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广州海事博物馆文案设计中,"渔民社会"部分反映了广州滨海先民的生存状态和信仰状态;"海上丝绸之路"部分反映了自汉代以来广州海外贸易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史实;"航海技术"部分反映了古往今来广州造船业及港口的演进与发展,航海技术的日趋先进与科学化;"南中国海海防"部分反映了明清、民国及新中国建立后南中国海的海防由弱到强,由近岸防御到远海出巡的嬗变.  相似文献   

2.
一、绪言   自明朝初期开始,因镇压倭寇之必要上,而实施“海禁“政策,中国人私人向海外航渡,以及海外私人性质的渡航至中国等均受到禁止.另外,利用海上之航渡,至中国朝贡之外国使节所乘之船舶则被允许入港.   ……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造船和海洋航运政策、对本国海商和外国商人的政策、对进出口的管理措施和关税等三个方面,就清朝前期与英国海外贸易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清朝与英国在海外贸易政策上的差别,从政策倾向性上说是一种限制海外贸易和促进海外贸易的根本差别。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海洋贸易发展历史的长河中,有明一代无疑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中外史家对明朝海外贸易的历史格外重视,所研究的范围和课题几乎囊括或涉及这一领域的各个方面,从明初的郑和下西洋到明中期朝贡贸易的转型与逐渐衰微,从葡、西、荷、英等欧洲早期殖民贸易商人的东来到澳门开埠,从明隆庆年间的福建月港开港到中国私人海商集团的崛起,无所不及.诚然,在过去的这半个多世纪内,中国大陆史学界在此领域贡献良多,弥补了诸多学术研究方面的空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与此同时,海外学术界同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亦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值得国内同仁重视和借鉴.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系主任郑永常教授的近著<来自海洋的挑战--明代海贸政策演变研究>,即为其中的一部难得的学术佳作.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迅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宋朝政府一般不从事海外贩运活动,海外贩运都由私人经营,民间海上航运业迅速崛起.然而,宋代又是封建专制主义不断强化的时代,封建政权为了控制和垄断海外贸易,对私人海外贩运活动的各个方面都要加以干涉,严加管制,其中海船的占籍、保甲和结社制度就是为了加强对民间海上航运业的控制而出笼的.  相似文献   

6.
海洋贸易在古代以及中世纪的越南一直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中世纪越南历代统治者对于海外贸易的态度远非消极。在10至15世纪以前,越南与中国以及其他南方国家的贸易从华南一直延伸到越南中部的占婆,这片海域称为"交趾洋"。穆斯林也将他们的贸易活动从华南沿海一直延伸到越南;在1371年到1567年中国海禁时期,越南瓷器进入了远至东非和欧洲的国际市场。越南王朝还在北方的云屯和南方的乂静建立了贸易口岸。到16世纪以后,由于欧洲人来到东亚、越南的内战以及中国商人贸易路线的改变等因素,越南的贸易中心相应地从北方的云屯向南转移到阳京(海防)—太平河口—铺宪—河内一带。  相似文献   

7.
清代自嘉庆、道光以后,面向台湾海峡的台湾台南,作为台湾府城,与中部海港—鹿港及北部淡水流域之艋舺,同福建和广东、浙江沿海有帆船之往来,因而形成重要港口之一。前述台湾之三大港市,其蓬勃发展的历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透过这些要港,以台湾的航运为依据,可知台湾经济之发展,与大陆的沿海地域进行的经济交流是密不可分的。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实行了对台湾的统治,中国沿海地区与台湾之间的关系日益薄弱。日本统治台湾之后,随之对台湾的基隆等港口进行设施整备与建设,大型汽船也有可能停靠于台湾的港湾。因此台湾产品经由中国沿海地区,再转向世界市场的流通网路遭受破坏。台湾产品藉由台湾的港口,利用大型汽船直接往海外输出,中国沿海地区与台湾之间的关系及地位日益滑落。其典型的事实,在本文所揭示的台湾日报及日本的领事馆告示等处均有记载。但因台湾人民的嗜好,或是中国沿海地区人们的嗜好,作为日常品的对外进出港口的厦门、泉州、汕头等地,帆船航运尤其重要,并因此成为重要的港市。  相似文献   

8.
航海保护神崇拜与文化传统、民俗信仰以及沿海地区航运发展、海外经济的往来频繁是密不可分.对航海保护神的顶礼膜拜充分展现了海洋文化特质和风格,折射了岭南文化海洋性的光辉,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长江口北部沿海地区雾的生消规律以及为其开展雾的生消预测提供参考依据,利用1981—2010年南通、启东、海门三个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长江口北部沿海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口北部沿海地区的雾具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平均每年有16—17天,出现浓雾(能见度≤0.5 km)的概率达60%以上;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最多、春季和秋季其次、夏季最少;主要发生在下半夜到清晨,日出以后雾逐渐消散。有利于长江口北部沿海地区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相对湿度90%以上,风向为E-ESE-SE-SSE,风速4 m/s以下,海平面气压在1 01.5~1 03.0 kPa之间,气温在2℃~20℃的区间内。风速越小,相对湿度越大,形成的雾越浓。  相似文献   

10.
坐落于广东和福建沿海之交的南澳岛是中国东南海上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站点。它在不同的境况中,比如海防、行政争端和贸易,都显示出自己的魅力。尤其是在明中叶时期,走私的中国商人带着从大陆腹地运来的产品经常会在此岛跟带外国商品的四邦客商进行交易。这种商务贸易促使南澳有机会与国内各港口及海外不同地区来往交流。显然,南澳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它的名字在早期葡文文献和地图中也开始出现。本文尝试探讨导致明代南澳短期繁荣昌盛的一些主要因素。重要的是,它在非法贸易与海寇这一背景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后,在附文中特别介绍有关南澳岛的一些葡文资料。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1月26—27日,由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史地与文化研究平台、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联合主办,阳江市南宋文化遗存研究会承办的"宋元交替时期东南沿海的海上交通"学术研讨会在广东阳江市海陵岛召开。来自国内、港澳地区及阳江本地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大会由开幕式、主旨报告会、分组学术研讨三部分组成,分别就宋元交替时期南宋朝廷在东南沿海地  相似文献   

12.
倭寇题材作为日本当代历史小说中一个重要的题材类型,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学欣赏价值,而且对于我们认识日本人的中国观、理解古代中日关系以及东亚海交史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日本著名作家陈舜臣的长篇历史小说《战国海商传》便颇具代表性,作者把明代嘉靖年间活动于中国沿海地区的倭寇,作为"海商"加以定性,从"重商主义"立场出发,解释了明代海禁与倭寇兴起的关联,对明代海禁政策以及主张海禁的皇帝官员形象做了批判性描写,并通过虚构"曾伯年"这一人物形象及以他为首的"反明"势力试图用"商战"颠覆明政府的行为,来肯定古代海上武装贸易及其价值意义的肯定;又通过对历史人物"范东明"形象的加工与改写,表达对明代历史与政治的独特看法。《战国海商传》对倭寇的"海商"定位,暴露了作者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局限,但也为读者全面了解倭寇提供了另一种维度。  相似文献   

13.
高峻 《北方交通》2008,(5):157-15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北方沿海地区修建的钢筋混凝土桥梁逐渐增多,其海洋环境不但在桥梁建成后对混凝土桥梁造成危害,而且在桥梁兴建过程中,也能发生危害.分析北方沿海地区钢筋混凝土桥梁腐蚀的原因,对于兴建前的预防和兴建后的防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江苏沿海地区区域优势独特,战略地位重要,土地后备资源丰富,是我国东部地区在发展新时期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公路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在面临沿海开发大的背景下,怎样顺应形式,加快发展。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江苏沿海地区综合开发的特点,提出沿海地区公路发展的思路和主要对策措施。可为江苏沿海地区公路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江户初期,日本的海洋政策主要为"不干涉"三字,尽量避免卷入海外纠纷中。二代将军德川秀忠承袭乃父家康之惯例,并有所巩固。至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时,亚洲大环境的动荡迫使其进一步闭关锁国,其海洋政策的特点为危机管理。在海洋与陆地、贸易与统治的选择中,幕府毅然地坚守国内的政治权益。其锁国政策显然有牺牲民间利益的一面。并且,江户幕府的海洋政策皆以德川氏的统治为先,忽视了国际间的交往与信任。  相似文献   

16.
郑和下西洋时的商贸活动是多方面的开辟新的贸易航线;建立海外贸易据点,开拓广阔的贸易市场;招引朝贡贸易使团,扩大明朝朝贡贸易范围;采用"赐赉贸易"方式,积极主动开展直接出海贸易活动;开展民间互市贸易,笼络番人;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搜访大量翔实的商业信息等.这些活动不仅使明朝海外贸易达到了鼎盛,而且为明朝进一步开展更大规模的对外贸易准备了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日本"正德新令"的颁布给中日海上贸易带来的影响,阐明了由此所形成的清雍正朝中日海上贸易特点、历史地位及影响,得出雍正朝是整个清朝中日海上贸易由盛而衰的一个"过渡"时期,中日海上贸易在此之后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8.
正新西兰梅西大学高级讲师马克·兰泰尼的文章称,在今年年中以前,"一带一路"与中国的北极经济意向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官方联系。人们普遍认为,开发北极的贸易价值将是一项单独的更加长期的工程,独立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所辖航道之外。这种看法或许要改改了,因为今年6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政策文件,更好地看出北极将如何加强与"一带一路"等中国宏大贸易政策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实现沿海地区水产品贸易流通,促进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在对水产品物流中心选址原则与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提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熵权法-优劣解距离法(EWM-TOPSIS)相结合的综合选址方法。首先,通过GIS空间数据分析对水产品地理空间特征进行检验分析,获取水产品高值聚集热区作为初选备选地;其次,利用EWM-TOPSIS逼近理想解的比选方法筛选出区域竞争力较强地区;最后,以现实路网数据为基础,采用最小化阻抗模型确定水产品物流中心终选区域。以福建省水产品物流中心选址为例,验证选址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选址结果与实际规划基本相符,为沿海地区水产品物流中心选址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沿海地区桥梁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及提高耐久性设计原则,从设计基本要求、混凝土保护层、防止和控制裂缝、加强桥面防水设计等方面对提高沿海地区桥梁结构耐久性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