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领导视察上海时指出要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对于处于十分优越地理位置的上海来说,无疑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遇。上海造船工业在全国船舶工业具有重要地位,在国内外船舶市场上享有良好信誉,到2000年,我国造船产量将突破300万吨,使我国造船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出口支柱产业,跻身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行列,这对上海的造船工业是一个推动,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造船工业完全是能够大有作为的。  相似文献   

2.
今年1月,李鹏总理向世界宣布了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构想,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我国经济建设.促进上海浦东、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作出的一个重要决策。  相似文献   

3.
解震 《集装箱化》1997,(12):18-22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开放口岸城市,也是位居世界亿吨大港前列的著名商港。面向21世纪的上海要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城市,口岸的服务与管理就更要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以新的对策和举措向国际一流水平的方向努力。加快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田佐臣 《水运管理》1999,(11):17-18
党的十四大作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的重大战略决策后,经过近7年的建设,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已初见成效,国际、国内跨国公司加速抢滩上海,上海口岸集装箱年均增长率达20%以上,上海作为物流中心的地位逐步加强。与此同时,李鹏同志提出:“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是开发浦东,使其成为远东经济中心,开放整个长江的关键”。随后,李鹏同志又在他亲自主持研究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会议上指出…  相似文献   

5.
试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长云 《集装箱化》1997,(6):10-11,13
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国际航运中心由于其地理位置、历史渊源,自然资源、国家(或地区)的实力及其所采取的政策不同而各具特色。但具有深水航道是任何一个国际航运中心都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特征。为把上海尽快建成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拟通过疏浚长江口航道的途径,投资近80亿元(不包括每年维护性的疏浚费用),在长江口南侧建造一个-12.5m的深水港。  相似文献   

6.
反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对上海航运与造船业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上海造船工业在全国船舶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国内外船舶市场上享有良好信誉。到2000年,我国造船产量将突破300万T,跻身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行列,造船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民为出口支柱产业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造船工业完全能够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时钟已经指近21世纪。一位美国学者预言,世界在经过“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之后,21世纪将属于“太平洋时代”。 此言不谬。通观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心正向亚太地区转移。面对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党的十四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决策:“九十年代重点开发浦东,在本世纪末,把上海建成远东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并以上海为龙头,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实现到2010年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中心的目标,1994年5月,李鹏总理在上海视察时指出,要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1996年1月,李鹏总理在浙、苏、沪考察时,又进一步指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一月份,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上海视察期间,向世界宣布了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构想。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我国经济建设,促进上海浦东、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作出的一个重要决策。 上海浦东的开放、开发,是邓小平同志1991年南巡时首先提出来的。在党的十四大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作出了以上海浦东开放、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飞跃的重大决策。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开发浦东,使上海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金文 《中国港口》2005,(11):4-4,18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经过短短3年的施工建设,即将竣工试投产。这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必将对推动和加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升我国在世界港口和航运界地位都将产生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田佐臣一、将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是客观需要和时代赋与的责任本世纪后半叶,由于世界经济增长重心向亚洲的转移,产生了日本经济的起飞和“四小龙”的经济崛起。近期,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使亚洲经济一直保...  相似文献   

11.
林锋 《中国港口》2003,(2):14-15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已进入实质性的启动阶段。按规划要求,至2020年洋山深水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2000万TEU,这一规模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进入国际大港的行列。按国际大港的发展规律,自由贸易区与港口伴生是必然的现象。因此,在洋山深水港边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充分利用深水港产业资源,扩大深水港箱源的重要措施。未来的国际航运中心将形成港口-自由贸易区-海港新城的开放链,自由贸易区是整个开放链的中间环节。 设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自由贸易区是21世纪上海浦东对外开放的延续和深化。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预言,要在内地再造几个香港,可以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自由贸易区的设立意味着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设想将成为现实。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把上海再次推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国际航运业发展目标已经确定,我国将继续加大对国际航运建设的投资规模和力度,到下世纪初,使我国成为世界航运强国,到建国100周年时全面实现国际航运现代化。上海的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定位对这一目标实现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党中央已经明确,要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并使之成为开发、开放浦东,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重要基础条件。 上海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应列在我国航运业总体发展目标中,要力争把上海建成一个统一开放、有序竞争、高效运作  相似文献   

13.
软实力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马硕 《水运管理》2007,29(5):1-4,29
0引言从2005年起,上海成为世界第1大港并在航运的其他重要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是世界航运界仍不把上海视为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个航运中心的确立不是以港口设施、吞吐量、造船或港机制造等硬实力来决定的,而是以航运服务、信息、研发、教育等相关行业的软实力的地位来决定的。上海在后一方面的实力尚处于较低水平,并未具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枢纽港、航运中心和城市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上海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建立,必须以发达的航运业为基础,而枢纽港建设是航运发展、航运中心建立的关键。上海枢纽港的建设,有利于增强与亚太地区其它中心港、枢纽港的竞争能力,从而更好地参与世界集装箱运输大循环,有利于加快上海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建立,促进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文章从上海及周边腹地经济的发展状况等方面阐述了上海建设国际枢纽港的可能性,最后指出了拓宽融资渠道,加快上海枢纽港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全球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指数”(The Global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Index2010,GSCU在上海浦东发布,上海列在全球第5位。GSCI是世界现代航运史上编制发布的首份国际航运中心指数,也是按引领“第四代国际航运中心”创新模式,对21世纪世界各国各、地区国际航运中心全球竞争力强弱的考核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联动发展的基础、需求和机遇,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应通过知识、资本、人才和信息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道建设和航运产业布局,实现贸易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最终实现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中枢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运发展体系。从顶层设计、软硬实力输出及融合与配套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7.
我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荷兰渣华邮船(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湘德众所周知,上海将建成国际航运中心,而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集装箱港口。一个集装箱港口由四部份构成:港口自身,各种相应的硬件设施,如集装箱仓库、堆场等,进出港口的货物以及将港口与世界联...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特点和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特点和任务曹兰生自从党中央作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流域地区经济新飞跃”的重大决策后,1996年1月国务院领导又在上海主持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会...  相似文献   

19.
苏黎世     
《航海》2004,(2):4-4
苏黎世在苏黎世湖北端的利马特河口,海拔406米,北距德国边境仅30公里。16世纪.它是宗教改革的中心,法、意难民涌入。18世纪已是瑞士纺织业中心和德语文化中心。二战后发展黄金自由市场,成了世界最大黄金市场、欧洲乃至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班霍夫街、西尔波尔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有着18000千米海岸线和300万平方千米海洋国土的海洋大国。随着陆上资源的日益枯竭,在21世纪,人们已把目光投向了蔚蓝色的海洋。对中国来说,要想实现民族的腾飞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开发海洋资源。而这就要求中国海军必须由近岸走向远海、由黄水走向蓝水,具备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作战能力。中国海军在人数上虽然是世界第二,拥有约30万官兵,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一直以陆军为中心,海军装备的舰艇数量虽多,吨位却普遍偏小(主力驱护舰最大排水量也不过3000吨左右),而且舰艇的技术性能也比较落后。这就导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近40年时间内,海军只能在近岸作战,与其海军庞大的规模很不相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