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谢菊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2,21(2):81-84
本文从韦勒克,沃伦的文学史理论出发,对学界进行的中国文学史分期问题讨论发表了自由的看法,认为:现有的文学史研究均是从历史中抽象出一套价值系统作为其理论基点,因此,重写文学史必须从具体作品的阐述出发,才能打破单一的文学史观念,构筑丰富的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2.
罗云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4(2):75-80
文学的独立(文学史的出现是随着文学的独立而出现的)与史学的独立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层面,而这两个层面都与学术分科的出现和演变息息相关。所以,对近代以来学术分科观念的演变作一番较为细致的梳理分析,能使我们对晚清以来的文学史书写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本文旨在揭示和总结这一时期的学术分科在中西新旧之间的复杂演变过程——这导致史、文独立,并进而影响到文学史书写的风貌特色——以期对此一时期的文学史书写状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自觉反思。 相似文献
3.
蔡欢江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25(2):91-96
中国的文学史学科百年来虽然经历过多次方向与风气的转变,但时至今日,科学性却依然是其追求的最高目标.追求科学当然是文学史无可推卸的责任,但因此而疏漏了文学史的本职——对文学作品艺术魅力的发掘与阐发,却不能不说是我们文学史的最大弊病,文学史要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史,必须对文学史的目的与任务、文学史研究与编写中的思与感的关系以及文学的本质与特性等问题作全面而深刻地反思,只有高度重视文学的审美特性,确立文学史书写的文学本位才能使文学史摆脱目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5.
吴婉霞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4,(2):115-117
《中国文学史》是为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是提高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做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之体会,认为中国文学史教学改革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强化学生对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背诵,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互动,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进考核评价机制,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桑迪欢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B12):172-174
《外图文学史》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面向本科生教育的基础课程.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及方式无疑难以对文学史进行深层次,多向度的研究,难以建立跨学科跨文化研究的大视野,同时也不利于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精神.本文从调整课程内容体系,运用比较的意识和方法、强化文化教学的地位、教学手段多元化这四个方面探讨了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程小强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28(2):24-27
马永强的《文化传播与现代中国文学》一书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深刻地考察了中国新文学发生的动力问题,并从晚清近代中国社会涉及文化传播的方方面面深入剖析了现代中国文学发生的必然性,作者深怀着“史”家意识对其中所涉及的各个问题做出了历史的辩证的分析。作者创造性地转化并提出的“公共舆论”这一理论成为该著的最大亮点,并从多个方面取得了对“文化传播与现代中国文学”之关系研究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童辰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20(3):124-127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征入手,通过对《诗经》中部分篇章的思考与领会,揭示了《诗经)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反映了这一经典巨著与中国文化主体内涵、中国传统理想人格与思维模式等各方面的紧密联系,从文化学的角度赋予(诗经》以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10.
11.
罗长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9(5)
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对周作人文学观的介绍看,人们对周作人文学观的接受是有选择性的:1.人的文学概念主要是强调人的权利、价值和尊严,却被人们当成是悲天悯人式的同情;2.平民文学并不是专门做给平民看的,批评家却要梳理它与工农兵文学的一致;3.言志与载道都是为了强调独创与个性,人们却认为二者存在根本对立,并狭隘地把言志当成是抒情。 相似文献
12.
王立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0(4):34-37
新中国成成立50余年,可新中国法制史的教学却比较落后,表现为落后于中国法制史其他时期的教学,新中国法制史的研究,现代外国法制史的教学,但是,新中国法制史的教学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开展这一教学还要克服一些思想障碍,当前,开展新中国法制史教学还要处理好与新中国政治,经济,化等的关系,与新中国以前法制的关系,新中国法制史中不同阶段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张向东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2)
西部文学在20世纪中国文学版图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从学术史来看,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西部文学的理论和实践日趋成熟。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和方法,对西部地理大发现与西部文学的崛起、西部作家的地理分布、西部地理景观对西部文学的影响、多民族人口地理与西部文学的多元性、语言地理学与西部文学的语言等问题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会进一步拓展西部文学研究的视野,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祎鸿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7,26(5):147-149
中国第一部教育史著作当为蒋黼于1905年撰写的《中国教育史资料》,而非通常认为的是"黄绍箕草创、柳诒徵辑补"完成于1910年的《中国教育史》,故此,中国教育史学科诞生的年限将由1910年提前到1905年.论文对《中国教育史资料》的作者蒋黼的生平围绕其教育事业作了简介,并析明《中国教育史资料》非翻译而是原创著作,继而对《中国教育史资料》的版本、内容作了介绍,并认为蒋黼与好友罗振玉共事于晚清时期的教育事业十数年,其《中国教育史资料》的内容受罗振玉有关中国教育史论文的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5.
徐晓梅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5,(2):72-74
本文结合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陌生化理论和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提出的陌生化效果,选取分析美国意识流小说大师福克纳的名作《喧哗与骚动》译本中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旨在唤起对译本中陌生化手法再现的重视,推动文学翻译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良敏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24(1):68-70
通过分析“四史”的主要内容,从设计“四史”教育活动性课程体系、分级递进式实施“四史”教育以及创新第二课堂“四史”教育育人形式三个方面设计第二课堂“四史”教育活动性课程载体。提倡第二课堂“四史”教育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网络育人功能和实践育人功能。将“四史”融入第二课堂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拓宽思政育人有效半径、利于“四史”与现实相贯通。 相似文献
17.
张彩霞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5,26(1):65-68,73
文学总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变迁。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随之变化。透过此期走红的畅销书作家池莉的作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转型期文学精神的变异和分化,它体现着中国当代文学甚至是当代文化的一种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