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分析《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编制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系统性、独立性、相关性、科学性的设计原则,从《车站行车工作细则》是否与上级规章相冲突、是否按照《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编制规则》要求编制、是否与现场作业实际相符、是否编制严谨等四方面构建铁路《车站行车工作细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基于熵权的未确知测度方法,以集宁、二连等站为例,应用铁路《车站行车工作细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好地反映《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的编制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针对铁路客运车站的智能化发展进行研究,首先,对铁路客运车站的现状及智能化需求进行分析,从旅客服务和内部运营两个角度提出了智能车站的基本理念,并给出了智能车站的定义和特征;其次,依据车站的实际需求,设计了智能车站的总体框架;然后,从技术结合业务的角度梳理了智能车站的主要业务及智能化功能.本文通过在太原搭建智能车站的试验原型,验证了所提总体框架及智能化功能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从当前车站行车安全的实际出发,对当前车站行车安全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对当前车站在保证行车安全上主要采取的对策及对今后车站行车安全工作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切实提升上海地铁客运管理服务效能,适应智慧地铁背景下智能化客运管理的转变需求,采用问卷调查及现场调研的研究方法,对上海地铁的客运管理业务进行全面梳理、汇总、分析,根据客运业务的重要程度及智能化需求的紧迫程度两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在36项基本业务中,筛选归纳出10项较为重要且智能化转变需求较为迫切的客运业务,并以智慧车站为抓手,将智能化业务融入其中,提出建议,提升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5.
铁路客票系统已在全国车站推广多年,但铁路客运到站补票业务却一直采用人工的计算方法,业务操作和信息维护都很复杂,信息化程度低。为改善铁路客运车站到站补票业务的落后信息化现状,充分利用现有的客票系统网络和应用资源,本文将车站补票系统作为客票系统业务延伸,弥补了客票系统在车站补票领域的空白,完备了客票系统对铁路旅客运输统计分析中的数据来源。提出了车站出站口补票系统的总体结构、网络结构、数据资源及结构,设计了系统主要功能和实现流程,建立了补票系统业务中的事由自动推算和票价自动计算模型。本文开发的客运车站补票系统已投入运营,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在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的背景下,为充分发挥换乘车站作用,最大程度实现旅客出行无缝衔接,研究区域轨道交通换乘车站行车因素对乘客换乘的影响。在分析换乘系统设备设施布置和流线组织冲突基础上,提出车站换乘工作组织的评价指标,并以成都市犀浦站为实际案例,使用AnyLogic仿真软件对犀浦站内城际铁路与地铁的同站台换乘系统进行仿真。通过对不同行车因素情境下乘客换乘过程及评价指标的仿真实验分析,找出换乘环节中的瓶颈环节,提出适应行车因素和乘客换乘需求的犀浦站同站台换乘优化方案。所提出的考虑行车因素的行车客运一体化车站仿真模型及分析方法能够为区域轨道交通体系下车站的换乘组织、行车作业和客运作业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7.
朱炜 《城市交通》2013,(3):55-61
为定量分析轨道交通车站大客流事件形成及传播机理并提出应对策略,从大客流事件界定入手,将其发生与否归结为车站容量、输送能力及乘客到达流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区分大型活动大客流、事故/故障大客流、高峰小时大客流3类大客流事件,定量分析其形成原理,同时给出其影响的传播机理,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当车站乘客到达流量与车站输送能力叠加后的流量超过车站容量并继续增加时,大客流事件将发生,并通过"涟漪反应"将其影响在轨道交通网络中传播。为此,可从事件预防、应急处置和事后评估三个层次,以及控制到达流量、提高服务能力、加强客流组织和关注薄弱环节四个方面来制定大客流事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发展,客流拥挤己成为大城市轨道交通常态.本文基于元胞自动机建立轨道交通大客流拥堵传播仿真模型,研究通勤大客流情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区间拥堵状态传播问题.该仿真模型克服平均场理论的局限,通过建立局部交互的演化规则反映大客流传播过程中车站与车站间、车站与列车间的交互作用,定义列车满载率作为传播强度的衡量指标.从网络层、线路层和车站层构建指标,定量分析大客流拥堵传播规律.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可用于分析可预见性的大客流,预测客流在轨道交通网络中的传播规律,为客流控制策略的制定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船联网的江苏水运一体化数据中心架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江苏水运信息化现状,结合水运业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在比较分析不同数据中心架构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符合现状和满足未来发展的一主两分数据中心架构。通过搭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和建立分布式数据处理模型,开发从原有业务系统获取信息资源的数据接口,并提供数据分发服务,实现江苏水路交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水运智能化的航运信息服务体系提供数据支撑,为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智能化内河水路交通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随着西安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通车,车站周边交通设施设置、用地功能组织、建设资金筹措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西安市轨道交通已建线路及车站在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讨优化轨道交通沿线交通设施及车站周边用地的规划策略。以轨道交通4,5,6号线及市域轨道交通临潼线为例,确定车站周边800 m为研究范围,将涉及的88个车站划分为枢纽站、区域中心站、换乘接驳站和一般站。提出交通设施衔接控制导则、车站周边用地优化整合模式、各类车站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控制要求,以及车站周边用地开发强度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12.
安全和高效始终是公路设计和管理追求的永恒主题.运输效率与车辆的运行车速紧密相关,而在所有交通事故中,与车速相关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1 3.论文结合高速公路行车特点和安全要求,对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时的运行车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实测的运行车速建立了高速公路上车辆运行车速和加速度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3.
结合清连一级公路高速化改造项目,通过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理论分析,结合实体工程探讨了路面滑模混凝土工作性尤其是坍落度对路面混凝土硬化后性能的影响,阐述了材料、配合比、设备、施工工艺与混凝土坍落度的关系,提出了相应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4.
高速、重载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主流,建立精确的汽车荷载模型描述车辆—路基路面的相互作用关系,显得十分困难,有学者提出汽车荷载的静力等效模拟和动力模拟。还有一些学者从理论上研究了交通荷载对路基的作用及交通荷载在路基中的动力响应,并在实际中验证,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鸟鲁木齐市市政道路沥再生试验段工程,介绍了乌鲁木齐市沥再生试验路的检测方法及检测依据,对比分析了沥再生对鸟鲁木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各种使用性能的影响,综合评价其在新疆这种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下的改善效果和适应性,为日后鸟鲁木齐及类似地区市政道路的养护、施工和路面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Let E and F be Banach lattices.It is known that if every continuous linear operator from E into F is regular,then,under some mild assumptions on E or F,either E is lattice isomorphic to an AL-space or F is lattice isomorphic to an AM-space.Here we present a characterization on an AL-space E such that every bounded linear operator from E into a Banach lattice isregular.A counterex.ample is also provided,which shows that the results are unexpected even if the domain is an AL-space or the range space is an AM-space.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车用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及富氧燃烧技术进行分析,综合国内外车用发动机富氧燃烧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车用发动机实行富氧燃烧技术的可行性加以论述.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的纳税申报法律制度的建立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历史,其问虽然经过了多次的修改和完善,也极大地促进了税收法治与税收民主,但总体上讲,我国现行的纳税申报法律制度依然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不仅与税收征管改革不配套,而且还存在着侵犯纳税人权益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以完善我国的纳税申报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缺陷体流变学的理论框架下,运用云纹实验法,对聚丙烯板试件中孔洞对主裂纹影响的流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用裂尖张开位移COD描述了孔洞对静止主裂纹的影响,并用曲面方程表述了孔洞的方位角和时间对COD的影响规律.在φ>60°时,COD值继续减小.管长线外的那个孔洞对COD值起屏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