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阐述250 km/h既有线提速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研究的意义,并结合京广线第六次提速设计进行理论计算,提出适应不同速度目标值的曲线半径以及与其匹配的缓和曲线长度,并与既有线提速200 km/h技术条件和客运专线250 km/h暂行规定进行了对比,验证其计算的正确性,对既有线提速至250 km/h的设计和标准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合武铁路为设计速度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预留250 km/h及以上条件,其土建工程和轨道工程按200 km客货共线标准进行施工图设计。建设过程中铁道部要求合武铁路按250 km/h开通,从土建工程、轨道及四电方面对合武铁路施工图设计标准是否满足动车组开行速度250 km/h的要求进行研究,对不满足250 kmh暂规的设计标准结合合武铁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处理意见及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km/h客货共线铁路的必要性和设计暂行规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简要论述客货共线铁路提速 ,特别是既有线提速 2 0 0km /h的必要性 ;对 3种速度为 2 0 0km/h的暂行规定或技术条件的异同进行对比 ,并提出需要试验研究的速度为 2 0 0km /h客货共线铁路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代有轨电车优先通行的关键在于对路口交通的处理,通过连续设置有轨电车检测器,实时获取有轨电车通行的位置信息,实现有轨电车信号控制器和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之间的信息实时交互。基于交互信息的类型,设计优先控制流程和控制方式,实现现代有轨电车的主动优先控制。应用结果表明,现代有轨电车路口不停车通过率达到86.02%,平均速度由原先的21.7 km/h提高至25.6 km/h,有效地提高了现代有轨电车路口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新建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线路设计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提速综合试验及秦沈线、广深线运营实践经验,参考国外铁路研究成果及运营实践,对新建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线路设计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线路设计参数的建议值以及选用原则,为新建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线路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CRH2-300型350 km/h动车组用YQ-365异步牵引电动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YQ-365异步牵引电动机是专为CRH2-300型350 km/h动车组设计的新型电机.阐述了CRH2型350 km/h动车组对异步牵引电动机技术要求、电机关键参数的选取、结构强度分析和试验.该牵引电动机是在消化吸收MB-5120-A型异步牵引电动机先进技术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设计的,满足CRH2-300型350 km/h动车组的运行需要.  相似文献   

7.
提速半自动闭塞区段的列车运行速度由120km/h提高到160km/h后,其接近区段也由1个改设为2个。研究了双接近区段编码电路的设计,并对几种特殊情况下的信号显示关系及码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对宁扬市域铁路的运输通道功能定位进行分析,从江苏省沿江城市群轨道交通网、长江三角洲地区多次层轨道交通和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3个层面分析确定全线最短旅行时间为0.5h,南京主城区至扬州城区间1.0h通达的时间目标值;然后,基于确定的时间目标值,运用模拟仿真的方法,应用铁路牵引计算仿真运行系统对直流供电120km/h B型车,交流供电140km/h和160km/h动车组进行不同速度目标值下运行时间分析;最后,针对120km/h、140km/h和160km/h不同速度目标值,从线路标准、土建工程、机电设备、车辆购置费和运营维护成本几个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得到交流供电160km/h动车组速度目标值方案符合宁扬市域铁路功能定位,满足该线全程旅行时间0.5h的目标,结论为南京至扬州市域铁路采用交流供电160km/h速度目标值方案。相关经验可为类似市域铁路速度目标值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至绥化至铁力铁路位于黑龙江省中部,线路自哈尔滨枢纽引出,衔接铁力至伊春铁路。在分析黑龙江省铁路现状、发展趋势及规划年度运量需求的基础上,针对速度目标值选择、运输组织模式等重点问题,采用分析比较法并结合工程成本因素,对200 km/h、250 km/h、300 km/h、350 km/h等不同速度目标值进行分析对比。研究表明,250 km/h设计速度、普速车上线运行的运输组织模式对客流吸引力强,工程造价适中,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0.
京津城际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对京津城际客运专线的速度目标值进行研究,提出了线下250km/h,线上250km/h,及线下350km/h,线上分别为300、250、200km/h四种速度目标值方案,通过线路走向、社会经济效益及投资、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方案比选研究,指出线下350km/h、线上300km/h为最佳速度目标值方案。  相似文献   

11.
张鲲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4):100-102,112
研究目的:探讨既有线改造达到速度目标值200km/h时,客货共线车站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研究方法:结合胶济线车站调整情况以及车站设计情况开展研究。 研究结果:根据站间距、货运量、客流吸引等因素来确定车站的分布和车站作业性质;通过车站设计的总结提出了200km/h客货共线车站设计中有关道岔、站台、安全线等设计可借鉴的标准。 研究结论:目前200km/h及以上铁路干线的设计均以《暂规》作为设计指南,可以借鉴胶济线实际运行结果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当下,随着铁道信号的数字化和计算机化的不断推进,铁路运力大幅提升,现场出现了很多超过3个出站口的车站,有的甚至多达7~8个出站方向。原有的带3个表示器的出站信号机已不能适应这些新变化。因此,以DS6-K5B型计算机联锁为例设计一种基于数码管的新型出站信号表示器以及相应的控制电路。该表示器不仅简化以往的信号表示器电路,实现数字化控制,而且还在表示含义上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这种设计方案可以较好地解决出站信号机开放时的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13.
MVB接口彩色液晶显示诊断单元的显示应用软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军 《机车电传动》2001,(3):10-12,37
介绍了微机控制电力机上带MVB接口的彩色液晶显示诊断单元的显示应用软件结构、功能,并以广深化线的动力集中式200km/h电动旅客列车组为例,阐述了该软件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的设计速度高达160 km/h,采用CRH6型市域列车,相较于传统的地铁线路,对轨道结构的力学稳定性要求更高。介绍了新机场线轨道设计方案及特点,认为应通过轨道结构动力学、车体动力学及行车安全性三大类指标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及平稳性进行预测;提出了相关车辆和轨道结构动力学参数的选取原则及具体限值要求,并通过建立车辆、轨道及下部基础的动力学耦合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桥梁和隧道及路基地段(列车速度在120~180 km/h情况下)钢轨与道床的纵横向加速度、位移,轮轨力、车辆的水平及垂向加速度,以及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等数据。研究表明,采用了特殊设计后,轨道结构各动力学指标均位于安全限值之内且安全余量较大。  相似文献   

15.
客运专线隧道断面方案研究和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客运专线铁路隧道的建设在我国尚属首次,其断面选型和结构设计无成熟经验可以参考,原设计的时速2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和时速3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有不足之处。为满足客运专线隧道建设的需要,需要对客运专线隧道断面形式和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研究方法:广泛调研国外高速铁路隧道设计方案和施工经验,从隧道结构受力条件、排水系统布设及工程量大小等方面进行多方案比选研究。研究结果:合理选定了时速2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和时速350 km客运专线隧道衬砌断面形式,进一步优化了衬砌结构设计。研究结论:通过客运专线隧道断面研究和优化设计工作,克服了原设计客运专线铁路隧道衬砌断面的缺点。优化后的隧道衬砌断面具有受力更加合理、救援通道的使用更加方便、减少了隧道断面工程数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对列车荷载通过桥梁而梁体发生挠曲变形时,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受到的附加挠曲力进行分析。首先推导了桥梁挠曲变形对无砟轨道结构受到的附加挠曲力的计算方法,然后分别对我国时速300~350km、200—250km的几种主要桥梁、上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的轨道板和底座板受到的附加挠曲力进行计算,为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时速140km地铁线路主要技术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内设计时速超过100 km的地铁线路暂无相关规范标准。通过分析对比国内主要铁路及地铁设计规范在线路技术标准方面的差异,借鉴国内建成线的经验参数,以速度目标值140 km/h的地铁线路为例,选取合理的最大超高值、允许欠超高值、超高时变率、欠超高时变率及超高顺坡率,计算出不同曲线半径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值,并参考地铁设计规范计算出站端及区间竖曲线半径值。最后总结得出时速140 km地铁系统线路主要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8.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按高速公交化模式运营,同时具备大站停快车200km/h和公交化停慢车140 km/h。快慢两种列车在设计规格和服务水平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如何有效地提高服务水平是本次探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为验证某电力机车车体的耐碰撞性能,建立了机车车体非线性有限元碰撞仿真力学模型,并分别对安装和不安装吸能装置的机车车体结构在15,20,36 km/h速度下的碰撞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机车安装吸能装置后,其耐撞性明显提高,能满足设定的各项要求。安装吸能装置后,该机车车体司机室结构不损伤的临界速度为20 km/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