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汽车离合器盘毂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其成形加工工艺的技术难点,阐述了此种类型零件成形技术的工艺和模具设计要点,以及模具的加工、安装和调试,总结了盘毂零件成形工艺相比机械加工工艺的几大优点。  相似文献   

2.
396柴油机排气摇臂成形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96系列大功率高速柴油机排气摇臂为研究对象,简要叙述了其排气摇臂的工作条件,分析了原成形工艺及其存在的缺陷,着重介绍了可确保排气摇臂成形、品质和合格品率的模锻成形工艺、锻模设计及其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3.
针对叉车门架上横梁的结构特点,提出其下料成形工艺的优化方案。运用成熟的计算机有限单元法非线形分析模块,对叉车门架上横梁的成形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与模拟验证,再进行试制检测。结果证明:其外形尺寸和机械性能完全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这一工艺优化设计方案大大节约了成本,并为以后类似工件的下料成形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传统热成形工艺与冷成形工艺的不足,介绍了温冷复合成形的工艺特点、毛坯的精度和机械性能,以及我国温冷复合成形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列举了温冷复合成形技术在汽车行业的若干产业化推广案例。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汽车离合器盘毂类零件燕尾槽的结构特点和其冲挤成形加工工艺的技术难点,阐述了此类燕尾槽的冲挤工艺和模具设计要点,以及模具的加工、安装和调试,总结了盘毂类零件燕尾槽的冲挤成形工艺相比机械加工工艺的几大优点。  相似文献   

6.
徐虹  贾树盛  崔波 《汽车工程》2006,28(2):194-198
将精密塑性成形汽车件的工程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基于三维大变形弹塑性力学理论、弹性力学理论和疲劳破坏理论,以数值模拟软件和相关疲劳计算软件为平台,建立了汽车件的精密塑性成形工艺与疲劳寿命智能分析系统。该系统首先模拟精密塑性成形,建立精密塑性成形工艺参数与零件内部应力—应变场之间的关系,在保留零件残余应力场的前提下,模拟分析零件的实际受力,获得了应力—应变响应,再结合材料疲劳性能参数和工作载荷,最终把精密塑性成形工艺参数与其受载后的疲劳寿命智能化地联系起来。经花键冷挤压工艺试验和疲劳试验验证,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轴端带方孔的汽车方孔传动轴的冷挤压成形工艺,设计了该零件的冷挤压成形坯件及其冷挤压复合成形模具。运用Deform-3D数值模拟分析软件建立了该零件冷挤压成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并根据模拟结果对冷挤压成形模具进行相应的优化改进,确定出最终的模具结构与尺寸。  相似文献   

8.
汽车覆盖件成形的可能分析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由于覆盖件形状十分复杂,其成形可能性计算没有固定的方法。作者首先在分析应力应变引起破裂、起皱的基础上,介绍了应力应变分析在机油盘、前地板二个覆盖件零件成形工艺设计中的实际应用,由此采用相应措施解决了冲压过程中的成形问题,然后总结出的若干覆盖件成形工艺设计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些经验,并简单阐述了覆盖件成形工艺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对某车型副车架进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以数值仿真分析为手段研究其液压成形工艺关键技术.包括管材选取,弯曲半径、预成形模具型面设计.胀形工艺参数确定等.为后续国产化试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传感器安装支架的成形工艺,针对其成形工艺中的重点及难点制定了合理的工艺方案。经生产实践证明,该工艺满足了生产需要。同时,较详细地介绍了压形模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对150柴油机曲轴油堵模锻成形进行了工艺性分析,着重介绍了可有效提高油堵合格品率的成形工艺和镶块锻模的设计要点,分析了该油堵成形工艺方法的可行性、实用性和效益性。  相似文献   

12.
易坤 《隧道建设》2007,27(2):96-98
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已进行多年,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越来越显现出体制上的弊端,同时也不能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内审体制的形成和发展状况、本身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以及当前经济和技术发展对内部审计的要求,阐述了内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前,防止摩托车油箱燃油蒸发有2种方法:一种是在摩托车油箱与大气相通的管路上加装吸附炭罐;另一种是在油箱盖或油箱盖锁内设装负压进气超压安全排气双向阀。通过对这2种防止摩托车油箱燃油蒸发的方法进行测试和试验分析,无论是在成本、使用寿命,还是在节约和减排等方面,用装有双向阀的油箱锁来防止摩托车油箱燃油蒸发效果均最佳。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轻型载货汽车在整车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油箱盖漏油问题,以故障车的实物状态为依据,采用Benchmark的方法,对可能导致漏油的各种因素逐个进行检查判断,逐一排查,从而找出导致油箱盖漏油的主要原因,制定出改进措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5.
铝合金的焊接变形比钢材的焊接变形要严重得多,本文对铝合金的焊接变形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一个实例来具体的讨论了减少铝合金燃油箱表面焊接变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集液盒为主的实用新型专利的主要是针对汽车底盘技术领域出现的燃油箱问题而开发的专利技术及实施方案。该专利以集液盒原理和使用改进以及带有集液盒的燃油箱的技术分析和方案设置,从而有效解决碳罐失效的问题。本文以集液盒为主的实用新型专利为研究重点,分析该专利的技术要点及在汽车底盘领域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燃油箱隔板装焊技术。通过生产及售后反馈,这种隔板装焊的方法有效地克服了焊点拉裂燃油箱、导致燃油箱渗漏的缺陷,保证了隔板装配牢固,从而提高了燃油箱的使用寿命,并改善了燃油箱的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18.
Aluminum alloys are important technological materials for the application on lightweigh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vehicle body. The research works for characterizing warm forming behavior of aluminum alloys have generally reported. However, there were few researches focused on the flow behavior of warm forming aluminum alloy parts for the energy absorbing performance during crash. The tensile stress-strain response for warm forming AA5182 specimens tested under the strain rates of 0.0015 s?1, 0.015 s?1, 0.15 s?1 and 1.5 s?1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data were fit to the Johnson-Cook constitutive model for the simulation of frontal impact. The energy absorbing performance of warm forming AA5182 part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e higher flow stresses and lower fractured strain of warm forming aluminum alloy parts with the strain rate increasing. The flow stresses of warm forming aluminum alloy parts are insensitive to strain rate, while the fractured strain and elongation are sensitive to strain rate. The intrusion displacement of the warm forming aluminum alloy parts is appropriate for the satisfaction of vehicle body design avoiding the excessive deformation for the injury of passenger or the failure of frontal door opening. The feasibility of warm forming aluminum alloy parts is verified with the analysis of energy absorbing performance, stiffness and modal of vehicle body.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特殊油箱的研制,着重阐述了油箱的技术要求及在研制过程中解决的主要问题。经过试验后,符合技术要求。易于使用,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环保总局于2007年7月19日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并于2008年7月i日起正式实施。对于按照GB20998—2007标准要求已经获得型式核准的摩托车,生产一致性检查自批准之日起执行;2009年7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1:2和销售的摩托车均应符合该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