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俗称"共享单车")是移动互联网和租赁自行车融合发展的新型服务模式,在满足公众短距离出行需求、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绿色低碳环保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自2016年4月摩拜单车在上海市投放以来,上海一度出现过20家共享单车企业,投放车辆超过100万辆。在行业发展火热的同时,出现了投放过度、车辆乱停乱放、用户安全隐患、资金风险等一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在共享单车领域有两则消息引人关注:一是摩拜单车宣布完成超过6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创下共享单车行业单笔融资最高纪录;一是正式运营仅仅5个月后,重庆的共享单车运营商悟空单车宣布退出市场。共享单车是网约车之后的新风口。借助共享的理念,用节能健康为卖点,来完后最后一公里的路途,于是以ofo、摩拜等为标志的共享单车公司风起云涌,成了风口上腾飞的"猪"。经过了疯狂的发展与多轮的融资,如  相似文献   

3.
正小蓝单车成为近期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中"最大牌"的一个。而这一曾被市场称作是第三大共享单车品牌企业的倒下,对整个共享单车市场来说无疑具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有分析指出,在ofo、摩拜两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共享单车行业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显现出来,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共享单车的冬天似乎比今年的冷空气来得更早,一大批跟风而进的共享单车企业相继倒闭、停摆。之前有悟空单车、町町单车等相继倒闭,近期又有小蓝单车突然"掉链子",被坊间热传资金陷入危机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两个月,共享单车似乎在一夜之间突然就火爆起来。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的街头,共享单车已经到了"洪水泛滥"的地步。自从2016年9月摩拜进入广州开始,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共享单车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据统计,目前广州市面上在"服役"的共享单车就已经超过20万辆。网络约车、扫码解锁、随骑随停的便捷操作,使共享单车很  相似文献   

5.
正共享经济最应该补课的地方,不是如何共享一辆车,而是如何共享一座城。今年2月份,冬末初雪时,小蓝单车在带着4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落地北京。那天,小蓝单车联合创始人李刚感慨:"小蓝终于加入到了决战'紫禁之巅'的战场上了。"当时就有人直言,这个"紫禁之巅"有点儿挤!近日,又到了几乎同样的气温,有小蓝单车员工在职场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称小蓝单车"宣布  相似文献   

6.
正一、共享单车,潮水般涌入日本今年6月23日,中国共享单车巨头"摩拜单车"在东京举行记者会高调宣布挺进日本市场,最先于今年8月下旬在札幌起步,取得经验后向福冈等其他城市推广,拟采用二、三线城市包围东京等一线城市策略。而在中国属于第二梯队的小米系"小白单车"创始人在东京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说:"小白单车"早已摸索进入口本市场,首批6000辆单车已于6月底运抵日本,  相似文献   

7.
正自2016年9月起,北京的街道上开始出现抢眼的共享单车。共享单车在自行车本身灵活、基本不受交通拥堵影响的基础上,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其用户体验更佳,很快得以普及。"轨道交通+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很多人青睐的出行方式,因为它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接驳问题。现在的北京街头,不仅有"小黄"、"小橘"等早期产品,"小绿"、"小蓝"等等也不鲜见。短短半年时间,不同品牌、不同款式的共享单车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越来  相似文献   

8.
正共享单车(shared bicycles)是互联网经济下交通方式的重要创新,为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提供了简单、便捷的解决方案。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自己也会频繁使用ofo、mobike等共享单车。2017年11月,受彭博道路安全倡议行动项目的邀请,我前往芝加哥参与了第三届美国城市设计峰会,有机会与美国及其他国家同行分享共享单车的经验,并实地考察了芝加哥的共享单车。  相似文献   

9.
在经历了过去几十年疯狂的“汽车普及战”之后,或者出于环保情愫,或者因为不堪拥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拾单车旧梦。许多城市也开始试水公共单车租赁模式,以缓解交通和碳排放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解决接驳共享单车供需不平衡问题,以共享单车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类型公共交通站点接驳单车使用特征,提出基于数据的共享单车特征提取方法。首先,采集共享单车使用数据,对其进行起终点解码,并根据解码后的经纬度与周边用地类型将公共交通站点分为5种典型站点类型;其次,提出以接驳活跃度、接驳距离以及用户使用忠诚度作为共享单车出行特征指标;最后,以北京朝阳区的单车数据为例,分析共享单车出行特征指标。结果显示,共享单车作为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接驳工具,居住类站点接驳共享单车使用高峰为6:30—9:30,其他类站点为7:30—9:30。共享单车接驳距离一般在2 km以内,但办公类站点接驳距离可达到3 km,且该站点的用户使用忠诚度最高。  相似文献   

11.
绿色城市交通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新型交通方式,它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土地和资源占用、将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通过选择节能、环保交通工具,为城镇居民创造便利、价廉、安全、舒适的出行条件,而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天津市为例,从公交建设、公交驳接、交通管制及环境污染四方面深入分析我国城市交通现状,通过论述传统公共交通与当前蓬勃发展的共享单车相融合的重要意义,确立"共享单车+公共交通"在构建绿色城市交通体系中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4月20日,郑州公交总公司与郑州天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推出的共享单车管理平台"单车之家"正式推出,将为解决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提出解决方案。面对当前共享单车停放存在的问题,郑州公交借鉴共享单车和有桩公共自行车投放的经验,与郑州天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融入创新管理手段,结合公共交通体系的优势,打造共享单车绿色出行升级模式,将有效解  相似文献   

13.
卡车主题婚礼"呜……"随着一排东风天龙汽笛鸣起,6月13日,国内首个卡车主题婚礼在四川绵阳市区拉开了序幕。此次卡车主题婚礼由新郎贺超发起.东风商用车公司负责筹办,双方共同致力于培育积极健康的卡车人文化传递卡车人正能量为卡车司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4.
王营 《家用汽车》2013,(6):122-125
"不是正在参加婚礼,就是在参加婚礼的路上。"每年三天的五一劳动节假期都是如此,今年也不例外。参加完宁波朋友的婚礼,请两天假就组合成了"大长假",舟山三日游成了很好的主意。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正在以铺天盖地的势头汹涌袭来,在公共自行车这一领域也不例外,智能共享单车的概念被提出,即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完成租用和归还一辆公共自行车,一辆单车多人分时段使用,方便你我的同时,不仅低碳环保,还缓解了交通压力。然而这一颠覆传统公共自行车运营方式的无桩租赁模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用户的信用风险问题。通过建立博弈模型研究分析用户和企业的博弈过程,最终得到企业应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和降低其监审用户行为的成本可有效降低用户失信概率的结论,建议建立个人信用数据信息库,并将其并入社会信用系统,使整个社会信用系统更加完善,更有效的规范人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8月7日,"共享单车第一股"永安行正式开始申购,定价26.85元,预计发行2400万股。如果按计划成功发行,那么总价就是6.4亿元。火了一年多的共享单车真的可以在A股市场立足吗?对这一行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永安行的业务主体是公共自行车,是"被人们嫌弃的、带桩"的那种。共享单车在永安行的物业收入比重,2016年的数据仅仅是0.05%。另一边,在南京市场上挣扎了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你有一个约会,要去两三公里以外的地方,你敢提前10分钟走吗?你肯定不敢,你得提前30分钟走,防止路上堵车,但是有一个方式可以,就是骑自行车。"这是摩拜单车CEO在接受采访时的一番话。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根据调查预测,2016年中国单车租赁市场规模将达0.54亿元,用户规模将达到425.16万人次。随着各种各具特色的移动租赁平台的加入(如优拜、小鸣单车等),单车租赁用户规模  相似文献   

18.
正共享单车的方便也带火了"共享单车儿童座椅",不过,有些用过的家长则称座椅安装上后摇晃得厉害,反而不安全。自行车专卖店工人称,家长这种做法太不负责任。即便这样,记者仍在街头见到不少"心大"的家长。对此,单车公司表示不允许用户在车身加装安全座椅。律师表示,用户加装座椅属违约行为,万一出事家长该担责。  相似文献   

19.
正摩拜单车宣布进入意大利,首批进驻佛罗伦萨和米兰。意大利成为继新加坡、英国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4个海外国家。截至目前,摩拜单车已经在超过150个城市投放超过600万辆智能共享单车。此外,摩拜单车上搭载的"北斗+GPS+格洛纳斯"三模卫星定位芯片和物联网通信芯片,每天产生超过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的单车制动实验训练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设计研发了一种基于Unity3D引擎的虚实结合式的单车制动培训系统。该系统以C64单车为对象,采用Maya软件建模,使用NGUI、DoTween动画、C#等插件和脚本语言创建三维虚拟交互环境,同时利用单片机技术,串口通讯技术等实现了以模拟单车试验器和制动实验仿真为核心的虚实结合单车制动实验培训系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单车制动实验训练方式,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操作便利性和学习高效性,能够满足广大用户对单车制动实验训练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