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月7日,北京公交定制商务班车又开通6条新线路。截止目前,定制商务班车已开通了67条线路,累计运送乘客20万人次。定制商务班车继2月10日、17日、24日陆续新开11条线路后,3月7日又开通6条新线路,6条线路均可行驶公交专用道。 相似文献
2.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中长距离通勤矛盾日渐突出,如何用集约化的客运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是现阶段的主要挑战。首先指出北京市现状公共交通系统存在服务级配结构失衡、线路空间组织方式与需求分布适配性差等问题。结合公共交通快速通勤系统的服务对象和概念,从时间感知、出行舒适度、在途时间使用等角度分析实现快速的途径。对潜在的多样化需求进行细分,从全出行链的角度出发探讨差异化的应对策略。最后,以服务导向为基本思路,提出公共汽(电)车骨干快线网络概念方案,从完善制度建设、打造服务级配、构建无缝换乘和高水平接驳体系等方面提出公共交通快速通勤系统建设的关键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支付意愿与受偿意愿是交通评价及服务水平优化的关键输入参数,但现有关于地铁系统的研究及实证多未考虑两者间的不对称性. 针对这一问题,依托成都地铁旅客路径选择SP 数据,基于非集计模型,构建并标定了对称同质偏好、不对称同质偏好、对称异质偏好、不对称异质偏好等异构模型;分别从个体及总体水平求解,对比换乘走行时间、换乘等待时间、换乘次数和拥挤乘车时间的支付意愿与受偿意愿. 结果表明,受偿意愿与支付意愿的不对称性在总体水平大小及个体间异质性方面皆有体现,参数分布假设对不对称异质偏好模型支付意愿与受偿意愿求解结果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4.
5.
公交客流特征分析是公共汽(电)车线网规划和优化布局的基础.首先简要介绍基于公交IC卡数据分析公交客流特征的技术.进而以北京市为例,对公交客流的时空特征进行宏观、中观分析,对公交服务水平与城市发展的协调适配性做出评估,指出公共汽(电)车系统面临的挑战.最后,结合公交线网布局、运力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实现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交信号优先是提高公交系统运行速度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回顾公交信号优先控制40多年的研究成果,以总结该领域的总体研究脉络。对被动优先、主动优先、实时优先以及与不同设施相结合的信号优先控制策略进行了综述分析。研究表明,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策略的发展历程是:控制的实时性逐步提高,优化要素的考虑逐渐全面,控制对象日益扩大,控制策略逐步系统化、适用性逐步增强。最后指出,公交信号优先控制多目标平衡、控制策略的协调与网络优先控制,以及控制与调度策略的协调优化是后续研究的重点,而公交车辆行程时间预测以及如何应对预测偏差带来的影响仍然是信号优先控制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充分发挥地面公交的优势是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关键之一。选取线路长度、线路网密度、重复系数、非直线系数、站点密度、平均站距、站点覆盖率等指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北京市地面公交线路网进行了现状评价。结果表明,尽管北京市的地面公交比较发达,近年来更是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线路长度总体偏大,线路网密度偏低,重复系数大且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明显,80%以上线路的非直线系数超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标准,站点密度相对较小,站点覆盖率仍然不能够充分满足居民对公交的方便利用等问题。对现存问题的揭示将为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进一步制定线路优化方案、提高地面公交的运行效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交中途站合理规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泊位数与可容纳公交线路数的确定是公交中途站优化设计的重要部分,但国内外相关研究还不成熟。根据武汉市实际交通状况,改进了排队论计算模型,提出确定公交中途站泊位数与可容纳线路数关系的计算方法。以武汉市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可超越前车进出站和依次进出站两种情况的可容纳线路数进行计算,建议可超越前车进出站时,泊位数不超过4个,可容纳线路数为17~20条;依次进出站时,直线式中途站泊位数不超过3个,可容纳线路数为9~11条,港湾式中途站泊位数不超过4个,可容纳线路数为13~16条。 相似文献
9.
研究印度城市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后小汽车出行向公交转移的可能性. 借助新的混合交通流仿真模型测定设置公交专用道后公交服务水平改善状况. 基于陈述偏好入户调查的抽样数据,本文还引入其他影响出行方式转移的变量,标定出行方式选择二元Logit模型. 根据实际和预测数据,确定了公交服务水平改善条件下小汽车出行向公交转移的一系列主要影响因素. 基于两种方式出行时间差,绘制出行方式转换概率曲线,并为多变量宽值域条件下交通方式转移的预测提供一种易于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为进一步协调县域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与公交高效化运营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后的公交时刻表至关重要。以县域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适合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的公交时刻表编制方法。通过人工调查法获取客流信息,建立客流处理模型,获得最大断面客流量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运用客流需求法建立数学模型,求得发车时间间隔并优化。最后,通过比较验证获得最终的公交时刻表。以池河至石泉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为例,改造后的公交时刻表极大地方便了沿线居民的出行,从而证明该时刻表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