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深层搅拌桩进行地基加固有喷粉和喷浆2种施工方法,设计人员在地基天然含水量大于60%的情况下,从降低地基含水量考虑,常常选用喷粉法.通过施工现场试验,证明了采用喷浆法施工的搅拌桩解决桩头下沉问题是有效且工程造价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揭阳市环岛路地基中的深厚淤泥层天然含水量达93.8%~98.6%、天然孔隙比达2.608~2.65,是罕见的超软弱土地基。该文介绍了对超载预压、塑料排水板预压、水泥土搅拌桩3种可行方法的处理效果、工程费用和工期进行综合比选,并对试验段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后,确定了在环岛路的一般路段采用塑料排水板预压方法、桥涵两端过渡段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方法的施工方案。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为此可供类似软弱土地基道路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目前常用的几种粉喷桩检测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采用CPT法结合取芯联合标准贯入试验法对喷粉桩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和检测,采用CPT法用于粉喷桩桩身质量前期控制或施工过程中的动态质量控制(7 d龄期),采用取芯联合标准贯入试验法用于后期质量检测或检验(28 d龄期以后).实践证明CPT法结合取芯联合标准贯入试验法可有效的控制喷粉搅拌桩的施工质量,保证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复合地基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地基处理技术,已在各类地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同天然地基相比,其应力场和位移场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大小随桩体刚度不同而有所差异.水泥搅拌桩的工艺较为复杂,成桩强度较小,质量较难控制,极易出现悬浮桩.通过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进行承载力试验,为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提供参考,为施工提供可以参照的现场桩身强度的验收方法与标准.  相似文献   

5.
对目前常用的几种粉喷桩检测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采用CPT法结合取芯联合标准贯入试验法对喷粉桩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和检测,采用CPT法用于粉喷桩桩身质量前期控制或施工过程中的动态质量控制(7 d龄期),采用取芯联合标准贯入试验法用于后期质量检测或检验(28 d龄期以后).实践证明CPT法结合取芯联合标准贯入试验法可有效的控制喷粉搅拌桩的施工质量,保证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粉喷桩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践经验 ,分析了影响粉喷桩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 ,从施工设备的检验、地基土层分布、喷粉量控制、喷粉搅拌的提升时机及速度、桩径、断桩或短桩等几方面提出了控制粉喷桩工程质量的措施 ,为相关工程的施工和监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高速公路碎石桩复合地基在桩体施工、路堤填筑、运行期全过程和地震动荷载等作用下的受力问题。计算结果表明:碎石桩在路堤的填筑和运行期中起到明显的排水固结作用,当桩长大于6m后复合地基中的孔压最大值变化较缓慢;在桩长大于10m后路堤底面的沉降量和坡脚的水平位移量变化均会较小。地震荷载作用下路堤顶部的水平向加速度峰值较底面更大;在碎石桩加固范围内,复合地基的水平刚度大于天然地基,而在整个地基内,复合地基的竖向刚度均大于天然地基,在地基刚度较大的情况下位移最大值较大;天然地基在路堤坡脚下方、路堤边坡等位置较易发生液化,经过碎石桩加固后降低了地基液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沉井泵房工程场地,存在复杂地基土,下沉过程中要穿过深厚的软土(2)淤泥层,其地基承载能力fak=30 kPa,且刃角进入粉砂粉土淤泥质粉质粘土互层2~3 m,场地赋含承压水.该工程于沉井井壁及底板下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防止突沉;采用管井降水,防止突涌.  相似文献   

9.
采用排水固结法处治淤泥土或泥炭土时不但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避免路堤发生失稳破坏。为了减少软土路堤的施工时间和增大路堤的稳定性,提出一种新的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治方法,即在软土路堤施工前在路堤坡角两侧设置水泥搅拌桩连续墙,通过减少软土的侧向挤出,实现降低路堤的工后沉降和提高路堤稳定性的目的。为了评价该地基处理方法对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处治效果,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对设置水泥搅拌桩连续墙后软土路堤的沉降、水平变形和安全性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并与未设置水泥搅拌桩连续墙的软土路堤的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在软土路堤坡角两侧设置水泥搅拌桩连续墙不但可以减少软土路堤的沉降,而且提高了路堤稳定性,减少了软土路堤的施工时间。  相似文献   

10.
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借鉴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C14标粉喷桩施工经验,介绍喷粉桩加固软土地基施工的质量控制,包括合理选用搅拌头组合形式,加固料(水泥)输出量控制,混合土搅拌效果控制和在施工工艺上采取措施等。  相似文献   

11.
张恒  谭信荣  马辉  陈寿根 《隧道建设》2017,37(12):1536-1543
为解决机制砂混凝土应用中存在级配不良、性能指标波动幅度较大、回弹率高及强度低等缺陷,以贵广高速铁路隧道施工为依托,采用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对机制砂加工系统的设备选型与在喷射混凝土及二次衬砌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粉煤灰掺量为40%、水胶质量比为0.37的大掺量粉煤灰机制砂喷射混凝土能够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2)选择喷射混凝土配合比时,可加大粉煤灰掺入量,降低单位用水量和水胶质量比,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3)施工现场喷射工艺成熟时,还可适当降低坍落度值,以确保混凝土的喷射效果和实体质量;4)水洗机制砂石粉含量并非越低越好,在8%~12%时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2.
喷锚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技术在基坑施工中已大量采用,但基坑塌滑等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文中运用快速拉格朗日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通过实际工程对喷锚支护技术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设计喷锚支护方案下基坑变形的分布规律,并与现场监测进行了比较,结果一致。通过数值分析表明,喷描网技术在严格控制基坑变形、保护环境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基坑喷锚网支护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喷锚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技术已在基坑施工中大量采用。文中运用快速拉格朗日法对其作了分析研究,基于强度折减法对喷锚网支护下的基坑稳定性作了数值计算,并与传统极限平衡法计算进行比较,得到了较一致的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保证基坑稳定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架空线和地下线等复杂环境条件下基坑施工的难题,以南昌市红谷隧道东岸双线并行明挖基坑为例,探讨低净空条件下采用反循环钻机进行钻孔咬合桩施工的方法。利用混凝土支撑作为悬吊梁悬吊保护横穿基坑的地下电缆,基坑内采用逆作法施作工字钢喷射混凝土支护。在基坑外斜向交叉打设高压旋喷桩加固110 k V电缆包封处一定深度的地层,在基坑内电缆底部竖向施工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至岩面封堵地下水,并在基坑围护结构连接处施作应急降水井。根据施工结果可知:1)采用高压旋喷桩可以有效避免基坑不同形式围护结构的连接处出现渗漏水现象;2)在基坑围护结构未封闭处的下游设置止水帷幕可以起到有效的止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俊儒  王卫  崔耀  欧小强 《隧道建设》2016,36(11):1325-1331
为了研制环保节能喷射混凝土,在喷射混凝土胶凝材料中掺入尽可能多的工业废料粉煤灰代替普通硅酸盐水泥,开展粉煤灰掺量对喷射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粉煤灰对喷射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影响较大,对其后期抗压强度影响相对较小;在喷射混凝土胶凝材料中掺入20%以下的粉煤灰等量代替普通硅酸盐水泥,可保证喷射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并能够有效提高其耐久性能,降低工程造价;电通量能够综合反映喷射混凝土的密实性,可作为喷射混凝土的一个综合耐久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张晖 《世界桥梁》2020,(3):27-31
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340+1 038+305)m钢箱梁悬索桥,北锚碇为重力式嵌岩锚,平面尺寸为61.5m×60.0m,总高42.0m。锚碇深基坑开挖采用机械、人工、爆破相结合的方法,松散土层、全风化岩石采用机械开挖,局部转角处采用人工开挖修整,强风化岩石层、中风化岩石和微风化岩石采用钻孔爆破。基坑形成后采用螺旋便道出渣,高峰期每昼夜可出渣2 300m^3。基坑防水分为坑外截水和坑内排水。边坡采用锚杆支护及挂网喷射C20混凝土的方法进行防护。在基坑关键位置布设位移监测点,各测点位移及其变化速率均未超过规范要求,基坑施工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7.
关宝树 《隧道建设》2016,36(4):373-378
首先介绍以欧洲为代表的锚喷支护结构体系的应用现状。然后比较详细地介绍挪威、美国、日本和法国喷混凝土永久支护的应用、研究情况及具体做法。认为,在国外以锚喷支护为主体的支护结构体系和以复合式衬砌为主体的支护结构体系,目前是并存的;对我国来说2种支护结构体系也应该是并存的。在围岩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应大力推进以锚喷支护为主体的支护结构体系;在围岩条件较差的场合,则应以复合式衬砌支护结构体系为主体。  相似文献   

18.
席红兵  李柏生 《隧道建设》2022,42(7):1219-1226
为研究地铁隧道衬砌支护结构在恶劣环境下的劣化问题,以西部地区地铁隧道服役过程中典型的气候条件和腐蚀环境为背景,研究冻融和盐溶液侵蚀情况下隧道衬砌支护结构的耐久性能。依据兰州秋冬环境温度和地下水中硫酸盐的离子质量浓度设计室内硫酸盐-冻融侵蚀试验,研究不同掺量的粉煤灰和玄武岩纤维对衬砌支护喷射混凝土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作用下的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耐蚀系数的影响,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考虑粉煤灰掺量和玄武岩纤维掺量的抗压强度衰减模型。结果表明: 1)粉煤灰和玄武岩纤维对衬砌支护喷射混凝土性能提升的最优掺量分别为20%和0.1%。2)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随冻融循环先增大后降低,到后期又持续增大;随着粉煤灰和玄武岩纤维掺量的增大,衬砌支护喷射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降低,当粉煤灰和玄武岩掺量分别达到30%和0.15%时,对质量损失率的降低出现负效应。3)喷射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耐蚀系数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大在初期损失较小,之后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19.
关宝树 《隧道建设》2015,35(12):1235-1242
阐述了各国对喷混凝土初期强度的要求和日本的相关研究,强调在今后的隧道施工中,必须强化对喷混凝土初期强度的测试,积累有关初期强度的数据,摸清楚初期强度与变形控制的规律。喷混凝土最佳配比是确保喷混凝土质量的关键,介绍日本建议的确定喷混凝土最佳配比的试验施工流程,提出应建立喷混凝土生产线。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外,尤其是日本对喷混凝土机械的研制及应用情况(包括:分离式喷射系统,一体式喷射系统,长臂喷射机,双喷嘴喷射机等),认为提高喷混凝土施工机械化水平,实现快速及时喷混凝土,对保证施工安全有重要作用,是保证喷混凝土质量的关键之一。列举了各国应用纤维喷混凝土的现状,认为合适的纤维补强材料可以取代金属网,应当尝试,以简化作业程序、提高喷混凝土速度和质量。介绍了日本青函隧道对喷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的长达40年的调查情况,认为青函隧道的喷混凝土保持了长期的耐久性。最后强调,强化对喷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和机械的开发,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确保喷混凝土的初期强度,如何建立喷混凝土生产线,是今后在施工中应予以关注的问题,这2个问题不解决,就不能确保喷混凝土在初期支护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