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永磁推进电机是舰艇综合电力推进系统发展趋势,推进电机的振动直接影响舰艇的振动噪声指标,从而影响舰艇的隐身性。本文通过对50kW永磁推进电机的仿真和样机试验,提出降低推进电机振动的思路,对永磁推进电机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舰船在水面上航行,由于各种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的运行,从而会产生一定的振动噪声,这些噪声无法完全消除。业内的专家学者将舰船振动噪声的研究重点放在推进器上,这是因为推进器作为舰船上的主要驱动装置,它的振动噪声对舰船的运行稳定性具有直接影响。为在原本的基础上降低舰船的辐射噪声,应当对推进器的噪声水平进行评价,想要获得准确的评价结果,可以采用频谱特征对推进器的噪声进行分离。  相似文献   

3.
船舶低噪声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动力装置引起的机械噪声是影响船舶舒适度、船舶电子设备可靠性、船员工作环境的最主要噪声源,也是船舶水下辐射噪声的主要噪声源之一。随着船舶动力装置向高功率密度方向发展,船舶的噪声级越来越高,简单的振动噪声处理已难以满足其噪声和振动限值的要求。为了研究控制船舶机械噪声,提出了船舶低噪声设计方法,建立了全船振动噪声评估及控制方法的设计流程。并以某型船舶低噪声设计为例,通过实船测试,验证了船舶低噪声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可靠性和规范性。该方法可适用于各种低噪声船舶的设计中,如物探船、游船、火车渡船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现有水面无人艇提供可靠和具有经济性的动力来源,设计一种集成电机推进器来替代传统推进器。该推进器采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设计,是吊舱推进器和导管螺旋桨的集合。分别采用Ansoft Maxwell上的RMxprt模块对电机进行参数化设计,通过移动参考系法(MRF)和滑移网格法(RBM)对集成电机推进器的流场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多极数和多槽数电机设计的有桨毂型集成电机推进器具有更低成本和可行性;由于其不存在叶梢间隙,相比于采用相同螺旋桨的导管桨轴向诱导速度偏低,推力和效率不如导管桨。  相似文献   

5.
电机冷却风机振动与噪声的控制措施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新  王德柱 《船电技术》2019,39(3):62-64
为了降低冷却机对电机振动噪声的影响,用分析与试验结合的方式,找到了从辐射与传递途径上对电机振动与噪声进行控制的方法,并在电机样机上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控制措施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6.
无轴轮缘推进器(RDT)是一种振动噪声低、推进效率高的集成式电机推进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其开展水动力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STAR-CCM+,采用Realizablek k-ε模型完成RDT水动力性能的仿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分别与RDT模型的实验结果和常规导管桨的敞水性能CFD值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喷射航行体辐射噪声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喷射航行体具有很高的速度,其辐射噪声主要含结构振动噪声和气泡脉动噪声。实测信号分析表明,低频分量基本无多普勒效应,以气泡脉动噪声为主;高频分量的空间位移速度大,以推进器壳体振动噪声为主。两类噪声对信号处理产生不同影响,表现在目标深度测量时效果各异,以气泡噪声的平滑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8.
《舰船科学技术》2015,(9):94-99
鉴于实船振动噪声的产生、传递的复杂性,采用单一的信息处理方法很难实现其主要传递路径的识别,为此,本文综合了多种成熟型算法,以信号频域相似性程度来实现振动噪声源主要传递路径的判别。以某双体船作为平台,安装数量已知、传递路径清晰的激励源,开展海上锚泊状态下组合单机试验;通过采用多种信息分析方法,对同步获取的声与振动信息进行分析,实现了不同方法在振动噪声源主要传递路径识别问题上的综合分析思路。基于这一分析思路,以双体船某正常航行工况为例,通过对设备振动至声的综合测试数据的分析,实现了振动噪声源主要传递路径的判别。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种相干函数的信息相似性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获取振动噪声源主要传递路径识别。  相似文献   

9.
喷水推进器喷注噪声是潜艇重要的水下噪声源.该文旨在研究类似的水下自由射流场噪声机理和预报方法.构造了声模拟理论和CFD方法相结合的算法;详细推导了Lighthill声模拟理论噪声预报的原理;用Reynold 平均法采用κ-ε模型对水下自由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以此作为近场声源;随后,运用Lighthill声模拟理论对远场噪声进行预估,并分析自由射流场声辐射机理.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某全回转拖轮的主要振动噪声源,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船体结构的超单元模型,计算了船体结构的振动响应。采用统计能量法建立了舱室噪声预报模型,计算了各舱室的噪声分布,通过相同船型的实验测量验证了仿真模型。舱室振动噪声预报结果表明,设计的主机隔振方案可达到4~5 dB的减振和4~10 dB的降噪效果,设计的舱室吸声降噪方案可达到5~7 dB的降噪效果,主机隔振和舱室吸声降噪综合方案可达到近10 dB的降噪效果,显著改善了舱室振动噪声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