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径向转向架DF8B机车垂向异常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DF8B机车采用引进径向转向架技术后出现的垂向振动加速度超标问题,分析比较机车实测振动频率成份和悬挂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通过对悬挂参数和转向架结构的分析,确定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转向架随动式制动装置的布置方式,当轮对受到线路轨缝垂向冲击激励时,该装置的摩擦副不能顺畅滑动,使一系垂向弹簧两端瞬间形成刚性连接,导致机车产生非正常垂向振动。由简化模型计算表明,在摩擦副的作用下,机车车体的垂向频率响应发生了变化,在6 Hz有一个响应峰值,这就使机车8.4 Hz的一阶垂弯振动较易激起,如果去掉该摩擦副,则试验中得到的8.4 Hz的较大响应可望消除。  相似文献   

2.
受电弓垂向动力学线性化模型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受电弓的非线性运动微分方程通过泰勒级数展开得到垂向动力学线性化运动微分方程及模型,并得出等效参数的函数表达式。以国产SS7型机车的受电弓为算例,对弓头纵向几何运动,升弓力矩,受电弓等效参数,弓头运动最大加速度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简单介绍了驱动系统中牵引电机不同悬挂方式下的几何结构及应用范畴,从工程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以B_0-B_0构架为本体,建立了各悬挂方式下构架—驱动系统三刚体多自由度的质量—刚度—阻尼垂向振动力学模型,依据其结构的几何和运动关系,根据达朗贝尔原理列出各悬挂方式各刚体的振动微分方程,为驱动系统垂向振动的数值分析和仿真分析提供理论基础。以抱轴式悬挂系统为仿真分析对象,验证其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及可靠性,并分析各刚体的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EEMD的轨道-车辆系统垂向动力学的时频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白噪声聚类经验模型分解方法(EEMD,Ensemble EMD),进行轨道—车辆系统的时频分析,分析钢轨不平顺的波长—幅值分布及短波不平顺的分布特点。通过理论推导,得到垂向钢轨不平顺与车体垂向加速度之间的转移函数,并由简化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二者的相关系数在0.8以上,表明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非常吻合。利用简化模型进行数值仿真,所需复数乘法次数为N(2logN 1),满足实时仿真的需要。实例所测钢轨不平顺和车体加速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加速度数据进行EEMD处理,所得结果能反映钢轨不平顺幅值变化及所在的空间位置等信息。  相似文献   

5.
以广州直线电机轨道交通系统板式轨道结构为例, 结合有限元理论以及直线电机的特点,建立了直线电机运载系统下的垂向耦合动力模型(包括车辆系统模型、轮轨关系模型、钢轨模型、板式轨道模型等)及其振动微分方程,并通过动力仿真试验,分析该系统的动力特性以及验证该系统的耦合动力模型。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列车碰撞响应机理,基于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包括轨道子系统、轮轨关系子系统、车钩缓冲器-防爬器子系统以及车辆子系统的列车纵向-垂向平面碰撞动力学模型。轨道子系统中将钢轨假设为离散点支撑的Timoshenko梁;轮轨关系子系统考虑了大蠕滑情况下轮轨切向力的计算;钩缓-防爬器子系统中考虑了车钩和防爬器转动以及动态因素对吸能特性的影响;车辆子系统中考虑了车端点头运动和吸能变形模式以及悬挂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影响。采用显示数值积分方法,编制了该耦合系统的动力学仿真程序,并进行时域求解。将数值求解结果与有限元仿真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列车纵向-垂向碰撞动力学耦合模型的正确性。论文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车辆主要结构参数对碰撞性能的影响规律、改善列车碰撞动力学行为以及新型耐撞性车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仿真手段。  相似文献   

7.
8.
针对孟买地铁车辆,运用刚柔耦合的车辆振动模型,研究弹性车体与构架耦合振动,分析车体弹性对平稳性的影响。分析表明,车体刚度越大,车体弹性对平稳性的影响越小;随着转向架一系垂向刚度的增加,构架的浮沉频率会逐步增加;通过参数优化,当构架浮沉频率与车体垂向一阶弯曲频率相近时,不会发生车体垂向弯曲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9.
列车垂向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铎 《铁道车辆》1995,33(8):1-7
本文在研究单个车辆动力学的基础上,考虑了车辆间纵向力作用及制动力,牵引力变化对车辆在垂向状态的影响,通过建立计算模型,编制计算程序,用数值积分的方法,来解每辆车的纵向作用力,垂向力及车辆车钩间的垂直切向力,车辆的沉浮,点头运动及相邻车辆车钩间的垂直位置的相对变化。  相似文献   

10.
弹性轮对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弹性轮对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了弹性轮对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振动微分方程。通过输入脉冲型激扰,对弹性轮对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进行了轮轨力及轮轨接触应力的动力学仿真,并与刚性轮对车辆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高速磁浮列车的最优控制方法.建立了单节整车有47个自由度的磁浮垂向振动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电磁力以及控制规则,以便模拟控制系统对悬浮磁铁与轨道梁间的电磁力的控制.通过时域仿真,基于最优控制的磁浮控制系统能保证垂向磁铁与轨道梁间气隙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基于4种不同精细化程度的车辆-轨道垂向动力学模型,利用解析方法建立了形式统一的系统相邻部件间功率流传递函数,给出了车辆一系悬挂、二系悬挂、轮轨间以及钢轨和轨枕间的振动功率流传递特性,分析模型的精细化和弹性化对于各部件间功率流传递特征的影响。以精细化程度最高的模型为研究对象,讨论车辆悬挂参数和部件惯性参数的改变对部件间功率流传递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单模型能够较为真实地模拟车辆低频传递特性,但对中、高频传递特性的表达与复杂精细模型相差较大;位于激励源附近位置的轮对和钢轨,在其固有频率附近的振动能量往往具有较强的传播性;簧下质量的变化对轨枕至道砟的传递特性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EMS磁浮列车-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立了EMS磁浮列车-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及方程,编制了系统动力学仿真程序,对于磁浮列车在单跨简支柔性轨道模型下的车-轨耦合振动进行了系统仿真,并对基本车轨参数变化时的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4.
交叉杆式自导向转向架动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交叉杆式自导向转向架在日本通勤车上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自导向转向架一系悬挂水平定位刚度降为普通转向架对应刚度一半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同样水平的车辆运行稳定性.通过小半径曲线时,其轮对冲角和轮轨横向力均比普通转向架小得多.当轮轨摩擦系数增大时,其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车辆—轨道垂向系统的统一模型及其耦合动力学原理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翟婉明 《铁道学报》1992,14(3):10-21
  相似文献   

16.
详细分析了ZMA120型转向架一系悬挂的结构特点,建立了一系垂向力学模型;同时根据受力关系、几何关系以及能量守恒推导了一系垂向刚度的计算公式,并试验验证了一系垂向刚度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误差很小,该计算公式为研究一系垂向刚度在一系弹簧和橡胶关节之间的分配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车-路垂向耦合系统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梁波  蔡英  朱东生 《铁道学报》2000,22(5):65-71
针对列车走行的实际情况,将轨道-路基作为参振子结构纳入车辆计算模型,建立了车辆-路基系统的垂向耦合动务分析模型。从系统的观念和体系匹配的角度研究了路基尤其是高速铁路路基设计参数与车辆运行品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转向架寿命是转向架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现代设计技术表明,载荷特征掌握越具体,结构寿命预计越准确。如果动车转向架电机吊座的寿命预计欠精确,势必影响转向架整体寿命预计。本文通过在线试验,拟合了动车转向架电机垂向振动加速度概率密度函数,预计了30年间不同加速度值出现的频次,为该部件寿命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大跨度铁路桥梁线-桥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推导理论公式建立桥梁与有砟轨道的垂向变形映射模型,并通过算例对变形映射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将大跨度桥梁线-桥系统划分为桥梁,有砟道床和轨枕,扣件和钢轨三个子系统开展垂向变形映射关系研究是可行的;通过线-桥垂向变形映射模型计算大跨度悬索桥、斜拉桥的钢轨垂向变形与有限元仿真结果一致,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映射模型是正确的;通过线-桥垂向映射模型计算钢轨变形,可以避免在有限元模型中建立轨道结构,从而减少模型单元数量,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20.
轨道超高是高速列车曲线行驶的主要参数之一,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安全性和轨道的耐久性.为研究轮轨垂向振动状态下曲线轨道超高的影响规律,基于动力学理论建立轮轨三维实体非线性接触的有限元模型,采用瞬态动力学分析方法,在曲线轨道高低不平顺激励下研究曲线轨道超高对轮对-曲线轨道非线性接触系统的动力影响.研究结果:低速在较大超高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