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杨洁文 《航海》2014,(5):32-33
航海业是反映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航运业的迅猛发展,我国航运业正以自己独有的姿态,在国际舞台上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通过航运史我们看到,中国的航运业在经历了被世界影响和改变的过程后,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世界,航运企业档案对航运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祖温 《世界海运》2012,35(11):1-3
<正>国务院于去年正式颁布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标志着长江等内河航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内河水运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实现我国产业布局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武汉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誉,自明清时期汉口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运》2010,(3):12-12
海运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强做大航运业,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当前,我国航运企业的发展仍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船公司承运我国进出V1货物的份额仍然较低,无论是集装箱、油品,还是散货运输均不足30%,海运贸易逆差已经成为我国服务贸易中的最大逆差项目,这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是不相匹配的。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由于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航运企业在前所未有的经济和建设浪潮中遭受到巨大冲击,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贵州省,由于该省多为内陆山区河流,航道等级低,基础设施差,船舶建造时间长,科技含量低.大部分航运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始逐渐陷入困境,除少数中型企业受国家扶持尚可勉强支撑外,许多小型集体企业纷纷倒闭破产,大量从业人员也纷纷转行,航运企业走到了一个生死决策的紧要关头.  相似文献   

5.
我国航运业在促进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加强国防力量、保障国家战略物资运输、促进西部大开发、节约土地和能源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运业快速发展。到2003年底,全国水上总运力规模比改革开放前增加了3倍多。  相似文献   

6.
经纪 《珠江水运》2012,(18):32-34
从航运业在国民经济、对外贸易、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10年来,我国航运业快速发展,世界航运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2011年,我国水上运输船舶总规模首次突破2亿载重吨;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00.4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64亿标准箱,双双位居世界首位。"今天,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中国船舶、中国货物和为海上贸易和经济高效服务的中国海员。"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给国际海事组织前秘  相似文献   

7.
吕靖  范厚明 《水运管理》1996,(12):37-39,27
航运企业技术进步系统评价分析吕靖,范厚明一、问题的提出航运企业是我国交通运输业的支柱性企业,经济增长速度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它是资金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企业,其技术进步水平在企业的经营与生产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如何测算我国交通运输系统技术...  相似文献   

8.
段雪妍 《水运管理》2011,33(7):33-36
为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针对全球化低碳经济时代低碳航运金融业发展的要求,结合上海低碳航运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从国家和政府、金融机构、航运企业等层面提出发展策略: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构建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建立集聚低碳航运金融人才机制;尽早采纳赤道原则;积极开发相关业务。  相似文献   

9.
《航海》2017,(6)
航运业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和服务性行业,是实现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经济,航运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近几年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消极的后果,我国航运企业也显现出自身经营的不足。为了了解我国航运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本文在有效选取第三季度财务指标的基础上,运用杜邦分析法对航运企业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出发点,提出航运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提高我国航运企业绩效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光福 《世界海运》2004,27(3):27-28
信息网络成为新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信息网络建设已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当今社会,航运企业要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和决策的科学化,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把信息网络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信息网络的发展中确定自身在市场上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航运大国和港口大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及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正不断向航运中心建设的高级阶段发展,向具有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方向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要航运功能要素的聚集和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太多相似,而南沙的发展正在打破这种相似。国家政策支持、地方大力投入、行业一哄而上,最后获得利好的是企业迅速做大做强;若能上市,若干年后,剥离开政府红利,企业开始接二连三破产清算,重新寻找出路。这是目前中国很多企业和行业的固有套路。原因无外乎是地方利益和行业利益被强行捆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这种捆绑除了带来更大的阵势和更多的机会之外,也带来了不可规避的重复和对行业经济结构的非理  相似文献   

13.
长江航运是沟通我国东部沿海和西南腹地的运输大动脉,是我国开发开放条件最好、经济实力最强、最具潜在优势的流域经济带,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快长江航运建设与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加快“两型社会”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处在转轨时期,航运企业也不例外。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这就要求每位从事工资分配的同志应该认真思考,本文就航运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航运政策研究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不断发展,航运作为连接世界市场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在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许多国家来讲,保持和发展自己适当规模的商船队对国家经济的独立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国防方面也有很大的战略意义。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商船队,需要制定出好的航运政策,目前世界有关国家均对此十分重视,我国作为世界海运大国,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制定和完善我们自己的航运政策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 航运政策是一个国家对本国航运业  相似文献   

16.
为更有针对性地出台吸引中资"方便旗"船回国登记注册政策,通过对比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的船舶登记制度,分析船舶入籍和运营成本,说明船舶登记、经营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对比发现,我国与较多国家和地区签订税收互免协定,能有效规避国际航运收入双重纳税的风险,但在船舶注册、保有、经营中面临较重税赋成本。因此,我国需借鉴其他航运国家和地区鼓励航运事业发展的经验,优化和完善吸引船舶回国登记、船舶经营等政策,促进我国航运企业在持续低迷的航运市场中做强,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航运大国和港口大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及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正不断向航运中心建设的高级阶段发展,向具有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方向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要航运功能要素的聚集和综合发展。航运业的三大要素船舶、船员和航运公司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要素,其中注册船舶的聚集是促进航运金融业、航运保险业和航运法律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注册船舶的集聚与船舶注册登记制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王祖温 《世界海运》2011,34(10):1-3
<正>当前,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现象频发,严重威胁了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闭幕,标志着全球同步进入低碳时代。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迫切要求,发展绿色航运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9.
刘后平 《集装箱化》2001,(8):14-15,39
当前我国国有航运企业面临的困境是: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企业相对落后的管理技术、市场营销观念与手段等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表现出极大的被动与无力.更新观念,强化管理已成为我国航运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市场营销无论是作为一门学问,还是作为一种企业的战略计划与行为,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商品流通领域得到了很大发展,"消费者导向"、"竞争导向"等经营理念为企业带来了无穷的生机与活力,市场营销的策略思想已逐步成为现代企业整体策略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港口是国际航运的起点和终点,是国际航运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物流平台。对于一个国家或城市来说,港口发挥的经济先导作用日益明显。近年来,海运国家纷纷加大对港口的投资与建设。本刊将从本期开始辟专栏介绍世界各主要港口的最新资讯与发展动态,以期为国际航运从业者及中国港口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