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兰州市中心四城区为例,针对兰州市地形狭窄高差起伏明显、用地紧张、交通组织困难、现有慢行交通系统不完善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以公园城市理念为导引,分区、分级梳理慢行交通系统症结,市内四区与市外协同郊野联动构建慢行交通大系统;从慢行道路控制、慢行驿站系统、慢行指示系统等方面为侧重点进行分析建设.系统化构建绿色、低碳、高效的慢行交通运转体系,继而通过慢行系统联系公园城市各功能区块,激活城市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使慢行交通系统承担更多的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2.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设计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部分城市交通规划往往较多考虑了汽车的通行,而忽视了城市慢行交通的设计,没有给非机动化交通提供足够的空间。为了改变我国慢行交通所处的弱势地位,在阐述城市慢行交通的特点与定位以及我国慢行交通系统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从"以人为本"与"安全平等"的规划理念出发,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城市慢行交通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慢行交通系统"指的是把步行和自行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除对交通带来的影响之外,慢行这一理念对于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环境质量也有了更高程度的要求。慢行交通的驱动主体是人。相对快速的汽车而言,人作为主体的慢行交通对于构建整个城市的友好环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连中心城区慢行交通现状特点,制定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目标,确立了"充分保障步行交通,适度发展自行车交通"的发展定位,提出以交通功能为主的步行交通系统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方案。依托大连丰富的"山、海、城"等景观资源,构建以生活休闲功能为主的"三级、七式"特色慢行系统,为其他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不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何种水平,慢行交通均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鼓励与支持的。慢行交通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出行,它更是城市活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慢行交通是实现人与人面对面身心交流、城市紧张生活压力的释放、城市精彩生活感受的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活动载体。  相似文献   

6.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近日完成了《上海市中心城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该规划提出营造300多处分布上海中心城区的城市魅力区——慢行核,以及数十个城市慢行安全区——慢行岛。  相似文献   

7.
慢行交通是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体的绿色交通。以常州市为例,解读了常州市慢行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常州市慢行交通的发展战略目标。分析了常州市慢行交通的实施案例,希望通过实践来引导城市慢行空间及慢行网络的建设,满足居民安全慢行、舒适慢行、健康慢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程技术条件的进步,江河两岸城区的发展和联系成为城市发展和交通系统面临的课题。然而机动化的发展加剧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的问题,非机动车作为绿色慢行交通的代表正逐渐得到重视。过江慢行通道不仅是城市风貌的展示窗口,也是城市生活品质的直接体现。为解决慢行交通跨河问题,以济南黄河凤凰大桥慢行系统设置为例,探讨不同慢行过河交通组织模式的不同情况的应用,为城市跨河通道慢行交通组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7):156-156
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验收工作,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出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验收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验收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单轨、磁浮、自动导向轨道等系统。  相似文献   

10.
何帆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7):282-283,23
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低碳交通的重要策略之一。慢行交通使用者对于慢行交通系统具有安全性、舒适性、通达性的要求,提出了基于以上三个评价指标的慢行交通系统基础设施的评价方法及模型,推荐采用用户打分和专家评价的方式,得到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分层加权的方式得到慢行交通系统用户满意度。并对道路基础设施的设计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收集整理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发展模式选择因素,从城市居民出行结构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不同类型城市发展特点,提出了5类慢行交通的发展模式,并分别论述了其各自的适用特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规划工作中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间的协调问题,基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管理的实际,提出了一种面向实践应用的模型及方法。首先,在分析和梳理国内外相关规划和设计指标的基础上,从安全性、效率性、舒适性3个角度构建了面向单元控规层面的包括了慢行交通节点连通度、过街设施平均间距以及建筑界面贴线率、街区尺度等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 (TOPSIS)原理,给出了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协调评价指标体系中成本型指标和效益型指标的具体含义和计算方法。然后,采用熵权法对指标的权重进行求解,提出了成本型和效益型正负理想解的计算方法以及协调状态等级划分标准,构建了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协调评价的熵权-TOPSIS模型。最后结合实际的规划案例对邯郸市南湖单元12个街区的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协调程度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熵权-TOPSIS评价方法在城市控规层面的慢行交通与城市设计协调性评价上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克服了从单一角度研究二者协调问题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正>《道路交通与安全》杂志(原《交通工程》,内部发行)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北京交通工程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是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运营和管理的研究、宣传和学术交流的阵地和窗口。学术主题: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理念、方法和技术,城市交通规划的优秀案例解析。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生成机理,交通安全评价,交通事故预测和交通事故再现技术。交通运营:地面公交、地铁、出租、物流、公租自行车以及城市综合交通等交通运营优化技术。交通控制:平面交叉口、城市快速路、城市路网以及高速公路的交通控制系统测试和控制策略。交通工程设计:城市道路和公路等设施的交通工程设计理念,优秀交通工程设计案例分析,新兴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源交通大数据分析,从出行需求、用地布局、交通系统等多方面系统评估江宁区交通拥堵状况,识别交通拥堵成因,精准把握交通症结,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 法,推动拥堵治理重点从保障“行车通畅”向提升“车的效率”和“人的体验”转变,提出以健康发展、完善供应和需求调控为核心战略,从用地开发、轨道交通、路网体系、常规公交、慢行交通和停车系统六个方面拟订交通拥堵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新区作为城市空间的拓展,是城市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以城市新区慢行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重力模型、距离阻抗函数建立以区位势能为基础的城市新区的慢行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以道路共享理论为基础,建立"点-线-面"的新区慢行路网系统,结合襄阳市庞公新区为例,通过对庞公新区慢行交通需求预测,合理规划城市新区慢行系统,提高慢行出行者交通安全和出行效率,促进城市新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城市常规公交与慢行交通系统特点的基础上,为解决从出行起点到公交车站“最后一公里”问题,利用慢行交通系统衔接常规公交,汇集城市道路网末梢的客流,缩短“最后一公里”的换乘时间;通过对“最后一公里”换乘时间的分析,建立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模型,为确定公交车发车间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强 《公路》2023,(3):294-299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剧增,严重影响到城市交通质量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建立慢行交通系统改善交通环境,成为实现绿色出行的一种有效解决方式。现从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境内外建设、管理经验,从规划、设计、管理方面对城市交通慢行系统进行应用分析并进一步优化。在现有城市慢行系统网络规划基础上,提出慢行系统以短距离出行为宜,在保证交通安全,道路顺畅条件下,融合旅游观光、商业贸易、娱乐休闲,建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慢行系统。在慢行道路空间利用中,采取立体交通系统设计,根据地面、地下和架空立体空间进行人流车流分组方式,合理利用共用交通、助力车、步行来实现不同类型交通出行衔接。从保障性、舒适性、公平性、效率性4个角度建立了慢行交通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慢行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琴  郝琳哲 《公路》2024,(1):212-218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和伴随而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建设低碳城市、倡导绿色出行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绿道慢行系统在规划绿色交通网络、营造低碳生态环境等方面与低碳城市相契合。基于对低碳生态理念的解析,分析了绿道慢行系统的低碳生态设计策略,并以武汉东湖绿道为例,从构建绿道生态网络、连接慢行交通系统、营造舒适慢行空间、建设人性化服务设施、打造智慧游览体验等5个方面对东湖绿道的低碳生态理念进行了诠释,探讨了绿道慢行系统低碳生态设计方法,以期能为绿道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国内慢行交通系统现状,借鉴欧、美等国外先进经验,综合考虑时间与距离等影响因素,采用分担曲线模型对慢行交通进行需求预测分析,研究了快—慢交通换乘时间、距离关系及其有效结合与衔接的途径;提出了城市商业区、风景区等不同性质区域的交通规划,探讨了快—慢交通一体化交通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道路交通与安全》杂志(原《交通工程》,内部发行)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北京交通工程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是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运营和管理的研究、宣传和学术交流的阵地和窗口。学术主题:◎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理念、方法和技术,城市交通规划的优秀案例解析。◎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生成机理,交通安全评价,交通事故预测和交通事故再现技术。◎交通运营:地面公交、地铁、出租、物流、公租自行车以及城市综合交通等交通运营优化技术。◎交通控制:平面交叉口、城市快速路、城市路网以及高速公路的交通控制系统测试和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