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隧道工程作为一种特殊的工程结构体系,隧道一经在地层中开挖,地层中的原状力学便会被打破并进行调整,应力的释放与调整必将导致围岩的变形,而这个变形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有着相对独立的特性。隧道的这种变形正好体现了隧道围岩及隧道支护的工作状态,新奥法隧道正是通过围岩及支护的变形观测来掌控结构本身的工作状态,以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围岩变形的特点,结合某隧道量测剖面的实测数据,分别对围岩变形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相分离时隧道围岩及支护的变形特性,并就现场的变形情况进行了单独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围岩及支护的协同变形有单独的时间和空间效应,其变化有相应的规律,分析结果有利于施工监控量测时对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并有助于现场施工的安全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结合隧道工程施工的复杂性,依据新奥法的核心理念,提出了基于新奥法的隧道围岩变形动态监测方法。为了实时掌控隧道的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的受力特点,通过采用各种测量仪器对围岩进行周边位移量和洞内拱顶下沉量的现场监测,研究隧道的围岩动态变化,并预测其最终的稳定时间。这将对隧道的安全施工和二次衬砌的时间安排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软弱围岩中修建隧道,围岩及隧道结构如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都遵循大变形理论,因此设计和施工都应该以"大变形"理论为指导,进行设计施工。通过大变形理论分析得出,隧道施工必须以"新奥法"隧道施工理论为指导,切实搞好隧道围岩预加固、分部、分台阶开挖,以确保软弱围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通过"大变形"理论为指导,加强监控量测,使得施工过程中整个隧道始终处于安全可控制状态。  相似文献   

4.
关角隧道开挖围岩变形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奥法的隧道设计理念中,施工中的变形监测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实时掌握青藏铁路关角隧道的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的受力特点,通过采用JSS30A型数显收敛计对围岩进行周边位移量和拱顶下沉量的监测,研究其围岩动态变化,预测和确认其最终稳定时间。对隧道安全施工和二次衬砌的施工时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三口隧道为例,介绍新奥法施工过程中现场监控量测的项目及方法,分析了富水软岩隧道的围岩与初期支护的变形及受力特点,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为分析研究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浅埋软弱隧道台阶法施工中,预留变形量不仅要考虑围岩累计变形量,也要考虑支护结构随围岩变形的时空效应。基于围岩变形监测资料,对某隧道支护与围岩的协调变形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隧道收敛与沉降变形具有明显的时空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想预留变形量下的变形模型。在考虑台阶法施工中的围岩变形时空效应下,对隧道的预留变形量进行了监测,上台阶节段初支段落整体上移200mm;中台阶衬砌在设计轮廓线外移150mm,节段长度不变且对应钢架半径增大150mm;下台阶节段钢架对应半径做同样的增加,对接中台阶进行拼装施工。后期监测资料表明,隧道在完成变形后基本达到了设计轮廓线位置。该预留变形量的确定方法既有效避免了大变形对隧道的影响,也解决了支护结构施工与材料用料上的矛盾问题,为浅埋软弱地层隧道预留变形量确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围岩松驰变形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新奥法理论结合某隧道实测结果,定性地探讨了影响围岩松驰变形的几种因素。指出现场量测对新奥法设计和施工的必要作用。并建议把围岩松驰变形量测作为公路隧道新奥法现场量测的一项必测内容。  相似文献   

8.
以处于强倾倒变形体内并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过2次变形的浅埋偏压隧道进口段为研究对象,针对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及变形情况,应用新奥法原理及拱效应理论,以变形观察及监控量测为信息化施工手段,及时采用堆(填)碴反压、注浆加固、网喷补强支护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在洞内成功地加固变形隧道,制止过大变形可能诱发隧道塌方及山体滑坡的险情; 并在后续施工中,通过调整支护参数和利用创新的“三台阶八步法”施工方法,安全、顺利地完成后续不良地质段的隧道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9.
通渝隧道围岩变形的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林生  王新平 《公路》2004,(3):145-148
隧道新奥法施工中,常以围岩变形量作为评判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结构经济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公路隧道围岩变形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数据序列,因而可以建立一些实时跟踪预测模型和方法。根据通渝隧道围岩拱顶下沉位移变形的特性,采用神经网络技术来预测其变形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简易、有效。  相似文献   

10.
新奥法是以喷射混凝土和锚杆作为主要手段,通过量测控制围岩石变形,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的隧道施工方法。文章通过葵岗隧道Ⅱ、Ⅲ类围岩的施工及地质不良地段处理等施工实践,阐述新奥法设计与施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郭波前 《隧道建设》2017,37(5):586-592
以某在建高速铁路隧道作为工程实例,结合地质情况,从初始应力、岩体结构和地下水分析了影响围岩的因素。运用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控量测反馈结果等综合方法,从监控量测数据时态曲线特征、方向性、累计变化量、变形速率、时效性、现场围岩变形情况、隧道施工影响、变形段变形差异性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极高地应力区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机制,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极高地应力区围岩应力释放有一定的过程,不同的围岩应力释放的速度可能不同,爆破对围岩产生扰动,将一定程度加速围岩应力的释放。2)围岩地质条件不同,变形规律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3)围岩的变形机制,层状围岩的变形破坏一般形成几个区域:破坏区,崩塌,滑动滑移,张裂、弯曲及折断。4)本隧道围岩变形特征主要是由极高地应力和岩体结构综合决定的,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情况一定程度上是隧道围岩变形特征的有效反映。  相似文献   

12.
土质隧道施工期围岩变形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奥法监控量测理论及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的应用,并结合天恒山隧道工程实际,研究了该隧道某一典型断面围岩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该隧道的开挖方法及支护方式均比较合理,可为今后该类地区土质隧道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郭时安 《隧道建设》2011,31(2):166-170
为对隧道不同级别围岩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及对二次衬砌的合理施作时机提供依据,基于深圳莲盐6座3车道NATM高速公路隧道的现场监测数据,采用概率论数理统计方法,绘出Ⅱ~Ⅴ级围岩收敛变形与拱顶下沉变形稳定时间、稳定距离的散点图和直方图,并拟合出其正态分布函数。经统计分析得出:隧道围岩从开挖到变形稳定时间、稳定距离与围岩级别有关,随着围岩级别的增大,其变形稳定距离与稳定时间大体呈相应增大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李献民  梁艳慧  王梦恕 《隧道建设》2010,30(5):535-539,568
通过对隧道洞口围岩变形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得到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周边位移的变形曲线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同时对变形曲线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围岩变形“增长模型”的非线性回归方程,对预测预报围岩变形规律和最终变形、提高隧道信息化施工水平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隧道建设的规模和数量迅速发展,相关理论研究却相对不足,随着隧道越来越多地穿越诸如软弱围岩、溶洞等复杂、恶劣地质区域,对施工技术和理论研究的要求也更高,如何做到规避灾害,安全施工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以重庆市某公路隧道为依托,对穿越膨胀性软岩段隧道,提出不良地质构造与围岩条件、水的因素、不规则地应力以及工程因素等导致隧道灾害的因素,不同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案来规避灾害。利用Poyting-Thomoson模型计算隧道围岩变形,与现场监控量测数据相结合,对隧道膨胀性软岩段的围岩变形做出预测,得出最佳二次衬砌支护时间。同时从初支二衬间的应力角度对膨胀性软岩进行了持续监测,表明了膨胀性软岩隧道段防治方案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致灾机制来分析隧道建设,可以更好地为工程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6.
管鸿浩  苏辉  杨世武  胡忆  莫阳春 《隧道建设》2017,37(12):1529-1535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的深埋围岩压力公式没有考虑隧道拱部围岩本身的承载作用以及超前预支护作用,荷载计算结果偏大。为验证深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实际承受的围岩压力荷载,以蒙华铁路三门峡至荆门段现场监测数据为依托,通过分析围岩变形监测资料,探讨蒙华铁路隧道围岩及结构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并采用拱顶沉降与水平收敛相结合的位移反分析法,建立荷载-结构法平面有限元模型,反演推导围岩压力荷载。分析结果表明:双线隧道反分析得出的围岩荷载为同级别按规范计算值的70.7%~76.5%;单线隧道反分析得出的围岩荷载为同级别按规范计算值的88.8%~93.1%。研究成果对蒙华铁路隧道现场施工和优化支护结构设计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希望能对以后类似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兰渝铁路两水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福善 《隧道建设》2014,34(6):546-553
兰渝铁路两水隧道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洞身围岩为千枚岩及炭质千枚岩,属极软岩,受高地应力影响,施工时发生了挤压性大变形,变形和破坏极为严重。以现场测试和理论分析为手段,结合隧道变形特征,探索和研究了适合两水隧道的软岩变形控制技术,并得出以下结论:1)软岩隧道的变形特性及稳定性(塑性区)取决于地应力、围岩的力学特性、开挖断面等,且与围岩的支护条件密切相关;2)通过采用加大预留变形量、加大支护刚度、多重支护,优化施工方法、适时施作二次衬砌等手段有效地控制了大变形,较好地解决了两水隧道高地应力软岩施工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软岩隧道大变形分级标准及其对应的支护参数。  相似文献   

18.
韩常领  张天  徐晨  夏才初 《公路》2021,(1):335-339
以连城山大断面软岩隧道工程为依托,基于施工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单层I22b钢拱架初期支护、单层H20b型钢拱架初期支护、双层I22b工字钢拱架初期支护和双层H20b型钢拱架初期支护4种支护方案下围岩的变形规律与支护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单层和双层I22b钢拱架初期支护均不能控制隧道的大变形,而双层H20b型钢拱架初期支护可以控制隧道围岩变形。采用数值软件进一步比较了4种支护措施对于控制围岩变形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I22b钢拱架的支护控制围岩变形的效果明显较差,尤其是单层I22b钢拱架的支护方案条件下围岩发生了较大的变形。采用双层初期支护的方案后围岩变形分布更均匀,支护结构与围岩协同变形。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健儒 《隧道建设》2014,34(8):749-753
如何在软弱围岩地质条件下安全快速地修建长大隧道是当前隧道工程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尤其是当隧道穿越高地应力软弱围岩时,常常形成大变形等地质灾害,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和进度。通过对软弱围岩工程地质特性、软岩隧道变形机制及变形控制基本理念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工程实例提出软岩隧道支护结构安全稳定性评判标准及施工应采取的相应对策。认为:1)软弱围岩隧道由于支护参数、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支护结构强度和刚度不足以抵抗较高的围岩压力时,往往会出现结构大变形和破坏;2)软岩地段初期支护承受施工期间全部荷载,二次衬砌需承受后期围岩流变产生的荷载,软岩隧道衬砌应通过增设钢筋、加大厚度等方式增加结构强度;3)超前支护与加固技术可提高围岩的自承能力并减小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荷载,且应当成为当前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4)在高地应力山岭隧道方面,应进一步开展施工阶段地应力测试,以利于针对性地选择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