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广州地铁3号线地铁车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介绍了广州地铁3号线地铁车辆的主要参数,阐述了车体、车门、转向架、列车牵引系统、列车制动系统、列车辅助供电、列车微机控制系统及列车空调等列车主要部件的技术特点,该车尤其在制动技术方面首次采用了EP2002国际最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个用于仿真地铁列车牵引制动性能的小型试验台,该试验台能够模拟地铁列车起动加速、惰行和制动过程。其以计算机为控制核心,通过Lab VIEW软件和数据采集设备实现人机交互,采用变频器控制电机转速和方向的方法实现地铁列车起动加速和惰行的模拟,采用程控电源及制动夹钳装置控制电动推杆的方法实现地铁列车制动的模拟。整个装置成本低、体积小、质量轻、运行稳定流畅,较好地实现了人机交互和计算机自动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3.
地铁列车牵引计算往往沿用铁路列车的牵引计算方法,忽略了地铁车辆对控制加速度的"缓变式"处理过程,给牵引计算的控制加速度、速度和运行时间计算带来偏差。给出了考虑冲击限制情况下,地铁列车最大能力运行及节能运行时的牵引计算算法,并采用实际列车和线路数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冲击限制的地铁列车牵引计算算法可以提高牵引计算中列车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仿真精度,使速度和加速度的仿真计算结果更符合地铁列车运行实际,区间运行时间的计算精度可提高2%以上。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广州地铁三北线120 km/h国产牵引地铁列车网络控制与诊断系统TCMS的后溜逻辑控制方式设计方案的最终形成过程,并与西门子列车后溜控制逻辑进行对比,进一步说明120 km/h国产牵引地铁列车后溜控制逻辑的完善性,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以广州地铁3号线为例,分析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及其对故障的诊断方式;通过对广州地铁3号线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故障的解决及分析,对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司机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行车调度和车辆技术人员的远程指导,设计地铁列车应急信息发布控制装置。介绍地铁列车应急信息发布控制装置的组成框架,着重从硬件和软件设计2个方面,阐述地铁列车应急信息发布控制装置的核心部件——应急控制器的设计。现场试验表明,地铁列车应急信息发布控制装置满足设计需求,能够快速获取正线运营地铁列车发生故障时的主要状态信息和故障信息,有助于司机快速处理地铁列车运营中出现的突发故障。  相似文献   

7.
TRB模式(列车通信控制限制/备份模式)是地铁列车运行中通信系统发生故障时所采用的一种列车紧急控制模式。针对地铁列车运行初期列车控制单元经常发生的通讯故障,基于列车通信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阐述了列车正常控制模式和紧急控制模式下的实现原理,对列车通信系统出现故障下的TRB模式应用中两种通信故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故障处理及整改措施。经后续实际运行测试证明,在TRB模式下列车的各项功能均能够正常实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下一代地铁网络控制系统,采用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列车控制与信息服务多网融合的方案,充分考虑列车控制安全及网络信息安全,满足列车控制系统的功能、性能及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9.
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开展了在地铁列车交叠动荷载作用下基坑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通过考虑7种不同工况,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地铁列车交叠动荷载存在对基坑结构内力与变形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地铁列车交叠动载对表层土体沉降有较大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列车时速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地铁列车交叠动载对围护结构变形和弯矩有一定影响,但列车静载部分起控制作用。地铁列车交叠动载对支撑轴力影响不大。列车交叠动荷载的作用规律与单层列车动荷载作用规律有一定差异,在列车交叠动荷载的作用过程中,上层列车荷载起主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广州地铁三北线时速120 km国产牵引地铁列车粘着控制逻辑的应用特点,并与西门子列车粘着控制逻辑进行对比,突出了国产牵引列车粘着控制的安全性和严密性。结合地铁车辆轮轨间的粘着特性,重点对列车防滑控制逻辑进行分析,包括滑行检测逻辑和力矩减载恢复逻辑。试验表明,应用于该项目的防滑控制逻辑能有效检测到滑行现象,及时对力矩进行调整,有效提高了粘着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1.
肖鹏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12):76-79,94
研究目的:本文研究ETCS-1的成功应用经验,并利用我国既有自动闭塞的优势补充点式列控系统不足,统筹考虑点式信息和连续信息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优化CTCS-2点连式列控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研究方法:详细分析了传统控车模式和点连结合控车模式的差别。针对轨道电路作为高速铁路列车控制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点连式结合设计。研究结果:采用基于轨道电路与应答器结合的CTCS-2点连式列控系统克服了既有列控系统的缺点,对于客运专线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研究结论:CTCS-2点连式列控系统增加了车地通信的列控信息,实现了速度-距离模式控车,充分发挥了行车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Agent的列车分布式智能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效的列车控制是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针对列车在物理上的分布特性及任务的多样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列车智能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详细讨论了其各部分的组成及功能,给出了多Agent之间的通信方法及多Agent之间的协同机制。最后给出了列车速度控制的多Agent系统的协同控制过程。通过将多Agent引入列车控制系统中,可以改善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协作能力和主动性、提高整个列车控制系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列控系统作为轨道交通列控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列车之间的追踪间隔。追踪间隔的计算是列车生成移动授权的前提。列控系统中移动授权的发布由区域控制器来完成。列控系统中由于追踪模式的不同,列车追踪间隔也会有差异,从而影响移动授权生成,影响行车效率。分析了列车移动授权生成原理,研究了列车区间追踪场景下绝对追踪模式和相对追踪模式下的列车追踪间隔,并进行了仿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对追踪模式下列车生成的移动授权更大,可以进一步缩小列车追踪间隔;绝对追踪模式存在最优追踪速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检算铁路客运专线闭塞分区长度与列控系统的符合性,设计基于列控车载设备制动曲线的高速列车牵引计算平台。采用HTML,CSS,JavaScript,Vue.js,Node.js和Koa等Web技术进行开发,使用MySQL作为后端数据库,构建B/S架构应用平台,包括基础数据处理、列车运行仿真、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计算、闭塞分区检算和统计分析5个功能模块。其中,列车运行仿真模块为牵引计算平台的核心,由线路信息、列车动力学模型、列控车载设备制动曲线算法和速度控制组成;列控车载设备制动曲线算法具备列车超速防护功能,根据移动授权和列车速度距离信息生成允许速度和制动指令,实现列车运行仿真的闭环处理。选取京沪高速铁路列控工程数据和CRH3A型动车组参数进行列车牵引计算,得到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验证闭塞分区设计长度满足列控车载设备制动距离要求。结果表明:该平台可用于闭塞分区长度符合性检算,从而验证闭塞分区设计与列控系统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尚未制订高速铁路动车段试车线列控系统技术标准的情况下,研究分析我国高速铁路动车段试车线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的测试需求,针对车载设备主要功能(包括列控模式切换、列控等级转换、临时限速、车载与RBC仿真系统建立连接和无线通信会话、RBC切换、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应答器信息接收、自动过分相、测速测距、常用制动、紧急制动等)进行测试流程及试车场景设计,在此基础上研究试车线列控系统设备组成,提出高速铁路动车段试车线列控系统设计方案,达到动车组在试车线上往返运行一次即可实现对列控车载设备性能全面测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列车折返过程是影响列车折返能力的关键因素。以基于车地通信的传统列车控制系统为比较对象,阐述了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的显著优点。结合实际车站情况,在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模式下,仿真计算了采用不同列车控制系统时的列车折返能力。仿真结果显示,采用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时列车折返能力明显更优。  相似文献   

17.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车载设备发展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国外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介绍了国内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简要分析了我国车载设备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车载设备的系统设计、安全性及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程实际,阐述西安地铁1号线CBTC列车运行控制等级、驾驶模式、列车定位、列车运行速度监督等技术,并对列车运行速度控制算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从城市规划、行业发展、设计标准等角度,分析重庆城轨快线列控系统需求;从技术方面对比分析国铁制式、城轨制式中各可供选择的列控系统的优缺点;从经济方面对比分析典型列控系统(CTCS2+ATO、CBTC)在工程造价和维护管理上的差异.根据分析结果,给出重庆城轨快线列控系统选型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移动闭塞条件下地铁列车的运行规律,建立地铁列车运行模型,将基于事件的控制技术应用到地铁列车控制中。引入运动参考变量,求出在以站间最小运行时间为目标的单列列车控制中,列车运行速度、加速度关于列车走行距离的表达式,根据列车走行距离实时调整规划列车的运行。研究移动闭塞条件下地铁列车间的控制,采用基于事件的控制技术和编队思想降低列车间的最小追踪允许间隔,在保证不撞车以及尽量减少站外停车的前提下,提高地铁线路的通过能力,并且能够方便地实现系统的重新配置以及各子系统间的协调协作。以相邻的3列列车运行为例,研究在移动闭塞条件下后续列车的控制策略,根据列车的走行距离以及前后列车间所要求保留的安全距离,动态调整列车的运行速度、加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运用基于事件的控制技术来控制列车的运行,可提高列车的正点率到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