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砖混结构女儿墙及内横墙圈梁开裂的原因并通过开裂计算予以佐证 ,据此提出整治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无砟轨道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呈现形式有轨枕端部"八"字裂缝、道床横向非贯通裂缝与贯通裂缝、支承层假缝处的道床反射裂缝和支承层非假缝处横向裂缝。其中,混凝土配合比、现场施工工艺、外部环境是无砟轨道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应用HM系列无砟轨道裂缝修复材料对裂缝进行修复,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兰新客运专线与宝兰高速铁路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裂缝防治的现场实践经验,总结出西北干旱区道床板裂缝主要有轨枕四角处八字裂缝、轨枕周围环向裂缝、道床板两侧"7"字裂缝、道床板横向"1"字裂缝、道床板表面网状龟裂等形式。分析了裂缝成因,并提出可通过优化结构形式、改善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混凝土制备及运输过程控制、改进施工工艺、加强早期养护、改进施工条件、适时拆除工装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裂缝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结构裂缝分析及处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危害、裂缝的类型、裂缝产生的原因、形成的机理以及处理与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大准运煤专线桥梁的病害进行了调查,并以一座桥为例,用FLAC 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梁体损伤裂缝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准铁路极少数桥梁出现了损伤病害:如桥面系人行板局部破损、护栏立柱锈蚀及防水层漏水等;梁体混凝土出现裂缝及麻面脱落等;支座错位、锈蚀;墩台及基础混凝土缺损开裂和脱落等。梁体裂缝对挠度影响的研究显示,在相同裂缝深度条件下,最大挠度出在裂缝位置处,且距离裂缝位置越近,挠度越大;不同裂缝深度条件下,裂缝深度越大对梁体挠度的影响就越大。梁体裂缝对应变影响的研究显示,在同一裂缝位置,应变随着裂缝深度增大而增大;同一裂缝深度,在裂缝位置的应变最大;裂缝的应变影响区域为两侧1.3 m左右,与损伤位置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裂缝是混凝土桥梁常见的缺陷,通过找出裂缝产生的原因并界定裂缝的危害程度,则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补强措施.分析裂缝产生的应力情况,从设计、施工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找出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介绍了裂缝处理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现浇混凝土梁具有缩短工期、施工便利、受力明确的优点。因此,在实际建筑施工中,现浇混凝土梁得以广泛应用。然而在施工中,由于混凝土自身因素及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混凝土现浇梁常常出现不同类型的裂缝。这种裂缝不仅影响结构美观,而且对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威胁,裂缝的预防以及对出现裂缝的应对措施已成为工程界普遍面临的难题,因此,对现浇混凝土梁的裂缝研究及预防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现浇梁的裂缝构造特征和不同裂缝类型,归纳总结了实际施工中现浇混凝土梁裂缝产生的原因。研究了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以及碱骨料反应对于现浇梁裂缝产生的影响。同时针对提出的现浇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本文给出了预防现浇混凝土梁出现裂缝的措施和出现裂缝后的处理方法。经过现场的实际施工检验,本文所提出的裂缝处理方法简单可靠,对现浇混凝土梁裂缝的预防和控制都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是建筑业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控制 ,就必须研究混凝土结构中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在实际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合理的、经济的措施来控制裂缝。作者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的理论研究 ,提出合理的裂缝控制的设计和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9.
赵磊 《铁道建筑》2022,(11):22-27
为解决路基地段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纵向连续式道床板的开裂问题,特别是控制宽度大于0.2 mm的超标裂缝,本文结合昌景黄(南昌—景德镇—黄山)高速铁路安徽段工程,通过现场调查总结出8种裂缝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包括八字形角裂缝、一字形横向裂缝、L形裂缝、纵向枕间横向裂缝、轨枕四周环向裂缝、横向枕间贯通裂缝、表面龟裂缝、反射裂缝。从结构形式、外加荷载、混凝土自身收缩、温度应力、施工工艺等方面分析了道床板开裂机理,提出了道床板裂缝的综合控制技术:路基地段优先采用单元式道床板;采用连续式道床板时,设置后浇带进行二次浇注,在轨枕四角增配上层抗裂钢筋,采用低水泥用量、低用水量、低坍落度、适当含气量、掺加适量粉煤灰的配合比设计;从支承层/底座板验收、混凝土施工工艺、早期保温保湿养护、工具轨排应力的及时释放四个方面改进施工工艺。工程实践表明,这些控制措施能够有效提高道床板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控制道床板裂缝。  相似文献   

10.
针对铁路工程中低龄期混凝土裂缝(如收缩裂缝、温度裂缝等)产生的原因,提出这类裂缝的预防措施和治理方法,对提高混凝土施工水平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黄土隧道施工产生地表裂缝情况,调查了13座黄土隧道施工地表裂缝状态,开展了高密度电法、探地雷达、地震反射波、地震映像和面波勘探5种方法地表裂缝深度测试,进行了裂缝深度和裂缝面方向坑探实测,提出浅埋黄土隧道施工地表裂缝分布和深度规律。  相似文献   

12.
结合岩坑尖隧道群衬砌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介绍隧道衬砌常见裂缝的形状、产生原因,着重分析引起隧道衬砌收缩裂缝的敏感性因素,提出防治隧道衬砌收缩裂缝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氯离子干湿循环对带裂缝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梁的影响,在UHPC梁中预制弯曲裂缝,浸泡在5.0%的NaCl溶液中进行干湿循环试验,而后测试其力学性能,并取样测定裂缝及其两侧的氯离子和化学结合水含量。结果表明:带裂缝的钢筋UHPC梁经过氯离子干湿循环后,材料内部发生了再水化,构件的抗裂性、极限承载力和刚度均有提升;氯离子在裂缝处沿梁体纵向扩散范围与裂缝宽度、干湿循环时间无关;由于UHPC材料的高致密性,氯离子从裂缝处沿梁体表面的扩散范围及向裂缝深处的扩散范围均低于普通混凝土,带裂缝的UHPC构件具有优良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钢筋UHPC构件的初始裂缝宽度较小时,再水化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裂缝,但初始裂缝宽度超过0.35 mm时无法修复。  相似文献   

14.
结合试验室试验对混凝土早期裂缝形式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混凝土早期裂缝的机理,同时对影响早期裂缝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以混凝土早期阶段塑性收缩、凝结硬化收缩以及干燥收缩等为着手点,以混凝土水灰比、矿物掺合料等对塑性裂缝的影响试验为基础,对桥面铺装层混凝土早期裂缝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对桥面铺装层混凝土早期裂缝具有明显影响的几个要素。  相似文献   

15.
连续道床板温度应力计算方法及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不完全裂缝的假设推导了降温时连续道床板的钢筋应力、裂缝宽度、裂缝间距计算公式,应用计算公式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表明,为控制裂缝宽度在容许限度范围内应将裂缝控制为不稳定裂缝形式,采用变形钢筋;对于配筋率为0.8%、采用C40混凝土的道床板,钢筋直径宜为18~25 mm;当钢筋直径为20 mm时,配筋率应达到0.73%以上;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或滑模施工时应相应提高配筋率;由于涂层钢筋对裂缝宽度的影响较大,设计、施工中应尽量避免采用涂层钢筋。  相似文献   

16.
结合桥梁基础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构件裂缝的形式、发展趋势,分析了影响裂缝的发展因素,针对裂缝形成的原因,从材料选用、配合比控制、辅助温控措施和施工工艺等方面,具体提出了综合控制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有效地检测地铁隧道表面裂缝对于隧道的安全至关重要。地铁隧道表面图像普遍存在光照不均匀,目标对比度低,背景纹理复杂,噪声干扰严重等问题,而检测传统图像裂缝,如混凝土表面、路面裂缝等的算法不能很好地适用于地铁隧道表面图像。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隧道表面裂缝识别的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Mask匀光等预处理算法改善隧道图像的质量,而后分别设计了基于模板的分析法、基于Hough变换的线型结构分析法、基于SVM的近似裂缝结构分析法等算法对隧道表面裂缝图像各成分进行提取,从而达到识别裂缝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传统裂缝图像的识别准确率可达97%,对于隧道表面的裂缝图像识别准确率可达81%。  相似文献   

18.
无砟轨道裂缝产生原因与整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目前我国正在施工的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中出现裂缝的情况,首先对无砟轨道裂缝的类型和裂缝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温度和混凝土的收缩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通过优选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采用二次振捣工艺以及强化养护环节来防止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水利地下洞室工程高边墙混凝土裂缝治理实践,详细介绍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环境条件、裂缝现状调查基本情况,认真分析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提出治理混凝土裂缝的方案、方法和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影响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现场调研结果,根据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著述、资料,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以及预防裂缝的措施等进行阐述。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除了自身特性、施工养护条件等原因外,施工温度对裂缝的产生也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施工时控制调节施工温度对于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