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转8A型转向架减振装置各磨耗面磨耗限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8A型转向架减振装置的技术状态将影响转向架的动力性能,对斜楔各磨耗面的磨耗限度进行有效控制是减振装置段修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2.
白正方 《铁道车辆》2001,39(12):44-44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转8A转向架摇枕斜楔磨擦面磨耗板因开焊脱落而导致转向架定位失效的性故障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3.
转K6型转向架斜楔摩擦面磨耗板(以下简称磨耗板)焊接在摇枕的斜楔摩擦面上.磨耗板材质为0Cr18Ni9,摇枕材质为B+级钢,二者之间的焊接属于异种钢焊接.过去,笔者在生产现场经常发现如图1所示的焊接裂纹故障,之后经过多方努力,焊接裂纹问题已得到解决.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磨耗板焊接裂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罗伟泉  韦星财 《铁道车辆》2005,43(11):23-24
论述了转8A型转向架侧架立柱磨耗板的热处理工艺,分析了2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磨耗板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5钢经预先热处理再淬火及回火后能够获得性能良好、细小均匀的回火板条马氏体,可以提高磨耗板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5.
济南西车辆段济南西货修车间日照区域在检修转K4转向架的过程中,发现摇枕斜楔摩擦面磨耗板易出现开焊故障,该故障产生的原因在于该磨耗板厚度大,刚度较强,并且焊缝位置靠近受力区.还有摇枕斜楔摩擦面基准面较粗糙造成磨耗板局部悬空.针对上述原因,本文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济南西车辆段济南西货修车间日照区域在检修转K4转向架的过程中,发现摇枕斜楔摩擦面磨耗板易出现开焊故障,该故障产生的原因在于该磨耗板厚度大,刚度较强,并且焊缝位置靠近受力区。还有摇枕斜楔摩擦面基准面较粗糙造成磨耗板局部悬空。针对上述原因,本文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廖志刚 《铁道车辆》2001,39(11):42-43
1 问题 转8A摇枕斜楔摩擦面磨耗板如丢失,将引起斜楔与侧架立柱磨耗板间隙增大, 减振失效,影响行车安全.在现场运用中发现,段、辅修到期车摇枕斜楔摩擦面磨耗板窜出较为严重.深圳北车辆段2001年第2季度检修的辅修车中,15.4%的车辆有摇枕斜楔摩擦面磨耗板窜出的现象,有的辅修车8块磨耗板有7块窜出,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虽然这一故障与货车提速有一定的关系,但相当部分故障是由于检修质量不高、失修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既有装用转8A型转向架货车加装心盘磨耗盘的研制过程、主要结构、试验验证、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提速货车转向架均采用了折头螺栓连接形式的侧架立柱磨耗板结构(转K2型与转K4型转向架磨耗板的结构基本相同)。这些磨耗板在运用中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松动。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货车基础制动装置对车轮磨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转K6型转向架基础制动装置的受力分析,找出了基础制动装置中固定杠杆端制动梁易产生横向偏移和制动梁两端缓解阻力不同的原因及与车轮踏面圆周磨耗不均轮缘磨耗不均的关系;对各型装用转K6型转向架的货车进行了车轮磨耗情况实测,实测数据与分析结果相吻合。通过分析得出基础制动装置结构与车轮磨耗不均的关系结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给出了转向架基础制动装置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波长直线钢轨交替侧磨和机车轮缘磨耗的形成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直线钢轨交替不均匀侧磨有短波与长波之分,短波由货车横向失稳造成;长波和轮缘磨耗因机车受轨道横向激扰蛇行失稳导致轮轨侧面撞击所造成,根据分析ND5动力学试验资料,得出不同速度时的蛇行波长在15.1m-24.8m之间,和现场实际基本吻合,实践与试验表明,长波长交替侧磨是ND5型机车蛇行失稳造成的,ND5型机车横向动力学性能不良的根本原因是轴温和转向架导框间存在纵向和横向间隙,根据对东风型机车因轨道横向激扰产生失稳试验和改进试验,本文除提出改善轨道及其不平顺外,着重提出减少ND5型机车轴箱与导框纵向间隙的重要建议,以提高蛇行临界速度,避免蛇行失稳和轮轨磨耗。  相似文献   

12.
以C80型货车为例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利用FASTSI M算法计算出接触斑内蠕滑力的大小和分布,依据Pearce,Zobory,Jendel和Braghin 4种磨耗模型计算轴重、速度、曲线半径和车轮硬度对车轮踏面磨耗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轴重从21 t提高到25 t时,由Pearce模型计算出的踏面磨耗率是Zobory模型的5.05~4.22倍、Jendel模型的3.77~1.86倍、Braghin模型的15.29~12.35倍;运行速度从60 km.h-1提高到120 km.h-1时,由Pearce模型计算出的踏面磨耗率是Zobory模型的5.13~4.5倍、Jendel模型的3.46~1.4倍、Braghin模型的12.48~16.96倍;曲线半径从5 000 m减小到300 m时,由Pearce模型计算出的磨耗率是Zobory模型的6.06~4.2倍、Jendel模型的1.82~0.91倍、Braghin模型的23.97~13.0倍;直线上车轮磨耗主要发生在踏面接触区,焊接构架式转向架的最大磨耗深度是三大件式的6.4倍、径向式的14倍;曲线上车轮磨耗主要发生在轮缘接触区,焊接构架式转向架最大磨耗深度是三大件式的4.4~1.25倍、径向式的1 126~47.7倍。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Jendel模型能够真实反映车轮踏面磨耗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可靠性试验的踏面圆周磨耗进行研究,得到了空车、重车以及不同空重比混跑的踏面圆周磨耗速率的分布并估计了不同轴重车辆的分布参数。并与大秦线实测圆周踏面磨耗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得出的结论。并且将研究结果应用于估计大轴重货车空重混跑时车轮的换轮和旋修比例,为优化踏面圆周磨耗限度值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轨道参数对机车车轮磨耗的影响问题,以D20E型内燃机车为例,借助SIMPACK软件建立了机车动力学模型。提出根据机车动力学模型、FASTSIM算法与Zobory磨耗预测模型为一体的机车车轮磨耗预测模型,并编制了相应计算程序。利用该模型,分析轨道主要参数对机车车轮磨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轮磨耗深度随曲线半径增大而迅速减小;随着轨距的增加,车轮磨耗深度明显降低,磨耗分布范围有所增加;五级谱、六级谱下车轮圆周磨耗深度较四级谱下的结果低;线路等级越差,车轮磨耗分布范围越宽;轨底坡的适当减小可使得车轮磨耗有一定降低;适当减小摩擦系数对于降低轮轨磨耗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地铁轮轨磨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轮轨磨耗超限是曲线地段钢轨更换的决定因素.分析了最小曲线半径、减振道床、减振扣件、减振缓冲胶垫的选择,以及列车自动运行与线路坡度的关系等对轮轨磨耗的影响.介绍了广州地铁减缓轮轨磨耗的措施,如建立轮轨润滑系统、调整轨道参数、曲线地段轨头采取非对称打磨等.减缓轮轨磨耗,既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应引起决策者及设计、施工、维修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由于制造误差或轮对磨耗,车辆轮对在运行过程中逐渐产生轮径差。对于在城市轨道线路上运行的地铁车辆,由于运行线路固定,轮对周期性的受到相同外部激励,更易发生轮对磨损。通过建立SIMPACK地铁车辆模型,结合某市地铁线轨道实际情况。选择不同轮径差值的地铁车辆模型在该线路上进行动力学仿真。随着轮径差逐渐增大轮对摇头角、横向位移、磨耗功率、轮对蠕滑力都急剧增加。进一步增大了轮径差,恶化了车辆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神朔铁路于2000年10月开通电气化,主要运输周转区段为神木北站到神池南站,线长189km,多数为12%。长大坡道,且曲线较多,最小曲线半径400m,采用SS4B型电力机车牵引,牵引质量5500t,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  相似文献   

18.
减小轮轨磨耗是提高轮轨使用寿命、降低运营成本的有效方法,而轮轨摩擦系数是影响轮轨磨耗的重要因素。在SIMPACK软件中建立C80多体动力学车辆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研究方法对轮轨综合摩擦控制对于轮轨磨耗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直线区段不建议采用轮轨润滑作业,而在曲线区段建议采用轨顶、轨侧综合摩擦系数控制方法进行涂敷作业,且轨顶、轨侧适当摩擦系数配比的异步润滑模式具有较好的轮轨减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在大秦线路上运用C80车辆出现的踏面非正常磨耗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指出车轮材质耐磨性较差、结构设计不合理是其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直线轨道钢轨交替侧磨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列车的提速和5000t重载列车的开行,直线轨道钢轨出现了交替的不均匀侧磨,使得列车运行品质下降。钢轨侧磨速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轮轨之间的冲击角和导向力的大小。在直线轨道上由于轮对的蛇行运动导致了轮缘与钢轨侧面接触,造成钢轨侧面的交替侧磨。本文运用车辆动力学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利用轨面的不平顺激扰函数,对车辆在直线轨道上运行进行仿真计算,得出车体、转向架及轮对产生蛇行运动的时程函数,并对时程函数进行频谱分析,得出钢轨交替侧磨的波长与轨道几何不平顺的波长无关,而只与车辆轮对及转向架的蛇行频率有关的结论。文章根据现场的情况,对引起钢轨交替侧磨的一上结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减缓交替侧磨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