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入世将加快中国汽车业的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成为中国汽车业融入全球化的巨大推动力。就目前来说,东西方汽车产业的差异在硬件产品,生产水平方面已经相差不是很大。然而,在汽车生产的前后两端——新产品开发和售后服务方面,差异却很突出。  相似文献   

2.
中国汽车业在入世后发展加快,海外汽车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投资设厂、与国内汽车制造商合作之声不绝于耳。汽车销量增加带动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业的发展,而Automechanika China-中国国际汽车维修、检测、诊断、设备及汽车零配件服务用品展览会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为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业市场提供最新最快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透视市场动态;同期举办各种活动,协助厂商建立网络,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历经15年的艰辛,中国终于入世。入世终结了中国汽车业的一个时代,同时也开启了一个时代。在终结与开启的临界点上,中国汽车工业正在发生着一场历史性的转变。笔者以乘用车(M_1类车)为例,对2001年出现的重大汽车法规性事件作一追溯、简价和剖析。  相似文献   

4.
今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周年纪念日。回顾入世5年,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汽车业迅速成长的5年,惠及百姓的5年。当年。入世后最担心的汽车工业不仅经受住了考验。如今已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可以说。汽车行业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正如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所说,入世是一个契机,使得中国的汽车开始进入到老百姓家里。  相似文献   

5.
我国何时实行“汽车召回”制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自美国实行汽车召回制度以来,其汽车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性得到大大提高。目前,其它国家如加拿大、日本、韩国及一些欧洲国家也仿效衽汽车召回制度。中国入世后也将与世界汽车业及有关法规接轨。为此,中国也应积极制订汽车召回制度,以促进汽车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司康 《汽车情报》2005,(10):9-11
一、入世履约对汽车工业的影响 说到汽车业,不由令人回想起入世之初国人“狼来了”般的惴惴不安。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专家曾说,开放汽车市场是中国入世谈判最为艰苦的一个部分。当时汽车部门连一根汽车的拉杆天线都要写进申请保护扶持的资料中去,唯恐WTO大门一开,民族汽车工业就应声倒下。拼死拼活争取到5年保护期(从2000年开始)后,  相似文献   

7.
在艰辛地走过中国汽车市场的“黑色5月”之后,部分经销商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近日,汽车业又搞起了“价格联盟”。种种迹象表明,一场汽车业营销渠道的大洗牌已经到来。面对洗牌,经销商如何度过难关,继续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8.
《中华汽摩配》2005,(7):14-17
目前的中国车业,车市增速放缓令人猝不及防。极具潜力的市场吸引着各大跨国公司,通用、福特、大众、丰田、日产、本田、PSA、现代、宝马、戴-克、菲亚特……世界知名汽车厂商的到来让面临机遇与挑战的中国汽车业更快地走向世界,通过与跨国公司间的国际合作,国内汽车企业的整车开发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并日益融入零部件的全球采购当中。我国几大汽车集团的领军人物竺延风等一大批“尖峰人物”叱咤风云,以战略家的淡定,从容挥动大手笔,站到了中国汽车之巅。“汽车英雄”们几年内“创造出世界前所未有的近乎疯狂的新车上市制度”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格局,深刻变革着中国人的汽车消费观和价值观,他们的经历与思想也将作为见证我国汽车工业一段跌宕起伏的发展史。本刊为全面解读汽车工业,将推出“跨国汽车巨头中国战略”系列报道,全面解析大众,通用,福特,丰田,日产,本田,PSA标志雪铁龙,现代,宝马,戴-克,菲亚特11家跨国汽车巨头的中国战略;同时我们也高度关注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并全面报道我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人物竺延风,苗圩,胡茂元,尹家绪,安庆衡。本刊将继续五期在“专题报道”栏目里对11家跨国巨头和中国汽车界的5大尖峰人物进行刊登,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目前举办的2004中国国际橡塑展上,GE高新材料集团展出了其应用于汽车业的最新技术。从车身覆盖件、风窗玻璃、照明设备,到发动机罩下的零部件,GE高新材料为汽车业提供推陈出新的解决方案。“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投资新技术,以满足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不断涌现的新需要。”GE高新材料汽车公司副总裁Andre Horbach先生在向记者介绍公司在汽车领域的发展时,强调了“创新”两个字,创新,也许正是这家著名的美国公司在业内长期保持领先的秘诀之一。  相似文献   

10.
自从中美两国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贸易协定签字后,汽车业重组引起了国内舆论的广泛关注,一致认为,为了应对入世后的国际市场竞争,汽车业必须进行重组.  相似文献   

11.
尽管那个追求“高大全”的年代已经远去,但还是有不少人在迷恋“高大全”。汽车业就有不少这样的人。 制定产业政策的人士说,“中国要建立两至三家有真正实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为了加快自主汽车业的发展,年初曾有13位知名人士上书中央,提出“集中力量建成1-2家200万辆产能以上的跨国民族汽车公司。”因为有通用、丰田这样的“巨无霸”做榜样,国内好几家汽车企业扬言要做中国的“通用”、“丰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入世”已指日日可待,“入世”将进我国汽车市场的逐步开放,并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结构调整的“催化剂”,“入世”会对我国汽车工业中的不同车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将促进加大对外武力的力度,有利于引进国外的先进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我们不能珍视“入世”后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3.
国际汽车企业兼并高潮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际汽车业出现的新的兼并高潮,并分析了本次高潮的背景,动因及风险。国际汽车兼并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轿车情报》2006,(2):23-23
由于北美国际车展(NAIAS)总是放在每年初举办,此时正好前一年各大汽车企业的市场销售经营状况信息也基本披露。车展前后几乎美国各大财经媒体都在连篇累牍地从各个角度评析美国汽车业的状况。与2005年NAIAS相比,本届NAIAS期间有关美国汽车业的“衰闻”频频,不免令人叹谓。  相似文献   

15.
《中华汽摩配》2005,(12):11-12
汽车产业的拉动效应,不仅为地方政府这头“GDP动物”看中,也为跨国资本看中,后者可借汽车业的拉动力,来吮吸更多产业的利润。入世之后,中国汽车业经历了井喷式的高增长,但从本质上看,这可能是一种被裹挟的高增长。  相似文献   

16.
孔子云:五十而知天命。今年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天命之年,中阳汽车业备受关注,据中国统计信息网刊发的研究报告,今年一季度.按销售收入排名汽车制造业首次成为我国工业第五大支柱行业。羊年过半,汽车市场在中国共同遭遇“非典”疫情的背景下.行业特性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中国汽车企业在俄罗斯本地建厂遭俄罗斯当局延缓审批,使中国汽车业对外经贸战略再次引发反思。是进还是退?是出口还是建厂? 对外开放后,“中国制造”几乎走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但是汽车没有。  相似文献   

18.
丁一 《世界汽车》2004,(1):14-15
2002年中国家轿井喷和国外汽车巨头掀起投资热使中国的汽车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2003年20多种品牌汽车的80多种产品先后降价、超载货车破坏道路、城市交通的拥堵、燃油供应紧张、汽车库存上升、外行企业投资汽车业等等,中国汽车业  相似文献   

19.
2005年,WTO协议的实施已步入关键年各:成员国的关税、非关税义务都要进入履行期,市场准入条件会放宽,贸易自由化水平会更高我国将迎来参与全球竞争的时期,也将继续应对随之而来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同时,国家宏观调控将继续加强和改善。经济运行走势对汽车工业到底有何影响?入世“后过渡期”中国汽车业的真正挑战何在?中国汽车企业如何进步国际化?如何从熟悉规则到学会运用规则,短兵相接将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入世后,伴随着中国汽车的“井喷式”增长,汽车零部件业也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而且增幅超过了轿车、客车、载货车等行业,在12个小行业中居第一位。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让全球汽车产业及相关领域的投资者都不能忽视。武汉市零部件企业也应随着整车的发展“与时俱进”,加快配套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