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基于路基顶面压应变的沥青路面轴载换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沥青路面设计,选用了路基顶面压应变为设计时的控制指标。利用BISAR程序,计算了不同路面结构在不同轴重、不同胎压下路基顶面压应变。根据轴载换算等效原则,计算了基于路基顶面压应变的不同路面结构在不同轴重、不同胎压下轴载换算指数。结果表明,不同胎压、不同轴重及不同路面结构等情况对轴载换算指数的影响较小,各种情况下轴载换算系数的平均值为0.986;并结合路基顶面容许压应变计算得到基于路基顶面压应变的轴载换算系数为4.93。分析结果可为今后路面设计方法的轴载换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多层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双圆均布荷载为基础,结合国外长寿命路面设计方法及要求,对重载情况下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士路面的沥青混凝土层拉应变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半刚性基层的长寿命路面而言,有必要将中面层底部的拉应变作为控制指标之一.在半刚性基层的长寿命路面设计中.控制指标不仅要考虑沥青混凝土层层底拉应变.也要考虑沥青混凝土表面层的托应变.  相似文献   

3.
根据当前路面结构损坏特点,为渝湛高速公路广东段10km试验路进行新的结构组合设计,提出设计指标为沥青层底面的弯拉应变和路基顶面的压应变,并根据材料的现场疲劳方程问题推导出设计指标容许值。根据该指标进行了结构计算,设计了4种不同的路面结构,最后通过试验路验证结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由于具有经济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永久性沥青混凝土路面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但目前没有明确统一的设计指标与标准.针对此问题,分析了我国现行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指标,并和国外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指标进行了对比,提出我国应采取路基顶面压应变、沥青混凝土层底拉应变和设计年限末总的累积塑性变形等作为永久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指标;并结合我国重载交通特点,提出了路基顶面压应变宜取120με,沥青混凝土层底拉应变对普通AC25沥青混合料,可分别采用100με(最佳沥青含量)和110 με(最佳沥青含量+0.5%),而对SBS改性AC25沥青混合料,可采用145με作为沥青混凝土层底容许拉应变;采用半刚性底基层的永久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容许永久变形宜控制在12 mm以内,而采用粒料底基层的永久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容许永久变形宜控制在20 mm以内.  相似文献   

5.
沥青混凝土路面纵向裂缝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方法对沥青混凝土拓宽路面进行分析。计算了拓宽道路的不均匀沉降以及由此引起的附加应力,并对影响路面附加应力的参数进行分析。最后以路面抗拉强度为指标探讨拓宽道路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湖南省干线公路广泛调研,分析路面早期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国内外路面设计方法及湖南省的路面使用经验,初步拟定3种路面结构组合。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路面结构应力、应变等指标进行力学分析,同时结合经济性,推荐了适应不同交通等级、不同地基强度等级的干线公路大修路面典型结构方案,并进行了实体工程验证。研究成果对提高干线公路大修路面结构耐久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面-基结合状态对沥青路面的影响,采用Bisar 3.0软件,考虑在季节性变化的条件下,对比分析不同结合状态对长寿命路面、柔性路面及半刚性路面受力状况的影响,并计算了不同控制指标下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面-基结合状态的变化对路表弯沉影响相对较小,对层底拉应力、拉应变的影响较大;路表弯沉、基层层底拉应力最大值出现在5月份,沥青层底最大拉应力出现在2、3月份,上、下面层层底拉应变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长寿命结构在以沥青层层底拉应变为控制指标时,疲劳寿命均大于其对应的普通路面结构;柔性基层类长寿命路面及半刚性基层类长寿命路面在设计时应分别以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及基层层底拉应力为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8.
莫介臻  李峰 《公路》2005,(8):234-238
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厚度和基层模量是路面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参数。采用3种典型路面结构,分析基层模量变化时的面层最大剪应力和层底弯拉应变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增加沥青混凝土层厚度和增大基层模量能减小层底弯拉应变,有利于获得更长的结构疲劳寿命。同时,基层模量增大使面层剪应力增大。为此,在原有的层底弯拉应变和基顶压应变指标的基础上,提出增加抗剪指标以控制基层模量在合理范围内,防止出现过早的局部损坏。最后,提出了长寿命沥青混凝土路面组合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研究了柔性路面结构路表弯沉,路基顶面弯沉及其路基顶面压应变对路面结构参数的敏感性,在大量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咱面设计指标的新观点,路表弯沉受各个参数的影响较大,不能明确反映路基路面结构的工作状态。计算表明弯沉控制和应力或应变控制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路面设计应该重视路基顶面的压应变分析。高等级半刚性路面下,路基应变较小,传递工作区较浅,因此,设计的重点应该放在稳定性上。  相似文献   

10.
全厚式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沥青混合料疲劳极限理论在全厚式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中的应用.该文通过对传统的力学经验设计法和全厚式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法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当基层层底拉应变小于疲劳极限时,不会出现疲劳破坏。为确保路面结构的整体完整性,提出将基层层底拉应变和路基顶部压应变作为全厚式长寿命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路面结构力学响应进行分析,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比选出较为合理的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组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照国外长寿命路面结构,对我国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进行了探讨。认为路面结构极限应变的存在是长寿命路面设计理念的基础,提出路面基于抗疲劳和抗永久变形的结构组合原则,并根据国外典型结构组合提出长寿命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框架,同时提出路面各结构层须分功能进行设计,最后提出了路面设计的3个力学指标,对我国长寿命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轴重与胎压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影响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多目标参数评价方法,分析了车辆轴重和胎压对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建立移动荷载下粘弹性层状体系动力学模型。结果发现,路面结构动力响应随着轴重和胎压的增加而增加,轴重和胎压对路面结构的动力响应具有耦合性。0.7 MPa胎压下,轴重达到250 kN时,面层底部弯拉应变和土基顶部竖向压应变均小于永久性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可作为校核指标;面层底部水平剪应变远大于层底弯拉应变,可作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动态设计的主要设计指标。因此,提高面层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强度是提高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现代检测技术的沥青路面评价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路面评价的基本要求,针对现有沥青路面评价方法在实践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如评价结果不够准确和数据采集效率比较低等,对现有沥青路面评价模型中的评价指标进行了调整,重点对表征路面损坏状况的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对表征路面行驶质量的指标进行重新定义;同时,结合现代路面检测技术对现有沥青路面数据采集方法进行改进,为调整后的指标体系设计高性能的数据采集方法。最终,建立了一整套沥青路面评价的新体系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国外基于柔性结构提出的长寿命路面设计指标是否适合我国半刚性基层结构的设计,本文采用BISAR3.0程序对我国典型半刚性基层结构和国外典型柔性结构进行了拉应力、拉应变和竖向压应变分析。结果显示,半刚性基层结构内应力、应变分布与柔性结构有较大的差异,故建议在我国半刚性基层长寿命路面设计时,应采取沥青层内最大拉应变、半刚性基层底最大拉应力、土基顶面压应变作为设计验算指标,且基顶压应变值应小于国外提出的200με。  相似文献   

15.
与路面协调设计的公路路基设计指标及使用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艳彬  吴万平 《公路》2012,(3):74-78
针对当前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协调性差及规范的适用环境与当前公路使用环境、轴载状态差异问题,本着路基路面协调设计的思想,从影响路基结构特性的因素入手,研究了温度、湿度、荷载3大影响路基路面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分析计算了不同环境、轴载状态下重载交通公路路基动应力、应变及公路工作区深度变化规律,揭示了在使用环境条件下进行路基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最后根据路基动应力、应变分析结果与控制标准,提出了适应重载交通的交通等级与设计标准轴载,以及适应重载交通高速公路的设计轴载与路基强度指标标准建议值,并基于与路面协调设计思想对使用环境下的公路路基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利强 《路基工程》2014,(2):200-205
结合莫桑比克Nampula-Cuamba道路升级改造项目,针对道路设计中路面结构的组成及厚度的确定进行阐述。通过分析计算结构层应力-应变,采用南非路面结构设计规范,对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车辙等设计指标进行了计算,从而最终确定路面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7.
长寿柔性路面设计通常采用沥青层底极限拉应变和土基顶部极限压应变作为控制指标。现阶段极限应变指标参照室内试验结果确定,且数值相对固定。而现场路面结构层应变响应值受结构厚度、荷载、环境作用(温度及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在服役过程中不断演化。以2条服役超过35年的柔性路面结构(屯门公路与吐露港公路)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服役阶段路面结构层在不同荷载、环境作用下的极限应变响应,探讨了柔性路面极限应变的大概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服役状态下,屯门公路高温状态下沥青层底的极限拉应变为376×10-6,土基顶部极限压应变为562×10-6;低温状态下上述极限应变分别降为87×10-6,249×10-6;吐露港公路高温状态下沥青层底、土基顶部极限应变分别为149×10-6,324×10-6,低温状态下上述应变分别降为50×10-6,156×10-6。在经过长期服役后,老化状态下2类路面沥青层底拉应变及土基顶部压应变均大幅降低。屯门公路在使用36年后,某些路段出现零星的疲劳破坏,而吐露港公路则没有发现疲劳破坏。极限应变计算结果表明,路面关键位置的应变受荷载、沥青层厚度、温度和沥青层老化状态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长寿柔性基层路面设计中,荷载、沥青层厚度、温度及沥青层老化状态等因素都应该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8.
该文首先在对城市道路交通组成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新的地下道路轴载换算标准,然后利用疲劳等效原则,确定路面结构轴载换算方法。应用ANSYS力学分析软件分析了复合式路面结构AC、CRC模量及AC层厚度对AC层底拉应变、CRC板底弯拉应力和复合式路面层间剪应力的影响。然后提出了CRC+AC复合式路面结构的设计方法,并建立较为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流程。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与设计之间路面使用状况评价指标的差异,及路面状况检测指标权重侧重不同,造成评价结果与路面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文章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和结构使用功能损坏类型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类,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状况评价指标,并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新的评价方法强化了检测评价与养护及改扩建设计之间的关联性,检测评价流程更加快捷方便,评价结论对比现行方法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0.
基于疲劳损伤的沥青路面设计温度及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沥青路面结构必须控制的疲劳破坏形式,以沥青层层底拉应变作为控制沥青路面疲劳开裂的指标。通过实测沥青面层层底最大拉应变与路面结构不同深度处路面温度的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沥青路面疲劳损伤的设计温度,提出了以沥青层中间温度作为沥青路面疲劳开裂分析的设计温度和试验条件。通过实测永久性沥青路面试验路每小时的路面温度和气象数据,分析了沥青层中间温度的分布规律,对沥青层中间温度与气温、路面深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计算分析,建立了沥青层中间温度的预估模型。结果表明,沥青路面应变响应与温度密切相关,随着路面温度的升高,沥青层底拉应变增大;沥青层中间深度处温度与沥青层底拉应变相关性最高,采用沥青层中间深度处温度能较好地评价路面结构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