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摩托车在经历了90年代初期的甜蜜生活之后,从1995、1996年开始从天空一夜间跌入了地狱。销售难度加大,库存积压猛增,厂家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突破销售和生产经营上的困境,不得不采取价格战这一力量巨大、但后患无穷的武器。一、摩托车行业降价风潮迭起各大厂家纷纷降价,整个摩托车行业狼烟四起,虽怨声载道,但各大厂家无一不忍痛割肉疗疾。价格战从1995年开始就持续不断,到1997年底,各大厂家纷纷感到,再进一步降价,厂家也难以承受了。但形势与前些年相比,更趋严峻,面对无奈的中国摩托车市场和疲软的国内经济,去年各大厂家还是拿出了价格  相似文献   

2.
1999年上半年,摩托车行业价格竞争已经明显降温,只有嘉陵、新大洲、富士达等企业曾经下调部分品种价格,整体降价幅度不大。而从市场反馈的信息清楚表明:从今年7月份开始,摩托车行业新一轮价格战可能将要开始,中国嘉陵集团已经对其90ml、100ml降价,降价幅度为10%~15%;金城主导产品如JC100Y等由5500元已降至4200元,AX100B由4880元降至3780元,AX100A  相似文献   

3.
时下的中国摩托车市场,竞争残酷激烈,价格战硝烟未尽,促销战风云再起,各厂家使出浑身解数,以求熬过这一生死劫。本文就摩托车行业市场竞争方式,作一简浅的探讨。一、价格战一)价格竞争得失 1.价格竞争有可取性价格竞争通常表现为降价。降价在某些情况下,有一定的可取性,对增加产品销售,减少库存和资金占用,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有积极作用,适用于: a 当生产成本下降时,为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b 市场同类商品供过于求,经过努  相似文献   

4.
嘉陵集团公司宣布降价后,国内其它摩托车厂家有什么反应呢?据了解,新大洲公司于1997年8月初宣布,其生产的火凤凰125及火飞龙、白马王子等五种产品大幅度降价。降价幅度平均为9.68%。新大洲公司总裁赵序宏对嘉陵摩托车引发的价格战的起因、状况和利弊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向外界宣称,新大洲摩托车降价是基于管理提升和成本下降,并考虑到今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竞争的需要。济南轻骑集团公司在得知嘉陵降价后,闻风而动,于8月9-10日召开了销  相似文献   

5.
2004年,建设集团摩托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00万辆大关,在国内摩企排行榜上位居第四,并有望跻身于行业前三位。  相似文献   

6.
信息广角     
3月25日,“中国摩托车的未来发展之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在这次由建设集团主办的研讨会上,重庆市经委副主任戴祯龙、国务院发展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室副主任杨建龙、建设集团总经理罗跃鸣等相继在会上发言,探讨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发展前景。近两年来,经过高速发展的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速度放慢,市场竞争较为混乱,部分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遇到巨大阻力,因而有人对其行业前景缺乏信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WTO后,国外强势品牌通过资金、技术、产品等多种元素,纷纷进驻国内摩托车市场,抢占中国这块巨大的蛋糕。而国内摩托车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价格战、促销战此起彼伏,硝烟四起。如何走创新之路,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成为很多厂商深思的问题。宗申,作为行业内一个领导品牌,正不断引领个性化消费,行大营销理念,走差异化道路。宗申集团是一家在改革开发和市场经济大潮中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8.
国内摩托车市场随着整车一波接一波降价浪潮的出现,卖方市场结束了,暴利时代终结了,单纯的整车降价不再是救市的良方,售后服务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购买摩托车的行为,消费者也正一步步地走向成熟、理性。一、摩托车市场消费,瞄准售后当前国内摩托车市场价格鏖战正旺,降价声你  相似文献   

9.
吴爱铭 《摩托车》2003,(1):26-27
中国加入WTO后,国外强势品牌通过资金、技术、产品等多种元素纷纷进驻国内摩托车市场,而国内摩托车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价格战、促销战此起彼伏,硝烟四起。如何走创新之路,打价值战而不打价格战,成为很多厂商深思的问题。宗申,作为行业内一个领导品牌,正不断引领个性化消费,行大营销理念,走差异化道路。 宗申集团是一家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中迅速崛起的企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家集摩托车、发动机、高速艇、舷外机、通用汽油机的研究、开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宗申拥有世界一流的科技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以及国内先进的科研设备和  相似文献   

10.
彭召 《摩托车》2007,(11):77-77
中国摩托车行业一向以同质化严重、恶性价格战而备受诟病,这固然跟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的历史和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有关,但是,跟企业的技术实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可以理解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初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工业》2003,(1):65-65
2002年是我国摩托车工业变革最大的一年,也是我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市场竞争环境和游戏规则就像一个助推器,推动摩托车行业向前发展。尽管国内摩托车市场面临种种困难:价格战、一些城市“限摩、禁摩”、企业普遍资金短缺等,但摩托车行业仍稳定地向前发展,产销量创新的世界记录。同时又新开辟了几十个出口市场,2002年摩托车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为916.4亿元,  相似文献   

12.
当今摩托车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价格战”成为企业间竞争的主要手段。这不但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而且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造成摩托车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总是在低档次、低层次徘徊不前。在这种情况下,摩托车企业只有走“差异化”  相似文献   

13.
价格战是近年来摩托车行业恒谈恒新的话题,是耶非耶,莫衷一是。本刊上期刊发了庄力先生《对摩托车行业价格战的理性思辨》一文,其观点鲜明,对目前的价格战持否定态度,谓之予“超乎于度”。而对价格战的认识应该从多层面、多角度来进行,随意臧否不足可取。真理越辩越明,是非愈论愈清。因而,编者本期再推出崔进贤先生的《价格战面面观》一文,力图传递有关价格战的另一种声音。若读者诸君对价格战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也不妨撰文一抒己见,本刊将尽力为其提供论辩舞台。  相似文献   

14.
彭召 《摩托车信息》2007,(21):16-17
中国摩托车行业一向以同质化严重、恶性价格战而备受诟病,这固然跟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的历史和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有关,但是,跟企业的技术实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重庆是我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近闻重庆产摩托车以4.43%幅度降价,直接导致全国摩托车价格普遍下调,在全行业激起轩然大波。摩托车为何降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依我看来,原因可用一句话概括:供大于求。近年来,摩托车工业发展迅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各方投入不断增加,产量大幅度增长,其产量现已和自行车并驾齐驱,稳居世界之  相似文献   

16.
洋品牌教会我们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军 《摩托车》2003,(7):24-25
就在近几年国内摩托车业的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之时,早已在国内通过合资合作安营扎寨的洋品牌摩托车趁虚而入,收获颇丰。2002年市场份额回升到20%以上,销售额占到国内市场的30%左右。几年的修身养性使洋品牌摩托车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的技术研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17.
摩托车行业价格战风云再起伴随新千年的崭新气息,面对加入WTO在即的特殊关头,各个行业的市场竞争尤其是价格竞争异常活跃起来,特别是家电行业的价格战真可谓烽火连连,先是海信掀起变频空调价格大战的市场热点,后有大屏彩电跌破2000元大关的新闻冲击……就在彩电、空调等家电产品降价促销余波未平之际,摩托车行业亦不甘寂寞,4月9日,建设工业集团在全国六个片区统一召开销售会  相似文献   

18.
《摩托车信息》2006,(4):1-1
对企业的了解,往往不是由其生产产品的性能、模样、质量等开始的,而是为一句广告词——企业文化理念所触动。"味道好极了!"嗜好咖啡的人士无论如何也忘不了雀巢;"真诚到永远!"一种信赖感总会使消费者对海尔的产品青睐有加:"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澳珂玛对进步的追求让人深为感动;而在中国摩托车行业,一句"世界因建设而美好"尤其韵味绵长,初识时一定会在心中吟诵几遍,建设集团的美名也在这吟诵间不断鹊起。建设集团,是中国摩托人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漠视的企业。在中国现代摩托车行业发韧之际,他们是拓荒者之一,与嘉陵集团一同并称"中国摩托两巨头";他们的与众不同,在于从两巨头之一以加速度坠落,几成行业落伍者的代名词,欲从行业中彻底淡出;而他们更与众不同的是,在近几年来的背水一战中,从摔倒中爬起,奋力将身躯屹立,并再次成为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巨头之一。在中国摩托车行业,曾经经历过挫折、遭遇过失势的企业不少,但像建设集团这样在消沉中崛起的范例不多。英雄倘若没有经受过逆境的摔打,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只能在顺境、逆境、坦途、坎坷的全程历炼中脱颖而出。建设集团便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为积极应对摩托车行业的严峻形势,促进重庆市摩托车产业健康发展,3月14日,重庆市经信委组织召开了本市重点摩托车整车企业座谈会。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吴光主持会议,建设集团、嘉陵集团、力帆集团、宗申集团、隆鑫机车等重庆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中华汽摩配》2004,(1):32-32
一辆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上平均利润仅为50元左右,跟卖废铁差不多。这只是“中国制造”在海外市场恶性价格竞争的缩影。培育成熟的海外市场因对手降价杀人而两败俱伤。专家指出,海外市场价格战正成为继关税壁垒、技术壁垒后,制约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又一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