量虽然建立了精密平面控制网(CPⅠ、CPⅡ),但不可避免地存在长度投影变形残余误差,分析了长度变形误差对桥梁、隧道施工测量的影响,以及采用精测控制网加密施工控制网存在的问题,提出特大桥、长大隧道应建立独立施工控制网,以保证桥梁墩台到位、隧道准确贯通。  相似文献   

10.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引进与应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是现今摄影测量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对国际上几套先进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调研和测试的情况。现就铁路航测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技术引进、开发研究、应用方向提出一些看法。对数字摄影测量给航测专业带来的变化,结合铁路航测的状和特点,把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与解析摄影测量有机地结合组成新的生产流程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陆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山区运营隧道在滑坡作用下的病害问题日益突出,而导致隧道变形破坏的最根本原因是滑坡的作用导致隧道受力模式的改变。同时,坡体不同的变形阶段对隧道结构的受力变形模式影响较大,目前在这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研究结论:(1)以隧道-滑坡平行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推移式滑坡岩土体的变形特点揭示了隧道受力渐进破坏过程的本质是滑坡推力和岩土抗力变化的过程,初步探讨了不同演化阶段滑坡的运动特点和隧道的力学特征,以不同演化阶段的隧道受力模式为基础,建立了半无限长梁、半无限长梁-悬臂梁模型;(2)采用弹性地基梁和结构力学理论,对位于滑坡体内和滑坡体外的隧道结构变形进行耦合解析,建立不同阶段隧道受力变形模式的理论计算公式,提出相应控制截面的解析解表达式,能够实现滑坡不同演化阶段隧道受力变形的评价;(3)通过模型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该理论能够对滑坡中隧道的受力变形的发展进行预测以及为滑坡地段隧道的设计、加固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坡体病害地段隧道变形开裂的特征及二者相互关系,给出了隧道变形与坡体疲害相互关系的5种地质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隧道变形规律预测坡体灾害的模式,并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结果加以验证,本文的成果对建立铁路运营隧道智能管理系统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非一致性地震作用下穿越破碎带长大隧道衬砌结构的变形机制,基于随机地震动理论,生成能体现长大隧道行波效应和衰减效应等局部地场效应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通过建立不同的不利地质结构形式的多方案隧道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仰拱分区域垂直入射地震波的方式,分析不同倾角、厚度以及岩体等级的破碎带对隧道衬砌轴向和横向变形的影响,揭示非一致性地震作用下长大隧道衬砌结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非一致性地震作用下长大隧道衬砌结构变形具有明显的空间非一致性;沿隧道轴向方向,破碎带的存在限制了衬砌轴向拉压变形,但加剧了衬砌的轴向剪切变形,当破碎带与隧道夹角为45°时衬砌的轴向拉压和剪切变形最大,而衬砌整体轴向变形受破碎带厚度和岩体等级的影响较小;沿隧道横断面方向,衬砌纵向剪切变形主要集中于拱腰位置,而径向剪切变形集中于拱顶和仰拱位置,衬砌的最大纵向和径向剪切变形均出现在破碎带倾角为45°时,且当破碎带厚度过大时,衬砌横断面的剪切变形也较大,但不同岩体等级对衬砌横断面的剪切变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修建好的隧道轮廓变形与安全检测,已成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的重大举措。为解决对地铁隧道这类大空间尺寸测量的需求,本方案设计了一套多视觉传感器系统,对隧道全断面进行高精度连续测量,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测量中离散取点、旋转扫描方法中测量点少、断面轮廓信息不全面、准确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找出洛湛铁路清水隧道围岩变形较大的原因,应用Matlab的强大计算功能,开发编制了基于Matlab的线弹性有限元程序,将该程序应用于隧道围岩计算,分析出了清水隧道变形原理,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为隧道后续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得到基坑开挖对邻近下卧既有隧道变形受力影响,提出一种可预测基坑开挖对下卧隧道竖向变形影响的简化计算方法。采用Mindlin解获得基坑开挖引起既有隧道轴线处的附加应力,将隧道假定成无限长Euler-Bernoulli梁搁置在Vlasov地基;引入隧道侧向土体的影响,考虑既有隧道两端约束,进一步得到隧道竖向变形差分解。工程案例研究表明:与既有文献中有限元数据和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该方法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与将隧道搁置在Vlasov地基模型(EB-V模型)和Winkler(EB-W模型)地基模型的解析计算结果比较,本文方法计算结果更贴近实测数据。进一步参数研究表明:隧道与基坑中心间距、隧道埋深以及土体模量的增大会引起隧道竖向变形及内力减小;随着既有隧道抗弯刚度逐渐增大,隧道竖向变形会逐渐减小,但会引起既有隧道内力增大。  相似文献   

17.
为定量评估既有地铁盾构隧道受穿越施工扰动后的结构安全状态与服役性能,采用MIDAS软件建立了新建盾构隧道穿越既有盾构隧道的三维数值模型。通过调整隧道间的竖向净距,对南京地区以富水砂层、软土层为主的松软地层条件下的盾构隧道穿越施工引起的既有隧道的竖向位移响应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根据隧道的力学衰减特性分析了既有隧道的安全等级。结果表明:盾构隧道下穿、上跨施工引起沿既有隧道纵向土体的沉降曲线分别呈“W”型、“M”型,相同地层条件下上跨施工引起的既有隧道变形的绝对值比下穿施工小;南京富水砂层、软土层新建隧道穿越引起既有隧道沉降半槽范围分别约为3.5倍与5.0倍隧道外径;结合既有隧道力学性能衰退特征,以隧道纵向差异变形量作为指标将盾构隧道穿越工程划分为微弱影响、一般影响、显著影响、强烈影响等四类;根据数值模拟和历史变形数据,预测了南京地区3个典型的盾构隧道穿越工程施工完成后既有盾构隧道的竖向差异变形量,据此计算了相应的影响等级及其同等级下的竖向变形余量。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新建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高铁隧道的不良影响,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模拟两并行盾构隧道下穿高铁隧道开挖施工。研究了两并行盾构隧道下穿施工时既有高铁隧道结构内力、拱顶变形、拱底变形和地面沉降的变化规律,同时考虑高铁隧道沉降缝对其结构的影响。模拟研究表明:后行盾构隧道开挖引起的不利影响小于先行盾构隧道开挖引起的不利影响;对于无沉降缝的既有隧道,仰拱和拱顶纵向沉降分别呈U形和反U形;考虑沉降缝时,既有隧道拱顶、地面沉降值增加了100%以上,既有隧道最大纵向弯曲应变、剪应力减小了60%;沉降缝的存在不会改变高铁隧道的横向弯曲应变和变形趋势,但是在数值上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9.
兰武二线乌鞘岭隧道横穿祁连山东麓,长20050m,最大埋深1050m。在岭脊志留系千枚岩夹板岩及断层构造岩等软弱围岩段的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强烈变形,不仅支护失效甚至钢架亦被严重扭曲,且持续变形长时间不收敛。地应力测量研究表明,隧道岭脊段具有明显的现今构造应力作用,地应力的总体特征为:SH≥SV>Sh。分析认为,隧道围岩变形的主因是:在较强构造应力与垂直重力的共同作用下,由于未及时施做二次衬砌,软弱围岩及初期支护不能承受该作用力,以致产生了持续性的流变变形。工程实践表明,围岩应力状态是支护设计的依据,而适时支护、衬砌非常重要。允许围岩适度变形,使围岩应力得以适度释放;选择在流变大变形尚未形成,围岩尚未丧失其抗载能力的时刻,及时进行支护衬砌,对确保围岩稳定和支护衬砌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隧道围岩收敛监测方法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保障隧道的安全施工,在介绍传统的收敛计(仪)隧道围岩收敛监测方法的基础上,说明了相对三维位移观测法、绝对三维位移观测法收敛监测的原理.收敛量计(仪)测量法精度可靠,但时于大断面隧道需要在平台车上工作,操作相对不便;相对三维位移观测法和绝对三维位移观测法可迅速测出相对收敛值和绝对收敛值,前者可以自由设站,后者可在控制点上设站,但不能实时连续观测;隧道收敛变形自动监测系统无论巴赛特收敛系统、全站仪动态监测系统或者断面仪动态监测系统,均可实现全天候无人值守,连续监测隧道收敛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