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钟辉 《铁道通信信号》2010,46(12):28-29
在单线半自动闭塞区段的车站,为了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减轻车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在区间增设计轴设备,将64D单线半自动闭塞改为单线自动站间闭塞。在此基础上,采用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系统),实现列车运行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2.
计轴自动站间闭塞是由64D型半自动闭塞改造升级的一种闭塞方式,与集中联锁设备结合使用,采用计轴轨道检查装置自动检查区间空闲,发车站办理发车进路后自动构成站间闭塞,列车到达接车站并出清区间后自动解除闭塞。  相似文献   

3.
结合新建金华至台州铁路工程磐安至里林站区间隧道内车站设置方案研究,对车站联锁、运输调度指挥、集中监测等信号系统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尹协臣 《铁道知识》2005,(6):21-21,39
我国铁路干线,车站安装了电气集中联锁设备或计算机联锁设备。车站与车站间称为区间,安装了自动或半自动闭塞设备,有的调度区段还安装了调度集中或调度监督设备。车站和区间的铁道线路被分成许多小的轨道区段,在每个区段两端加装钢轨绝缘或电气隔离(办称无绝缘)并接上发送送电设备和接收受电设备,利用两根钢轨作为传输导电体构成的电气回路称为轨道电路。  相似文献   

5.
区域计算机联锁实现了车站联锁、区间闭塞和调度指挥一体化控制,在我国铁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基于区域计算机联锁的调度集中(CTC)系统进行研究,有实际意义。本文给出一种基于区域计算机联锁的CTC车站系统的结构和方案。系统采用智能化分散自律设计原则,依据列车运行调整计划来自动控制区域范围内车站的列车进路,同时,在列车运行调整计划的基础上,解决了区域范围内车站的列车作业与调车作业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冲突,实现了列车和调车作业的统一控制。以大秦线的王岭线路所、秦皇岛北站为例,讨论了区域控制后运输组织的变化,详细分析CTC功能的改变,并研究了CTC车站自律机、车务终端、电务终端的相应处理。该方案结构简单、可节省投资;系统运行稳定,可提高运输指挥效率。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铁路线路长大隧道内设置车站时,可采用的信号系统方案.结合新建金华至台州铁路工程磐安至里林站区间隧道内车站设置方案,对车站联锁、运输调度指挥、集中监测等信号系统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铁路调度指挥仿真系统是一个分布式协同工作的递阶分散自律控制系统,由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设备层组成,采用部分实物仿真的方式设计模拟系统的软硬件环境。仿真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包括:进路表的自动生成算法、控制命令自动生成算法、列车车次自动追踪运行算法、列车群自动追踪运行算法、计划自动调整算法、干扰源仿真模拟和仿真时空一致性控制等。通过选取铁路实际运营的计算机联锁系统和电气集中联锁系统、车站、自动闭塞区间和计轴半自动闭塞区间线路,构建近1∶1的仿真试验环境。按照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实际需求、相关技术标准以及现场实际投入使用的行车调度指挥系统,对仿真系统进行了功能、性能测试。对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故障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仿真系统对于实际应用系统的研发、开通运营、日后的维护和系统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极大地缩短开通前的调试时间,方便故障分析和各种条件下调度指挥方式的模拟,特别适合特定条件下应急预案的演练。  相似文献   

8.
由阿尔卡特公司为葡萄牙铁路研制的计算机化的调度集中(CTC)控制中心系统,是基于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概念设计的最新一代调度集中控制中心,目前,此类CTC大量安装在不同的铁路区段,如单线(贝克-阿尔它线)、双线(北方线)、和市郊线路(辛特拉线)。车站设备采用阿尔卡特公司的电子联锁设备ESTWL90。  相似文献   

9.
车站联锁系统是保证现代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重要设备。区域计算机联锁系统是在车站计算机联锁基础上结合了网络安全传输等技术发展的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的信号控制系统,它将整个控制区域视为一个车站.使用一套联锁机完成多个车站的联锁逻辑运算和集中控制.实现车站联锁、区间闭塞和站间联系的一体化控制。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联锁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轨旁信号设备的状态信息采集与安全联锁控制.结合西安地铁2号线,阐述基于无线通信移动闭塞制式的正线计算机联锁子系统的设备组成、功能实现、工作原理、软件类型和接口连接设计技术方案,为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研究提供软硬平台.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根据朔准铁路穿越管涔山脉的关键控制性工程—管涔山隧道,受地形条件控制,不宜采用斜井,从而需对该隧道采用开敞式TBM施工的适应性进行研究。研究方法:结合隧道的地质、长度、断面、场地、运输组织等条件,研究TBM的适应性、施工方案、施工工期及施工风险。研究结果:管涔山隧道具备实施开敞式TBM条件。研究结论:(1)开敞式TBM能够适应管涔山隧道施工。(2)管涔山隧道可以采用TBM洞外组装、软岩地段矿山法施工、步行进洞后掘进施工方案或TBM洞内组装、直接掘进、软岩地段矿山法施工方案。(3)采用开敞式TBM施工最短工期为42.5月。(4)虽然可以采用开敞式TBM施工,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小直径隧道掘进机(TBM)施工中,其出渣方式及运输设备的选型配套直接制约着工程进度。结合那邦水电站引水隧道TBM施工实例,对小直径TBM施工有轨运输的轨道系统设计、运输车辆选型、设备配置组合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金华至台州铁路的技术标准为单线预留双线,地形和地质条件复杂的越岭段存在隧道方案单双线的比较、工程投资、施工安全、工期控制及防灾救援体系等诸多设计难点。通过对隧道两端的接线条件、会让站的设置、地质条件、单线与双线、施工方法、防灾救援、工期、工程投资及环保等多方面的研究,在确保工期合理、节省投资和运营支出、施工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推荐采用18.37 km特长隧道的越岭方案,并采用一次双线分期实施,进口钻爆法+出口1台TBM施工的隧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大伙房输水工程特长隧洞主洞长85.32 km,开挖洞径8.03 m,属于深埋特长隧洞。由于隧洞施工采用以TBM为主、钻爆法为辅的联合施工方式。隧洞穿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对TBM合理选型和支护系统优化,来解决隧洞开挖过程中面临的围岩稳定性、隧洞涌水、石英砂岩的掘进效率及岩爆等三大关键技术难题。研究结论: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和工程实例的研究,对大伙房特长隧洞所穿越区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已有的TBM施工经验,特长隧洞决定选用敞开式TBM,锚喷支护+模筑混凝土复合衬砌结构支护系统代替管片衬砌结构。对大伙房输水工程特长隧洞的建成发挥了重要的保证作用,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通过对特长隧洞衬砌结构的选择、支护参数设计、不良地质段支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特长隧洞的优化设计和TBM的结构安全和快速施工提供技术支持,工程经验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研究结论:大伙房输水工程特长隧洞根据围岩条件选择了开敞式TBM+锚喷支护复合衬砌施工方案,并且获得成功。实现的采用锚喷支护+二次衬砌复合衬砌替代管片衬砌既符合现代支护系统的NATM设计理念,解决了TBM施工的止水与排水难题,又节约了大量土地和大量资金。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轨道交通制动系统设计原则出发,分别介绍了车控制动系统和架控制动系统的技术特点。分析制动系统故障类别不同对不同编组列车运营造成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限速建议和制动系统控制策略。从技术层面给出了选用制动系统模式的合理化建议:4节及以上编组列车可任意采用车控制动系统或架控制动系统,3节及以下编组列车优先选用架控制动系统。  相似文献   

17.
盾构机在长距离硬岩中掘进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盾构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土建工程领域。利用盾构技术解决地铁工程中长距离硬岩掘进的工程实例不多见。本文主要研究运用盾构机在硬岩段掘进的适应能力以及在硬岩段掘进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需采取的措施。研究方法:文章通过广州地铁1个长距离硬岩掘进的工程实例,收集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数据、出现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对策等资料,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根据该工程的施工过程得出盾构机在硬岩中的掘进是可行的,出现的问题能够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克服。研究结论:由于本段硬岩有极细小裂隙且裂隙多被石英细脉充填,因此盾构能够顺利掘进。可以得出结论:只要裂隙发育,即使岩石单轴抗压强度高,可以通过选用适宜的盾构机型、合理地进行刀盘和刀具配置,完全可以顺利地在硬岩中掘进,而且比其它工法掘进速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以武汉长江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FDS5.0数值模拟软件建立隧道实体模型,进行火灾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不同火灾热释放率、车辆长度、火源车辆阻塞比以及附近车辆之间间距、附近车辆长度、附近车辆阻塞比6种因素下,隧道内拱顶温度和人平均身高Z=1.70 m处CO浓度的分布规律,并对这6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的拱顶温度随着热释放率和阻塞比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着火车辆长度的增加而减小;Z=1.70 m处CO浓度随着火灾热释放率和车辆长度的增加而增大,随阻塞比的增大而减小;影响隧道火灾的主要因素是热释放率和车辆阻塞比,应有针对性地对这二种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单线长大隧道有轨运输机械设备配套选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西(安)南(京)线桃花铺2号隧道的有轨运输施工,主要从掘进、支护、衬砌三条作业线阐述单线长大隧道有轨运输设备选型及配套,以及与此配套的辅助施工设备。通过配套设备在施工中所发挥的效能,说明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岑梧高速公路牛岭界隧道岑溪端洞口段存在多种复杂的不利因素(小型滑坡、浅埋、下卧软基、繁忙国道从上方通过),通过总结此段设计与施工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方法:采用工程类比和结构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 研究结果:通过分析和类比,确定采用超前双侧壁小导坑及钢管灌注桩来改善隧道基底承载能力的方案。 研究结论:双下侧导坑施工方案适用于浅埋特大跨、地表下沉量要求严格、围岩条件极差的隧道,且更着重于基础的处理。双下侧导坑断面小,易于操作和控制变形,采用全断面封闭支护,大大改善了导坑的受力状况。同时导坑的超前施工先行,可超前探明地质情况,提前处理基础,为整个隧道支护提供足够地基承载力;基础钢管桩能够提高桩问土的承载力,改善隧道仰拱基础,形成大仰拱基础,且能抵御隧道整体下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