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江海直达船首部砰击引起的鞭击振动进行了仿真分析,采用瞬态动力学模态分析法,计算过程中考虑附连水的作用。分析参数有砰击压力峰值和连续砰击次数,对比分析仿真结果,得出不同压力峰值和连续砰击次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劈裂试验通常认为是间接拉伸试验,所以圆柱体试件内部的拉应力分布是分析劈裂试验的重要方面。文中通过建立圆柱体劈裂的有限元模型,研究在劈裂荷载作用时,在无垫条情况下不同位置、不同长径比圆柱体内部的应力应变分布。研究发现,最大拉应力出现在圆柱体端部,随着试件长度的增加而增大,达到一定长度后趋于稳定;而最大拉应变位于试件的中部,同样随试件长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土拱效应的抗滑桩合理桩间距讨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土拱效应原理,根据方形桩间的静力平衡、桩侧处的极限平衡状态,推导出抗滑桩的桩间距公式。公式表明:抗滑桩的合理桩间距与桩后土体粘聚力成正比,随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桩后坡体推力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车辆偏载和车辆间距对斜拉桥动力响应的影响,以福建长门大桥(主跨为550m的双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进行分析。基于有限元法和动力平衡原理分别建立车辆和桥梁2个子系统的力学模型和振动微分方程。根据2个子系统之间位移协调条件和动力相互作用力相等的原则,利用ANSYS编写迭代计算的APDL命令流求解车-桥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考虑不同偏载程度和车辆间距情况,分析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偏载程度的增大,桥梁结构动力响应在总体上增大,个别指标有一定的波动性和随机性;随着车辆间距的增大,桥梁结构动力响应在总体上减小。  相似文献   

5.
基于典型桁架桥梁断面桁片节点测压风洞试验,研究了典型桁架桥梁断面-10°~ +10°风攻角下的遮挡系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规范计算桁架桥梁断面成桥状态的遮挡系数,在计算间距比和实面积比时,建议将桥面铺装高度计入迎风桁架高度,将桥面铺装迎风面积计入桁架轮廓面积;遮挡系数随着风攻角的增大而减小,可以采用一次线性经验公式计算不同攻角的遮挡系数.  相似文献   

6.
将整个车桥系统划分为车辆与桥梁两个子系统,引入车桥系统几何协调条件和力学平衡关系,采用含增量动力平衡迭代格式的Newmark-β方法编制了汽车-桥梁系统空间耦合振动分析程序,并采用弹簧质量系统匀速通过简支梁对程序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然后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工程实例,运用所编制程序详细研究了车辆数目、车辆间距、不同车道、车辆相向行驶、不同路面粗糙度以及不同车速时车流通过桥梁时主梁跨中的动力响应和冲击系数。研究发现:主梁跨中冲击系数随着路面粗糙度变坏而明显增大,与车辆数目、车辆间距、车辆相向行驶以及车速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7.
串列双流线型断面涡激振动气动干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均匀流场下,分别对不同间距比D/B、不同阻尼比条件下上、下游流线型断面涡激振动气动干扰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并将上、下游流线型断面涡激振动锁定区间、涡激振动振幅与单流线型断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上、下游流线型断面涡激振动锁定区间不因D/B及阻尼比的影响而改变,上、下游流线型断面D/B和阻尼比对其涡激振动振幅有影响;上游断面涡激振动气动干扰效应主要受D/B的影响,当D/B≤3时,对上游断面涡激振动的干扰效应表现为增大效应;当D/B>3时,对上游断面涡激振动的干扰效应可忽略;下游断面涡激振动气动干扰效应主要受上游断面涡激振动振幅影响,当上游断面振幅较大时,其对下游断面干扰效应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当上游断面振幅较小时,其对下游断面干扰效应则表现为增大效应;随着双幅断面间距增加,干扰效应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8.
肖海涛 《路基工程》2023,(2):148-151
基于弹性理论,建立路堤荷载作用下多层加筋垫层力学模型,提出格栅拉力和多层加筋垫层复合模量计算方法,通过某工程实测数据验证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分析格栅层数、位置、铺设间距等因素对格栅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格栅层数的增多,总拉力和底层格栅拉力不断降低;随着底层格栅远离桩顶,格栅总拉力和底层格栅拉力逐渐增大,上层格栅拉力先增大后减小;格栅总拉力和底层格栅拉力随着铺设间距的增大而增大,上层格栅拉力随着铺设间距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以辽宁省庄盖高速公路戴峪岭2号隧道为背景,运用瞬态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数值模型,采用Ansys软件分别对不同的围岩级别、不同的隧道净间距以及不同的施工方法,在受邻近小间距隧道爆破振动作用下的既有隧道振动进行了非线性研究。结果表明:全断面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大于台阶法施工;新建隧道爆破开挖对既有隧道迎爆侧的边墙影响最大;既有隧道衬砌的振速和应力随隧道间距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串列钝体三分力系数气动干扰效应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矩形断面、倒直角断面、倒内凹圆弧断面和倒外凸圆弧断面等4种断面的单个和多个钝体存在气动干扰效应的问题,基于有限体积法和SIMPLE算法,对均匀粘性定常流体的雷诺数在亚临界区域的绕流流动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计算其在不同风攻角、不同倒角尺寸和不同柱体间距情况下的三分力系数,并分析其在不同情况下的气动力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单个钝体而言,各断面在不同风攻角情况下的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和扭矩系数整体上依照矩形断面、倒直角断面、倒内凹圆弧断面和倒外凸圆弧断面的顺序依次减小,而倒直角断面、倒内凹圆弧断面和倒外凸圆孤断面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和扭矩系数随着倒角尺寸的增大,呈减小的趋势;对这2个钝体而言,由于气动干扰效应,下游钝体无论是在变化趋势上还是在数值大小上和上游钝体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新型钢板组合梁桥自重轻,车辆质量与主梁的模态质量之比较大,在车辆活载下易发生振动.文中以某一新型钢板组合梁桥为例进行动力特性分析,研究不同质量比的液体质量双调谐阻尼器(TLMD)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并进行简谐激励时程分析和车桥耦合振动数值模拟,对该桥进行车桥耦合振动实测和对比.结果表明,TLMD对钢板组合梁桥具有良好...  相似文献   

12.
汽车动力传动系扭振的固有特性和结构修改控制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种FR式汽车动力传动系扭振的多自由度分析模型,据此对其扭振固有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计算分析。然后对适用于动力传动系扭振噪声控制的各种可能的结构修改(即扭转刚度、转动惯量和扭振阻尼)措施分别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这些分析结果对于FR式汽车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3.
Designs and analyses of seat-suspension systems are invariably performed considering effective vertical spring rate and damping properties, while neglecting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due to kinematics of the widely used cross-linkage mechanism. In this study, a kineto-dynamic model of a seat-suspension is formulated to obtain relations for effective vertical suspension stiffness and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as functions of those of the air spring and the hydraulic damper, respectively. The proposed relations are verified through simulations of the multi-body dynamic model of the cross-linkage seat-suspension in the ADAMS platform. The validity of the kineto-dynamic model is also demonstrated through comparisons of its vibration transmission response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model is used to identify optimal air spring coordinates to attain nearly constant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suspension, irrespective of the seated body mass and seated height. A methodology is further proposed to identify optimal damping requirements for vehicle-specific suspension designs to achieve minimal seat effective amplitude transmissibility (SEAT) and vibration dose value (VDV) considering vibration spectra of different classes of earthmoving vehicles. The shock and vibration isolation performance potentials of the optimal designs are evaluated under selected vehicle vibration superimposed with shock motions.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hicle-specific optimal designs could provide substantial reductions in the SEAT and VDV values for the vehicle classe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4.
国内对大跨径人行桥人致振动舒适性研究较少,以某大跨径人行斜拉桥为例,采用强迫振动法和全桥连续行人流荷载模型,结合德国人行桥设计指南EN03(2007),阐述了大跨径人行桥人致振动舒适性的评价过程,并采取了在桥上安装调频质量阻尼器(TMD)系统的减振措施设计。结果表明,通过减振措施,该桥的人致振动舒适性评价从“差”提高到了“最佳”。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大客车高速行驶时存在车身横向振动较大的问题,利用有限元技术对车身骨架进行模态分析,结合车身振动加速度测试数据,诊断出骨架第3阶横弯模态被车轮激励导致车身共振是问题根源。通过改进车身顶盖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客车高速横向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汽车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及减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俄延华  李承德 《汽车工程》1998,20(5):290-295
本文建立了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的理论模型,运用该模型可以讨论传动轴,变速器输出轴结构参数、中间支承的刚度,手制动器的位置等对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的影响。还运用理论模型对轻型车、厢式车以及大客车的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减振措施,解决了上述车型车身振动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发动机振动传递系统建模及刚度参数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左曙光  靳晓雄 《汽车工程》2003,25(2):119-123
推导了某类轿车发动机悬置振动系统模型,分析了发动机对车身振动噪声的传递特性,说明该类轿车前梁和副车架是引起噪声放大的主要环节。根据移频减振降噪原理,借助实验优化设计,分析了振动传递系统的六个刚度对抑制振动噪声传递的主次关系。分析说明:降低发动机对轿车的振动噪声最有效的刚度修改措施是调整车前梁与车身联接点的刚度,比直接修改发动机三个悬置点刚度更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大跨度悬索桥吊索出现的大幅高频振动现象,并进行减振,以国内某主跨1688 m的悬索桥为背景(最长吊索长184.6 m),基于理论方法和施工期吊索大幅高频振动实测结果,分析吊索的振动类型及参数(频率、阻尼比);提出一种摆锤式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其由一定形状的锤头提供质量参数,由钢绞线提供刚度及阻尼参数),采用有限元和室内试验的方法,分析其振动特性,并进行实桥验证。结果表明:该桥吊索振动频率范围为5~25 Hz,阻尼比低,单个吊点的多根吊索易发生同相位的高阶涡激振动;摆锤式MTMD单个锤头具有2个控制主频,自身阻尼比约10%,具有位移放大作用,对高频振动的响应灵敏,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减振性能;摆锤式MTMD可有效增加吊索自身阻尼比,控制吊索高阶涡激振动,实测减振效果达到90%以上,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对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的探讨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分析了现行国家标准GB4970-1996<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与国际上通行的人体振动评价标准ISO2631-1997的区别.通过道路试验测量了驾驶员坐垫、靠背和脚部的平移振动以及坐垫的旋转振动共lO个方向的振动.分析发现汽车中人体振动的峰值因子一般小于9;而按照GB4970和ISO2631的试验数据对比表明,GB4970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人体振动.分析各方向振动所占的比例发现,坐垫垂向振动、靠背前后振动和坐垫侧倾振动影响最大.最后提出了对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轿车加速车身纵向振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样车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试验诊断,建立了整车加速纵向振动模型,并加以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样车加速时车身的纵向振动低频成分(3.9Hz)由动力传动系扭振所引起,高频成分(7.9Hz)由发动机第五悬置与车体限位框碰击所产生。在考虑生产的可行性和仿真验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