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专用汽车受公路条件和专用车底盘生产的限制,一直以中型车为主,重型专用车生产量的比例明显偏低。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环境的改善,各行业对专用汽车尤其是重型专用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大,重型自卸车等重型专用车将更加赢得用户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江南 《商用汽车》2005,(7):80-81
2005年4月21-28日上海第11届国际汽车展上,东风日产柴推出了几款利用与世界同步的“金拇指”UD重型专用车底盘改装的专用汽车,从而启动了该厂旨在成为我国高端重型专用车底盘支柱企业的“阳光工程”。该公司总经理江川明确表示,东风日产柴汽车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首个批准的、由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日产柴汽车工业株式会社合资的重卡底盘生产企业,将借助国家大力发展专用车的契机,把代表日本日产柴顶尖技术的“金拇指”UD 高端重型专用车底盘全方位引入杭州, 并通过本土化生产推向市场,同时将对现有产能进行扩充,使之成为我国高端重型专用车底盘的支柱企业。  相似文献   

3.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2004年10月29~31日,2004中国(武汉)国际专用汽车暨零部件展览会在江城武汉隆重举行.这是我国汽车行业举办的首届专业性专用汽车展,也是展示20年来我国专用汽车新技术、新产品的盛会.来自全国50多家专用车及专用车零部件企业参加了展会,共展出了32类专用汽车共62台产品.展场面积近一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及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参观者.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北方奔驰等专用车巨头齐聚武汉,廊坊京联汽车有限公司、河南新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等专用车行业的新贵也亮相江城.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商用车行业的发展,专用车领域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据预测,未来几年将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十一五”期间,随着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加速发展重型专用汽车的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强。通过继续调整产品结构,专用汽车的重、中、轻型车比例可望接近3:4:3的合理构成比,即重型专用车、半挂系列专用车将得到明显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筱梅 《专用汽车》2006,(11):20-21
在第二届上海专用车展召开的第一天,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日本福禄好富株式会社顾问北条义之先生。作为日本专用汽车行业的元老,北条先生将中国专用汽车行业和日本专用汽车行业两相比较,中肯地评价了中国专用汽车行业的现状,指出了中国专用汽车行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对中国专用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明显感到,北条先生对我国专用车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6.
回顾我国专用汽车行业6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不能不提"专用车企业的娘家"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从创立至今,汉阳所见证了我国专用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时期,为我国专用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最近,记者采访了汉阳所的第一任所长张文礼.  相似文献   

7.
续波 《时代汽车》2006,(5):58-59
据专家预计,2006年乃至今后几年内适用于高等级公路运输的重型半挂牵引车和专用半挂车将成为市场的热点。另外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城市专用车,油田专用车以及高等级公路维护管理专用车也将走俏,专用汽车需求量有可能达到60万辆。  相似文献   

8.
日前,中机车辆服务中心发出通知,决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新申报的重型柴油车产品均应符合国Ⅳ排放标准,并停止受理国Ⅲ重型柴油车产品申报.至此,有关国Ⅳ标准延迟的猜测再次不攻而破,同时也让业界对汽车轻量化的关注度再次升温. 5月18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的第八届中博会(三门峡分会场)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上,来自西安交大、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河南省内外的200多家专用车、零部件企业代表集聚一堂,专用车"轻量化"成为与会者热议的话题,众多业内专家看好专用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2007年是山东梁山县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任期的第一年,县政府将发展集群经济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专用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梁山县的支柱产业,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在国内专用车行业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让梁山的专用车产业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完善专用车产业链、打造专用汽车产业集群成为梁山人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时代汽车》2007,(7):96-105
十一五期间,适用于高等级公路运输的重型半挂牵引车和专用半挂车已成为专用车市场的热点。专家预计,到“十一五”末期,专用汽车将占到全部载货车50%以上的市场份额,全国专用汽车的拥有量将达到800万辆以上。为此,很多商用车厂家已加大了专用车产品技术的研发与市场开发的力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