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三龙铁路龙门疏解区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建华 《中国铁路》2011,(10):15-18
南三龙铁路龙岩地区衔接龙厦铁路、赣龙铁路(包括赣龙新线和既有赣龙线)、南三龙铁路、漳龙铁路及规划的浦建龙铁路等,南三龙铁路引入龙岩地区的线路走向将直接影响龙岩地区的交通和经济发展。南三龙铁路龙门疏解区方案从工程投资、运输组织、施工风险及对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遵循满足线路长度、施工风险小、运输组织顺畅、拆迁量小等原则,确定疏解方案。  相似文献   

2.
沙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偏北,是闽西北重要商品集散地.南三龙铁路三明北站方案将直接影响沙县的交通和经济发展.通过对铁路运输组织、线路平面、与城市的协调性、工程条件和工程投资的5个方面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个南三龙铁路三明北站合理的设站方案.  相似文献   

3.
黄黄铁路引入黄冈铁路地区,对于黄冈融入长江经济带,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黄冈城市规划和既有铁路概况的基础上,根据地区的运量预测情况,结合相关线路走向、设站要求、城市规划布局、工程运营条件等因素,提出既有黄州站并站、陶店增设黄冈北站、既有黄冈东站骑跨、既有黄冈东站对侧并站4个方案。从线路长度和工程投资、乘车便利性、与城市规划协调性、对既有线运营干扰和实施难度等方面对上述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最后黄黄铁路引入黄冈铁路地区推荐采用既有黄州站并站方案,可以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根据汕头站近远期线路引入情况,结合既有铁路设施布局、地区车流特点及站址条件,研究了多线引入条件下汕头站的改建方案,从运输组织、动车段所设施分布、对在建工程影响、对旅客乘车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比选,确定汕头站改建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客运需求,填补巴中地区路网空白,结合广巴达城际铁路规划提前对地区总图布置予以规划,着力构建巴中地区快速路网。通过分析地区路网构成、客运量和车流特点,对汉巴南铁路引入巴中地区方案进行全面研究,提出了引入既有巴中站和引入既有巴中东站两大方案。对比分析4种引入既有巴中站方案和2种引入既有巴中东站方案,确定了各方案的最优选择分别为联络线引入巴中站和站同侧新建汉巴南场。从吸引旅客及客流疏散、铁路运输组织管理、城市规划及市政基础条件、线路及引入车站技术条件、车站发展条件及空间、对既有车站设备的影响和工程投资及实施难度七个方面综合研究比较两大方案的优劣势,分析得出本线引入巴中东站方案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6.
规划年度内,荆荆铁路将引入荆州地区。结合荆州地区既有铁路概况,分析荆州地区的客运量,研究了客运集中作业方案和客运分散作业方案,并从工程投资、运输组织及城市规划协调性等方面进行比选,最终确定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7.
龙岩经梅州至龙川铁路(以下简称"龙龙铁路")是国家中长期路网规划项目,位于福建省和广东省境内,是长三角经海西经济区联系珠三角地区的重要辅助通道。结合龙岩地区现状概况及规划情况,按照充分利用既有设施、运输组织顺畅、客货运设施布置合理以及符合地方发展规划的原则,对龙龙铁路引入龙岩地区方案进行研究。对既有古田会址站接轨利用赣瑞龙铁路引入龙岩站方案、并行赣瑞龙铁路引入既有龙岩站方案及新建龙岩西站方案进行综合经济技术比较。结果表明,既有古田会址站接轨利用赣瑞龙铁路引入龙岩站方案具有近期工程最为节省,对既有线运营影响较小,近期能充分利用既有赣瑞龙及龙岩站能力等优势。因此,推荐古田会址站接轨、远期引入龙岩西站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苏嘉甬铁路是一条设计速度为350 km/h的高速铁路,苏州作为该线路中的一个重要地区节点,其引入方案及线路走向是通苏嘉甬铁路整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通苏嘉甬铁路引入苏州地区的线路方案进行研究,提出苏州北并站修建苏州园区联络线方案、苏州北并站经苏州园区站方案和苏州北交叉布置经苏州园区站方案。通过对各方案工程数量及投资、站型布置形式、优缺点的比较分析,认为苏州北并站修建苏州园区联络线方案线路比较顺直,运行时分短,工程投资省,市政配套齐全,与轨道交通衔接较好,旅客出行较为便利。故研究后,推荐苏州北并站修建苏州园区联络线方案。  相似文献   

9.
汕潮揭地区有广梅汕铁路由北向南引入,厦深铁路由东向西穿过,形成"╋"型枢纽格局,汕漳铁路自西南侧引入汕潮揭地区。结合汕潮揭地区铁路的总体布局、运输能力、工程投资、与地区规划的协调性等方面对汕漳铁路引入地区研究了引入汕头站和引入潮汕站两个方案,并推荐引入汕头站构建高速铁路双通道方案作为贯通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选择贵六城际铁路线路引入六盘水地区方案,考虑六盘水地区的客运功能、货运功能、与城市规划的结合、环境影响、地形地质条件、工程投资等因素,使研究方案技术经济合理,综合社会效益最优。贵六城际铁路引入双水站后利用既有沪昆线至六盘水方案,充分利用既有站站位资源和客运设施,便于旅客换乘,对城市发展干扰小,建议以此方案开展进一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影响水准测量精度的各种误差,包括仪器误差、观测误差,以及人为因素和外界条件影响引起的误差,根据相应的误差影响因素,提出对应的观测方案和具体实施办法,减小了这些误差的影响,提高了龙烟线水准测量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2.
龙厦铁路龙岩特大桥主桥为双线铁路桥,位于龙岩城区,介绍主桥上部结构(48.65+4×80+48.65)m连续梁、下部结构设计及结构分析计算要点。  相似文献   

13.
龙岩站为龙厦线的接轨站,新设计龙岩站共用5个发车口,分别为赣州方面(XG)小池站、龙川方面(XM)红炭山站、漳平方面(SZ)铁山洋站、厦门方面(S/SF)东南线路所,载频设计较为复杂,通过优化设计,充分考虑各接发车口各种因素,完成龙岩站载频设计。  相似文献   

14.
龙厦铁路象山隧道岩溶区段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龙厦铁路象山隧道DK 24+083~DK 24+232和YDK 24+098~YDK 24+304段为半封闭岩溶洼地,周边为花岗岩、砂岩全风化地层。溶洞、溶槽、管道相互连通,形成一个巨大的储水构造。隧道采取全断面帷幕注浆后,开挖时发生大规模突水突泥,造成淹井灾害,地表坍陷。通过地表施作洞内"透水不透泥"堵水塞,完成进口端反坡安全抽水。随后对岩溶区段采取信息化综合注浆技术,采取"两端夹击、泄水降压、注浆加固、管棚支护"完成溃口处理。研究结论:(1)通过地表深孔投料注浆,可以实现"透水不透泥"堵水塞结构的施作;(2)信息化综合注浆技术在满足质量的基础上,比全断面帷幕注浆施工速度提高1倍以上;(3)采取"两端夹击、泄水降压、注浆加固、管棚支护"的施工原则,成功地处理了突水突泥溃口。  相似文献   

15.
龙厦铁路象山特长隧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山隧道左右洞全长分别为15 898 m、15 917 m,是龙厦铁路最长的隧道和重要的控制工程.在象山隧道区域地质条件及其对隧址区地层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对该隧道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象山隧道穿越地区位于大田--龙岩拗陷带和政和--大埔深大断裂上,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在其影响下,隧址区地层内构造发育,围岩完整性差,有较好的地下水渗流通道,隧道施工期间可能出现大量渗、涌水;沉积岩地段围岩等级变化频繁,埋深大的地段可能出现较大的围岩变形;隧址区硅灰岩具有形成岩溶的基本条件,在地表有较好汇水条件的断层、地层不整合接触带附近可能发育岩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