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徐岩军 《隧道建设》2012,(Z1):59-64
地铁盾构施工中经常会遇到盾构机过车站或风井等情况,对于盾构机过中间风井的情形,由于中间风井空间狭小,庞大的盾构机要在狭小的风井内完成接收、检修、通过及二次始发,施工组织及施工技术均有很大难度。如何合理地选择施工方案,保证盾构能安全、高效、经济地通过中间风井是需要我们研究和解决的难题。本文结合某项目盾构通过中间风井施工实例,对采用局部半环拼装盾构机通过中间风井施工组织策划、技术难点及对策等进行剖析,以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轨道交通3号线第12标段在菱角湖公园风井-菱角湖路站区间盾构将穿越原有武汉图书大世界遗留桩基将影响盾构的穿越。为保证盾构机正常安全掘进,必须对这些桩基进行拔除。现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全回转套管钻机清除地下障碍物施工工法。  相似文献   

3.
盾构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进出洞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斌 《隧道建设》2009,29(3):305-309
以上海地铁9号线二期2标段源深路中间风井盾构进出洞为例,介绍土压平衡盾构机在遇到超深埋、承压水层、冰冻法、小曲线半径、盾构沿曲线轨迹在风井内平移以及盾构近接重要建(构)筑物等技术难题时,通过方案优化,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强化洞门止水、采用切线进洞和补偿法出洞、提前对近接建筑物加固等措施,安全顺利地完成盾构进出洞施工。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盾构机掘进姿态的控制方法,以长沙地铁2号线望梅区间隧道为工程依托,通过对现场盾构机穿越起伏基岩地层时软硬岩高度比和围岩强度比与油缸推力比的统计分析,得出了盾构区间直线段和曲线段地层由软到硬和由硬到软的合理的油缸推力比。将盾构油缸推力比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得出相应的直线段和曲线段的水平、竖向偏差,且均满足轴线偏差不得超过50 mm的标准要求,从而得出盾构机穿越起伏基岩地层合理掘进姿态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断面泥水盾构机的掘进模式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城陵矶长江穿越隧道工程实践介绍了使用的小断面泥水盾构机的两种掘进模式,重点介绍了盾构机掘进中需要控制的主要项目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南昌地铁1号线5标段盾构隧道穿越抚河,抚河下有破除桥梁残留的临时钢筋混凝土桩等障碍物。采用地质雷达确定了抚河段内未知地下障碍物的位置,同时对盾构机刀盘配制、螺旋输送机和掘进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为了保证盾构机安全穿越地下障碍物区,刀盘刀具需具备一定的破岩能力,同时需对刀盘转速和掘进速度进行控制;最后分析了穿越地下障碍物对盾构机的影响。这对今后地铁盾构隧道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伟国 《路基工程》2015,(3):210-212
针对南京地铁机场线1号风井-禄口机场区间隧道,在长距离高强度岩层兼上软、下硬复合地层中穿越重要建(构)筑物的施工环境下,采用TBM和EPB双模式可转换盾构掘进施工,既能满足在高强度硬岩中掘进效率,又能保证盾构穿越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时建(构)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李荣智  陈馈 《隧道建设》2003,23(5):18-22
通过南京地铁许府巷站~南京站区间盾构隧道的施工,比较详尽地介绍了土压平衡盾构机的始发与到达掘进技术、曲线掘进技术及盾构机通过古城墙和玄武湖时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江华 《路基工程》2019,(1):153-157
地铁工程线路大多地处市中心,周边环境复杂,交通流量大,穿越桥梁桩基时拆桥重建施工存在巨大困难,设计方案越来越多考虑盾构机直接穿越桥梁桩基。盾构机穿越桥梁桩基对盾构机本身要求高,因此,在不拆除桥梁桩基的条件下,对盾构机进行了系列的改造研究,对杭州地铁2号线SG2-14标成功进行了直接切削穿越桥梁桩基施工。  相似文献   

10.
杨成春  马晓卫 《隧道建设》2006,26(Z1):32-34
深圳前湾燃机电厂过海管廊工程分为1088 m的盾构法施工段和370 m矿山法施工段,衬砌均采用6块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拼装而成.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坡度要求高,在海下通过,需穿越预留排桩,给管片拼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主要介绍了在该工程施工中的两个特殊地段盾构机穿越预留排桩地段和盾构机过矿山段,如何采用正常拼装、纠偏拼装、曲线段拼装三种管片拼装技术顺利地通过,且保证管片拼装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辅助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德华 《隧道建设》2012,32(1):111-114
为在繁忙铁路主干线旁、护城河内及运营中的自来水厂内等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地区快速、安全、顺利完成深基坑工程施工,根据不同外部环境采用有针对性的围护结构支护体系及截水辅助措施,提高了围护结构刚度并控制了基坑渗漏水,确保了周边环境安全及基坑安全,快速、顺利完成了深基坑工程的施工。  相似文献   

12.
海积淤泥地层具有天然含水量高、渗透性低、压缩性高及抗剪强度低等特点,因此在海积淤泥地层修建地铁车站时,车站基坑围护结构的稳定性对安全施工至关重要。采用FLAC程序对海积淤泥地层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桩体插入深度进行研究,分析桩体最大位移、最大剪力及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等与插入深度的关系,给出适合于海积淤泥地层的桩体插入深度,并提出插入深度不足时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排桩支护在软土地层超深基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建国 《隧道建设》2011,31(2):215-219,227
通过金鸡湖A岛中间风井采用钻孔灌注排桩+止水帷幕围护体系的设计与施工实例,分析、研究软土地层超深基坑在复杂环境条件制约下合理的支护结构设计类型,有针对性地分析粉砂地层中旋喷桩与搅拌桩的适用条件和止水效果,同时通过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等措施,提高了基坑支护结构及盾构端头井土体加固的安全和可靠性,为盾构顺利过井和施工关键工期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围堰作为现代桥梁基坑施工中常见的临时围挡结构被广泛采用,对围堰进行设计研究是确保安全的必要程序。采用PLC桩围堰作为桥墩基础的挡水结构,既增强了锁口钢管桩的止水效果,又能节约钢材、降低施工成本。以海南某景观桥主墩施工时采用的PLC桩围堰为例,对深基坑中的PLC桩围堰进行分析。结合有限元计算方法及理论公式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确保深基坑在施工当中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杨会军  孔恒 《隧道建设》2019,39(7):1147-1151
为了保证基坑工程施工中环境安全和工程安全,控制施工质量,综合考虑土层软弱、地下水丰富及基坑周边环境条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出复杂条件下明挖技术“21字”设计施工的基本原则,强调必须坚持“强围护、精控水、快开挖、早支撑、速封闭、勤量测、少扰动”原则和实施信息化动态设计。设计施工要点如下: 1)合理设计围护结构,加强围护结构施工质量; 2)精确控制地下水,包括精准设计控水方案,加强控水措施的施工质量,信息化施工; 3)基坑开挖应体现快速施工,尽快支撑,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应及时架设支撑,从而减小地表沉降; 5)基坑开挖到坑底后,快速封闭开挖面,并迅速施作结构底板; 6)基坑开挖支护施工中,应加强监控量测,及时采集数据,及时分析,及时反馈,及时指导施工; 7)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常要考虑基坑附近地面上作用的荷载,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通过提出“21字”原则、理念,以提高明挖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王永翔  任鹏 《路基工程》2012,(1):157-160
二重厂淬火炉装置基础开挖深度达37.4 m,为目前西南地区最深基坑,在平面上呈圆形布置。基坑位于已建厂房内,施工难度大,对周围环境的保护要求高。为研究圆形基坑支护效果,以三维数值模拟为手段,对基坑开挖不同工况下的位移应力情况进行仿真模拟,预测基坑开挖中可能出现的危险部位,为基坑顺利、安全施工提供参考,并论证圆形基坑支护结构优越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圆形基坑支护效果优越,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张河 《隧道建设》2019,39(Z2):294-300
为确保昆明轨道交通4 号线朱家村站基坑开挖及支护过程中基坑及挡土墙的安全,通过对不同深基坑支护措施及挡土墙保护方案的比选,并结合数值模拟验算结果,分析在深基坑开挖支护各工况阶段的挡土墙安全指标,选出工期短、经济性好、安全性高的挡土墙保护方案。结果表明,在挡土墙高度较小时,采用型钢斜撑结合基坑支护结构对挡土墙进行保护,安全、快捷、经济、高效, 对于以后类似条件下的紧邻深基坑挡土墙保护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云华 《隧道建设》2015,35(11):1194-1201
临江高承压水超深基坑的成功实施必须解决坑底突涌与抗浮安全两大关键问题。通过合理的施工工序设计确保围护结构与基坑安全,并为坑内主体结构施工提供安全的施工环境。结合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隧道梅子洲风井基坑,对该类复杂基坑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在支护结构、开挖方法、实施方案及施工工序等方面根据工程具体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对策,确定了采用水下开挖及水下混凝土封底的技术方案,并经计算分析确定了最优施工工序。梅子洲风井的实践经验表明: 对开挖深度大、承压含水层厚度及埋深均极大而导致隔水帷幕难以穿透承压含水层的基坑工程,采用水下开挖方式可有效防止基底突涌的发生,并能改善围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状态;而水下封底混凝土的设置可承受坑底巨大的承压水压力,是确保工程实施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孙九春  白廷辉 《隧道建设》2019,39(Z2):44-52
影响基坑力学状态的众多因素之间相互关联,基坑力学状态的控制还未形成系统化的体系,不能充分发挥各项控制措施的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把基坑工程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从系统工程和控制论的基本概念出发,提出基坑施工控制的4 个特征, 从而引出基坑施工控制的概念和内容,从围护变形控制、围护强度控制、支撑安全控制、基坑稳定控制及周边环境控制5 个角度深入探讨基坑施工控制。针对围护侧向变形控制子系统,构建围护侧向变形的技术控制和管理控制方法,将不同控制方法组合应用, 形成完整的基坑围护变形控制系统,并以上海浦东南路地铁车站基坑为工程实例验证其实用性。结果表明: 运用系统化思维进行围护侧向变形的控制可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类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朱育宏  陈巨武  马卉  翟利华 《隧道建设》2018,38(9):1538-1545
针对富水复合地层地铁深基坑施工风险大但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的问题,从风险源分析出发,根据广州地铁多年的相关施工经验,归纳富水复合地层中深基坑开挖的特点及风险,提出并介绍“开挖评估、预先封缝、缺陷修复、科学降水、均足回灌、精准测量、及时支撑、快速回筑”的32字施工步序和对策。其中“开挖评估、预先封缝、缺陷修复”强调围护结构自身的完整性及止水能力,“科学降水、均足回灌、精准测量”集中应对富水带来的风险,“及时支撑、快速回筑”确保在复合地层中有序完成高风险的施工过程。32字施工步序和对策以风险预估为基本,应对措施前置为核心,可达到有效控制富水复合地层深基坑施工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