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2014年10月13日,李克强总理和俄总理梅德韦杰夫会晤,双方同意将加强重大投资项目合作。在两国总理的见证下,中国发改委与俄罗斯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国家铁路公司四方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推  相似文献   

2.
2016年1家银团成员的国立莫斯科运输建筑设计勘测研究院与中国铁路工程集团公司就一项高速干线任务,双方编制了1份建设莫斯科-喀山-叶卡捷琳堡高速干线铁路中莫斯科-喀山段的有关文件。有关莫斯科-喀山-叶卡捷琳堡高速干线铁路接触网的技术解决方案已经进行了研讨,并吸引了俄罗斯通用-接触网公司参与该项目。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为了及时掌握热棒路基的工程特性,把握热棒的降温效果,以便评价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的工程稳定性,本文选择青藏铁路一处热棒路基为研究对象,对该断面天然孔及左、右路肩孔2006~2009年的地温进行分析,研究热棒路基的降温效果.研究结论:通过分析得出0~1.5m深度范围内地温受气温影响变化较大,路肩孔1.5 ~10.0 m之间由于热棒的主动降温作用,地温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在青藏铁路运营后的前2~3年内地温下降明显,表明热棒能快速降低地温,保护多年冻土.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控制新建线施工对既有线造成的影响,基于某实际工程,通过布辛奈斯克(Boussinesq)理论计算及ABAQUS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正常土填筑与轻质土填筑、放坡与设置挡墙时既有高铁路基变形规律,并采用实际监测数据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新建线路基填筑时,采用轻质土可以显著降低既有线路基的竖向变形,设置挡墙可以...  相似文献   

5.
采用埋入式铂金属热敏电阻测试方法,对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青沙山公路隧道地温场进行现场实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洞口段,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地温差值分布明显,隧道进出口段衬砌背后出现相当长时间的负温;隧道洞内段,11月至次年3月,环境温度与所测地温相差很大,4月至7月,地温不稳定,围岩内各测点的温度曲线按位置重新进行调整,低温曲线上升到最高温处,高温的曲线则到达最低温处;7月至11月,隧道进口端地温下降曲线同隧道区环境温度变化同步,而隧道出口端地温比该处隧道内环境温度滞后;在冬季,衬砌内温度始终呈现倒U型,从隧道口向隧道中间,地温是上升的,地温上升呈现进口幅度小,出口幅度大,在低温度月份进口温度稍高于出口温度,在较高温月份进口温度低于出口温度;随着围岩深度的加深,温度是增加的,浅处的温度增量要大于深处;围岩内隧道径向存在某一比较稳定的温度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设计时速350km为代表的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工程,目前正在大规模进行,伴随而来的是规模巨大的投资。通过对京沪高速铁路徐州至上海段初步设计中路基及桥梁工程的典型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以求得出令人信服的具有代表性的技术经济结果,对于合理确定和控制铁路建设投资有益,同时为设计、施工单位及审查部门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普通路基地温监测及其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局部地段以普通路基形式通过,其稳定性与铁路的正常运营密切相关。2002~2003年在北麓河布置了普通路基试验段,用于监测路基的温度状态。基于监测资料,分析路基边坡温度变化过程、路基及下部土体温度场分布以及进入多年冻土的热流量。结果表明,阳坡面年平均温度比阴坡面高2.9℃,阴坡面温度年较差比阳坡面大2.2℃。受地表温度边界条件控制,路基阳坡下土体融化深度明显大于阴坡,且路基下部土体处于升温状态。路基下部土体不同部位主要表现为吸热强度逐年略有减小的吸热状态。模拟计算50年气温升高1℃条件下路基温度场,结果表明50年后路基冻土上限下降明显,并且冻土温度主要介于0~-0.5℃之间。  相似文献   

8.
高铁列车动载作用下路基动力特性及累积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索列车动载作用下路基的动力特性及累积变形规律,依托沪宁城际铁路工程背景,首先结合现场测试数据对路基沉降超限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建立列车-轨道-路基耦合振动系统三维数值模型,对影响路基动力特性的影响因素(列车速度、基床厚度和刚度、行车方式)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室内足尺模型试验,对振动40万次的基床累积变形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列车动载作用是运营期路基沉降超限的主要原因之一;列车速度、基床厚度和刚度、行车方式等因素对基床的动应力和动位移均有影响;路基的累积变形随循环加载次数增加而变大,最初振动5万次累积变形增长迅速,而后近似按照线性缓慢发展,振动40万次时的累积变形值为0.78 mm,影响深度约为5 m。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伴随我国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等重大工程战略的深入建设,西部黄土地区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等高等级的轨道交通项目越来越多。为研究高速列车通过时对周边地面地层体的环境效应,本文选择某典型路基工程开展现场振动效应实测,分析振动沿地表、地下深度的强度、时程、频谱等空间特征,以期为同类工程设计和工程措施设置提供基础支持和理论借鉴。研究结论:(1)黄土地区高速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荷载,对周边地面地质体沿地表、地下深度产生空间环境效应;(2)列车引起的振动强度随距离增大、深度增加而衰减,衰减快慢在一定位置产生变化;沿水平、垂直方向振动强度与列车速度、列车轴重呈正比例关系,振动持续时间与列车长度呈正相关关系;振动频率分布沿地表与列车速度呈负相关关系,在垂直方向随深度增加越集中;(3)黄土的结构性、非均匀性,使得振动在局部位置产生反弹增大现象;(4)该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并可为同类岩土工程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某高铁为例,介绍其路基冻胀情况。通过现场踏勘调研、气象资料分析、现场深部钻孔探测、室内土样颗粒分析、含水量测试等措施,认为降雨渗入基床、路基含水率严重超标、路基填料小于0.075mm的细颗粒含量严重超标、地区气温较低且持续时间长是冻胀发生的主要原因。基于原因分析,提出"疏导+封闭+排水+保温"的冻胀综合整治方案,即疏通电缆槽和护肩排水孔、封闭两线间混凝土封闭层离缝、疏排基床表层入渗水和路基本体中毛细水、施作深埋保温排水盲管等措施。该方案可为类似病害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青藏铁路楚玛尔河地区广泛应用了片石气冷及碎石护坡复合路基结构,根据该地区复合路基与一般路基实测地温资料,对比分析了复合路基与一般路基的地温状况,研究2种路基结构保护多年冻土的效果。结果表明:(1)一般路基地温场整体向不利于冻土路基稳定的趋势发展,难以起到全面保护多年冻土的作用;(2)复合路基在降低地温和维护地温场对称性方面都具有显著效果,能主动冷却冻土路基,很好地保护多年冻土。  相似文献   

12.
银西高铁甘宁段属于寒冷地区,为防止路基填料的冻胀变形对轨道平顺性产生影响,按照甘宁段不同路基结构形式并结合地下水发育情况对路基进行长时间、全段落观测,通过人工及自动监测方式,掌握路基冻胀的具体变化情况,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银西线甘宁段路基总体冻胀有限,处于冻胀可控状态;路基冻胀主要发生在挖方和低填段落...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氯盐-硫酸盐环境下螺钉桩施工关键技术,提高路基质量和适应性,确保高速铁路的平稳运行。以包银高铁DK462+511.77~DK464+600段路基为例,采用理论计算与螺钉桩现场施工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考察了螺钉桩打桩顺序、打桩速率和混凝土配比等施工参数对路基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根据现场实际环境,采用逆向打桩顺序、适当调整打桩速率能够有效降低路基沉降,从而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氯盐-硫酸盐环境下,优化螺钉桩施工中的混凝土配比,可提高路基在酸盐环境下的结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黄土地区某高铁车站路基沉降病害问题,选取典型区域,采用PS-InSRA技术对变形区域进行监测,获取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的Sentinel-1A卫星影像数据并与现场勘测结果相结合,分析形变特征和趋势,以指导后续病害治理。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路基沉降主要发生在2017年5月至9月和2018年4月至8月两个时间段,春夏季沉降速率较大,秋冬季相对平稳;地基土含水率在13%~26%之间,在地下2 m和4 m为含水率增加速率临界深度,0~2 m范围内的含水率增加较快,2~4 m范围内的含水率增加速率减缓,4~10 m范围内含水率基本稳定;路基部位地基处理影响范围有限,路基侧沟外侧地基土干密度偏小,渗透系数偏大,路基沉降的主要原因为车站场坪地表汇水渗入地基引起路基黄土层湿化变形。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盾构隧道下穿高铁路基的沉降控制措施及其效果,以西安地铁 1 号线三期工程盾构下穿徐兰高铁 段工程为背景,通过对现行规范及既有类似工程案例的分析、结合既有无砟轨道的现状,确定了本工程隧道下穿 高铁无砟轨道路基的控制标准,并以此选定了盾构隧道下穿高铁路基的盾构、加固以及辅助控制变形措施,依据 施工方案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理论分析了影响分区的判别准则及判别阈值,进而划分了铁路路基受到不同影响 的分区,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拟定施工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盾构下穿高铁路基避开 CFG 桩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且进行地面袖阀管注浆加固的方案能够满足工程要求,道床的最大竖向位移为 4.716 mm, 最大水平位移仅为 0.301 mm;CFG 桩的最大竖向位移为 11.93 mm。  相似文献   

16.
基坑开挖对运营高铁路基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软土地区某邻近运营高铁路基的基坑工程为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包含基坑及高铁路基在内的三维分析模型,研究降水方案、坑底加固、围护结构插入比以及基坑距路基坡脚距离这4个因素对高铁路基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一次性降水相比,分层降水所造成的路基最大沉降和水平位移分别减小3.8%和5.2%;坑底加固对路基沉降的影响较小,但对路基水平位移影响相对较大;围护结构插入比存在一个最佳值,超过该值后继续增加插入比对减小路基变形作用不大;路基最大变形的峰值点出现在基坑距路基坡脚距离为10~15 m处。研究成果可为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及邻近高铁的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莫喀高铁项目是中国高铁走出海外大国"第一单",首先介绍俄罗斯高铁"莫斯科—喀山段"项目的项目概况,然后从站场专业角度,介绍中国高铁技术与传统铁路大国设计规范相结合所得技术成果,最后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分享在项目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处理经验。通过本文可以得出:作为传统铁路大国的俄罗斯对高铁设计在车站布置形式、行车组织方式、设计参数、环境保护、各设计阶段要求的设计精度、安全控制措施、设计表达方式、在舒适度方面的要求等诸多方面均与我国存在差异,今后在碰到类似问题时可参照本文处理思路及办法以解决问题,对我国高铁技术走向海外国际大国在设计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铁路信息系统积累了与高铁运营安全相关的海量数据,如何对数据进行有效治理和利用,满足高铁运营安全规律分析的需要,是充分发挥数据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构建面向高铁运营安全规律分析的数据治理架构,阐述数据治理的目标、对象和措施,利用铁路数据服务平台和高铁运营安全规律分析系统的平台+应用服务模式,贯穿数据治理流程,对移动装备、工务、电务、供电等研究方向的相关数据进行治理及应用,为高铁运营安全规律的分析探索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高速列车荷载的数值模拟主要有静力荷载乘以动力系数表示的动力荷载模式、现场实测得到的荷载模式、实验室采用的荷载模式和模拟列车动荷载模式。论述连续弹性支承无限长梁模型、弹性点支承梁模型、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模型,结合秦沈客运专线实际,计算分析铁路路基动力响应(位移、加速度、应力)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将模拟计算出的路基动力响应数值与秦沈客运专线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论证采用列车荷载模拟方式和分析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高速铁路列车在路基段运行时引起的周边环境地面上的竖向振动特性和传播规律,进行现场试验和数值分析。实测结果表明:高速铁路路基段周边环境地面不同距离测点的Z振级均小于78 d B,振动并没有随距离衰减,只是在距离外轨30~60 m范围内有减弱;距离线路外轨30 m外的环境振动的频谱主峰频率以小于10 Hz的低频为主;振动频谱中并没有显现出高频振动衰减快、低频振动衰减慢的规律。基于FLAC3D的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并分析群桩加固区对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路基段采用群桩基础对地基进行加固,可有效降低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对路基段周边环境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