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路疏散应急系统作为承载应急救援、疏散活动的关键性基础设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道路应急疏散管理日渐成为灾害管理、应急响应过程中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道路应急疏散的理论、方法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提出道路疏散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建立各个系统之间的联动机制,以便做出实时的紧急响应,减小事故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城市震灾后,疏散交通需求短时间内急剧骤增,高效、有序的交通疏散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调研与试验分析,对地震灾害条件下的城市交通疏散控制进行剖析,考虑安全与效率两个方面的因素,建立城市震灾后最优交通疏散路径。基于前述成果,结合成都市放射环状路网,提出城市震灾后最优交通疏散策略,提升城市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紧急事故下高架BRT车站疏散效率,在已有应急疏散与仿真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考虑行人处于高架环境时的恐慌与恐高因素,对社会力模型进行优化,以期更真实地模拟紧急事故情景下乘客的反应。以成都市二环BRT为例,通过实际调查数据配置参数,设计紧急疏散场景,运用VISSIM软件实现仿真。选取行程时间、疏散时间、速度偏离值等评价指标对到站停车疏散与立即停车疏散两类情况下不同疏散方案对比,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不同疏散方式下疏散效果,提出可在紧急掉头区修建直达地面层的应急逃生楼梯,能够极大的提高BRT乘客的疏散效率,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民航应急演练成本高、资源消耗大、实施难,原有的实验教学多为视频观看和应急疏散演习,难以提高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对和指挥能力。为此,通过应急演练实训流程分析,利用PHP Storm和Oracle,设计并实现了民航应急演练实训仿真系统。系统具有视频连(链)接、消息通告、问题处理、风险评估、统计分析、个人中心、系统管理七大功能,能够模拟突发事件情景,实训应急部门的应对流程和信息传递,可减少应急资源消耗、提高实训效率。  相似文献   

5.
地铁车站客流量较大,行人流线复杂,在运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系列的突发事件。为此,文章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需求与运输能力着手,结合车站设备、构造、旅客行为特征,提出了基于MassMotion的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疏散仿真方法。通过确定仿真环境中所需要的基本参数,结合交通过程中行人行为特性,以三维模型空间为基础,对突发大客流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将车站的设施和行人抽象化。仿真结果显示,突发情况下车站内的所有人员能够在安全时间内迅速撤离到安全区,旅客的疏散速度、工作人员的疏散能力等行为特性对疏散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永吉县口前镇为例,分析永吉县的应急疏散预案,找出应急疏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确定合理的疏散路径。通过ARENA软件建立应急仿真模型,为应急疏散方案的设置提供一个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疏散分析方法,本文采用仿真技术描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在突发状况下站内客流运动情况。以成都地铁犀浦站为例,针对其客流组织的复杂性,以站内基础设施布局、功能区划分、客流分布特征等为依据,利用Anylogic软件对犀浦站内突发情况进行客流仿真分析,建立客流动态仿真模型,得到应急疏散动态仿真效果图,得出高峰状态下人员疏散初始时间。最后,以成都地铁及犀浦站的未来规划为依据,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应急疏散问题对其优化,提出新的疏散方案,得到动态仿真效果图并计算出总疏散时间。对比优化前后的指标,经过分析得出缩短应急疏散时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轨交客流的迅速增长给车站的日常运营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车站往往通过设置站外限流栏杆来保障运营安全,但对于栏杆对应急疏散能力的影响程度则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以上海轨交运营网络为研究背景,在对站外限流栏杆设置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仿真的方法研究各类型站外限流栏杆在突发情况下对疏散效率的影响程度,为制定和优化轨交车站栏杆的设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全球各地气象灾害频发,对交通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公共交通是城市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部分,严重的气象灾害易引起乘客大面积滞留、运行服务延误乃至停运,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梳理了气象灾害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影响因素、影响阈值,并构建了气象灾害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影响指标体系。为公交、轨道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维护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更好提高公共交通应急效率、降低影响程度和减少事故损失。  相似文献   

10.
中低速磁浮列车作为全新的城市轨道交通制式,诸多优点契合了城市发展需要,不过,在中低速磁浮列车由试验线走向商业运营的过程中,紧急疏散和应急救援系统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事故应急预案进行调研,针对国内中低速磁浮列车日常运营中的动力丢失故障、悬浮功能故障、车辆电气设备故障及车辆冲突故障等问题,同时结合地铁、跨座式单轨交通在车辆故障情况下的紧急疏散和应急救援模式,开展乘客的紧急疏散和应急救援以及车辆自身的应急救援方案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较为通用的应急响应预案。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公路灾害对道路网的影响,并针对宁波市江北区公路桥面结冰、下穿道积水及水毁灾害的特点,分析了公路灾害应急管理所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急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时有所见,往往会对轨道交通系统产生严重影响。为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与稳定,通过综合考虑应急预案、人员组织管理、技术应用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因素,旨在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安全疏散策略,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最大程度地保障乘客的安全,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熊康昊 《综合运输》2023,(5):96-102
“情景-任务-能力”是当前应急管理领域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之一。将其引入到机场应急救援领域,以构建繁忙机场受爆炸袭击情景为牵引,分析了机场反恐处置中所需的28项应急任务及处置要点,并以“人员疏散”为例,详细分析了能力评估内容和过程;同时在既定技术中,加入了“任务分类”的环节和思想,针对各类任务和若干重点活动,给出了具体、可操作的能力提升建议与措施。相关成果,不仅可直接用于指导和规范各机场提升反恐应急处置能力,而且可以为其他相关单位运用“情景-任务-能力”方法提升应急能力提供参考范本。  相似文献   

14.
随着铁路路网向西部地区扩展,高海拔铁路隧道数量显著增加。高海拔地区具有低气压、低温和低含氧量的特点,且自然环境条件恶劣,一旦发生火灾等灾害,烟气扩散速度加快,但人员疏散能力降低,严重影响受困人员的生命安全。鉴于此,文章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多种研究手段,给出了铁路隧道群划分标准,洞口间距小于250 m定义为毗邻铁路隧道群,洞口间距大于250 m小于400 m定义为连续铁路隧道群;探明了高海拔地区人员疏散能力下降规律,海拔每升高1 000 m,人员疏散能力相较平原地区约下降11.28%;得到了考虑坡度和海拔高度的人员疏散能力综合折减系数;综合考虑海拔高度、坡度等因素,给出了紧急救援站上下坡方向隔离区长度分别应不小于700 m和200 m的建议;依据烟气扩散规律和人员疏散能力等参数,给出了洞内外紧急救援站、紧急出口和避难所等防灾救援土建结构的设计建议,提出了适用于高海拔铁路隧道的救援模式。  相似文献   

15.
北京交通管理应急指挥系统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春全 《综合运输》2004,(10):50-52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灾害事件对城市功能正常发挥的影响程度和波及范围也越来越大。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增强城市应急反应和防灾减灾能力,以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制造灾害或自然灾害事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市民正常生活的不利影响,是当今世界大城市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特别是北京将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  相似文献   

16.
公路隧道由于自身结构狭长、密闭、内部交通环境复杂等特点,使得发生火灾时火势极易蔓延并产生高温有毒烟雾,对被困人员造成严重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威胁。对隧道火灾探测、火灾发展、火灾烟雾控制以及隧道发生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具体包括火灾探测系统的优化更新,隧道火灾烟雾远近场分界点、火灾烟雾回流层长度和烟雾层厚度等关键参数的确定,以及隧道火灾人员安全疏散的影响因素和提高安全疏散效率的方法。建议深入研究集成式火灾视频图像探测技术(VID),更新迭代智能化通风控制系统,并利用VR训练系统提升隧道管理人员的应急指挥能力,提高隧道火灾安全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优化江西省高速公路运输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完善高速公路运输应急救援机制,提升高速公路应急救援效率。本文通过分析江西省高速公路运输应急救援现状,总结出江西省高速公路运输应急救援机制存在的问题,问题主要在联动机制运转效率、救援队伍应急水平以及应急管理保障能力方面。最后提出了江西省高速公路运输应急救援机制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应急物流中心的构建思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它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弱经济性等一般物流活动所不具备的特征。为满足应急状态下应急物资的保障需要,需要建立应急物流中心。研究和探讨应急物流中心的建设,对于提高物流系统应急能力,提高应急物流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部交通科技》2009,(7):I0005-I0005
“云贵川高原潮湿山区路面凝冰防治技术研究”日前在贵州省启动,共设立“云贵川高原潮湿山区路面抗凝冰技术研究”和“凝冰路面损伤评估、防护及修复技术研究”两个课题,预计将于2012年3月份结束。该项目主要针对云贵川高原潮湿路面在冬天容易出现冻雨、凝冰而进行的科学研究,目的是为了获得一整套路面凝冰灾害防治技术,建立完整的应急处理措施体系,为交通管理部门采取道路交通管制、紧急交通疏导、临时清除凝冰等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既定的交通设施和交通结构水平下,加强交通管理是提高整个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当前兰州市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兰州市交通特点的主动引导型交通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