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混凝土结构声-超声检测中超声脉冲反射法和冲击-回声法进行说明,描述了超声回波中的信号构成,然后对平稳随机噪声、结构噪声、缺陷特征提取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认为时频分析和小波变换能有效地提高信噪比、高阶谱中双谱技术是目标回波特征提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由中层大气中脉冲点源激起的声重力波及中性粒子和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小扰动下,首次得到了由于扰动引起的附加电子浓度,附加电子浓度的时间变化率,反射高度和多普勒频率漂移随着时间的变化表达式。由实验比较,证实所导出的解析表达式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多脉冲宽带相关声成像的逐点聚焦算法.分析了多脉冲宽带相关成像的基本理论和直观成像算法,指出了该算法中距离徙动等插值运算对运算量和分辨率有较大影响,在进行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算法作了相应的改进.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是多脉冲宽带相关声成像的有效算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脉冲荷载下的反射裂缝模拟试验和轮载作用下的反射裂缝模拟试验,对聚酯玻纤布和玻纤格栅材料抗反射裂缝的能力进行比较,并对加聚酯玻纤布后粘结层的粘结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声屏障是轨道交通重要的降噪措施之一,但在列车经过时声屏障同样会产生振动成为向外辐射噪声的声源.以内折型声屏障为研究对象,将其简化为适用于声学计算的板壳单元,通过建立高架线路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以中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谱作用下的声屏障以及箱梁桥-声屏障的动力学响应作为声学边界条件,基于有限元-边界元理论分别求解单独声屏障和箱梁桥-声屏障的声辐射特性,初步探究了声屏障对高架路段结构声辐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地面反射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声屏障的振动形式主要表现为水平局部振动以及垂向整体振动,水平局部振动对自身结构噪声辐射的影响最大,其结构噪声集中在0~180 Hz的低频段,与桥梁结构噪声频率范围重合度较高;桥梁上安装声屏障后的振动分布发生明显地改变,使得声压在部分频段内降低,周围声场的分布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且总体上声压增加了1~2 dB;刚性地面的反射会使整个声场的声压增大,声压增加值最大可达5 dB.因此,声屏障对高架线路的整体结构声辐射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考虑地面反射的作用后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多层均匀材料复合结构的声反射透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传递矩阵方法,依据层界面上应力和振速的连续性,从理论上推导了2种典型的任意多层均匀材料复合结构的反射透射系数公式,研究了一些常用复合结构形式的声反射和透射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有橡胶层的多层复合结构的吸声效果取决于各层材料的声学性质、厚度以及声波的入射角.  相似文献   

7.
血栓形成过程与其声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栓形成过程与其声速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超声脉冲反射法 ,着重就血栓形成过程中对其声速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给出了声速随血栓不同形成时间变化的测量值。结果 当血栓样品一定时 ,由于血流状态改变水分减少 ,在血液的自然凝血过程中血小板聚集 ,血栓密度增加 ,组织弹性发生变化 ,声传输速度发生变化。发现血栓的声速变化随血栓形成时间的增加成正相关。结论 血栓的声速值与血栓形成时间密切相关。血栓的声学特性与其组织结构变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脉冲波在一般各向异性介质摩擦接触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问题.限于小于临界角入射的情况.利用Fourier分析方法将非线性Coulomb摩擦接触边界波动问题化为一组代数方程.给出了确定局部分离、滑移和粘着区的思路和方法及各区域的解并以抛物线型应力脉冲为例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对相同介质的两半无限各向异性体给出了界面力、张开位移和相对滑移速度的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COTS产品在声靶系统对鱼雷自导信号参数实时估计中的应用方案,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实现对鱼雷自导信号脉冲载频、脉冲到达时刻、脉冲宽度和脉冲间隔的实时估计.在鱼雷自导信号参数高精度估计的基础上,利用中频直接采样有效减小了信号处理的数据量.通过工业D/A板试验,证明该应用方案达到了设计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并且降低了开发成本,减小了项目的开发周期,保证了应用的灵活性和二次开发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超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反射法这2种动测法的基本原理,探讨其各自的优缺点;结合桩基完整性检测实践,研究发现影响超声法波形数据的外部因素有:声测管偏斜、声测管接头,影响低应变法波形数据采集的外部因素有:传感器、激振方式、桩头、桩周土。根据工程实例并结合钻芯芯样对这2种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了研究,认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将这2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减小其检测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糖尿病 (DM )患者瞬目反射 (BR)的变化 ,了解BR对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于眶上切迹处以方波脉冲电刺激眶上神经 ,记录双侧眼轮匝肌的反应 ,测定刺激同侧所记录的R1、R2 波和对侧R′2 波的潜伏期及波幅变化。结果 DM患者的R1、R2 和R′2 波的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其波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BR的异常率逐渐升高。结论 BR检查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神经受损的客观指标 ,并有助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1977年作者曾提出经络实质二重反射假说。认为针刺除通过中枢引起反射效应外(长反射),还可能通过外周神经末梢的联系传递信息(短反射)。本实验用大鼠,以氨基甲酸乙脂麻醉,找出并切断腓浅与腓深神经,断绝其与中枢的联系。电刺激腓浅神经而在腓深神经干与引导动作电位(AP)。结果发现只有少数可以引出(5.7%),但在“足三里”穴电针诱导30分钟,拔出毫针后,再用电刺激腓浅神经,在29只大鼠中有17只(58.6%)从腓深神经干上引出了AP。由于“足三里”的部分组织既有腓浅又有腓深神经支配,故本实验提示在一定条件下外周神经末梢间能够进行信息传递,一根神经纤维的冲动可以通过末梢引起另一纤维的兴奋。这种信息传递也许是经络感传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时122例各型小儿克山病的心脏X线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心脏X线改变的病理学基础进行了初步的阐述,从各型克山病心脏大小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心脏扩大的程度对克山病的转归及其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讨在面神经麻痹患者恢复期出现瞬目反射 (BR)对侧的R1 电位的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4例患侧刺激 ,健侧出现R1 波的面神经麻痹病人进行详细BR检查 ,测定各自潜伏时及波幅 ,并与健侧相比。结果 患侧刺激健侧记录所得R1 波与健侧刺激同侧记录所得R1 波相比 ,潜伏期差别不大 (P >0 .0 5) ,而波幅却显著降低 (P <0 .0 0 1 )。结论 推测面神经和三叉神经之间存在一些小的线路 ,只有面神经病损后一定时期才起作用 ,且可能参与了面神经修复的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磁浮列车明线交会横向振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研究气动力对磁浮列车运行稳定性的影响,以上海磁浮列车为研究对象,采用动网格技术,通过求解三维可压缩非定常N—S方程对磁悬浮列车在相对速度860km/h交会时的气动力进行数值模拟;同时将车体、悬浮架作为弹性体,悬挂系统作为弹簧一阻尼单元,建立了详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考虑列车交会瞬态压力冲击作用下的高速磁浮列车进行了横向振动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流场数值计算出的最大压力波幅值与实车试验结果两者差距小于6%;仅考虑轨道不平顺时,磁浮列车的横向振动较小,而在考虑磁浮列车高速运行时产生的交会压力波的情况下,车体却产生了较大的横向振动,底架最大横向加速度达1.5m/s^2,经过二系悬挂的缓冲作用后振动明显减小,悬浮架最大横向振动加速度约为0.7m/s^2。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经长轴突反射和背根反射引起的皮肤循足太阳膀胱经及相关内脏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可能是由细传入纤维内 P物质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引起的 ,用 Capsaicin作为工具药 ,进行穴位注射后 ,观察两种反射条件下穴位刺激引起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分布。结果发现 ,穴位注射 Capsaicin后 ,在长轴突反射和背根反射条件下电刺激承山穴均不能引起相应部位肉眼可见的神经源性炎症反应 ,定量分析也未发现 Evans蓝的明显渗出。结果提示 ,细纤维的长轴突反射和背根反射参与了经络活动。在经脉信息传递和经脉 -脏腑相关联系中 ,P物质等神经递质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多发性硬化 (MS)时瞬目反射 (BR)的变化 ,了解BR对于MS诊断价值。方法 于眶上切迹处以方波脉冲电刺激眶上神经 ,双侧眼轮匝肌记录 ,测定刺激同侧所记录的R1 、R2 和对侧R′2 的潜伏期及波幅的改变。结果 MS的BR异常率高达 64.7% ,以R1 异常表现突出。有脑桥病损临床表现者R1 异常率 87.5 %、R2 5 0 % ,其它脑干部位病损的R1 异常率5 8.3%、R2 33.3% ,临床亚脑干病损的R1 异常率 42 .9%、R2 2 8.6%。结论 亚脑干病损的高异常率BR ,提示BR可作为评价MS脑干功能的一个客观指示 ,BR检查有助于M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采用500瓦光纤激光器对动力电池的铝合金外壳进行了焊接。通过调节激光焊接速度、离焦量等工艺参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一定时,焊接速度对焊接的熔深影响最大,而离焦量对焊缝的外观缺陷起到决定性作用。在速度为10mm/s以及离焦量为负0.3mm时得到最佳的焊接效果。  相似文献   

19.
Laser shock forming (LSF) of sheet metal is a new technique realized by applying an impulsive pressure generated by laser-induced shock wave on the surface of metal sheet.LSF of brass sheet metal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Q-switched Nd:YAG laser with an energy per pulse of 15~50 joules.ABAQUS software was used to simulate laser shock forming process.The central displacement of the shocked region is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ion.The higher pulse energy, the higher central displacement of the shocked region were obtained.The deformation of the simulation matches the experiment quite well.  相似文献   

20.
ELECTRODIAGNOSISOFLUMBOSACRALRADICULOPATHYZhangQiaojun;LiuJian;ZhaoYingxian;XiangLi;(DepartmentofNeurology,SecondAffiliatedH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