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攀西高速公路C6合同段K87+650~K87+925右侧一土质滑坡在处治过程中,采用支撑渗沟作为处治该滑坡的主要工程措施,介绍了支撑渗沟的设计要点和参数。根据处治后两年多的实际观测,未发现滑坡有新的变形和位移,该滑坡的处治措施和方法是正确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北溪引水主干渠改造工程为背景,基于不同工程段提出不同基坑支护方案进行比选,得到基坑分段设计方案:具备放坡开挖界面时采用放坡开挖方式进行施工;不具备开挖界面时采用板式支护体系+内支撑的方式进行施工;过河段采用钻孔灌注桩+三轴搅拌桩止水进行基坑支护,同时兼有未来保护倒虹吸功能。  相似文献   

3.
周立 《公路》2011,(9):123-128
主要以金婺大桥边跨4号索换索方案为工程背景,把理论计算与实测相结合,来研究单侧卸索(加支撑)、单侧卸索(不加支撑)、双侧卸索(加支撑)和双侧卸索(不加支撑)等卸索方案,对斜拉索索力以及主梁和桥塔的弯矩、位移和应力的影响.最后建议采用在边跨主梁和中跨主梁与4号索对应的横隔梁下加竖向支撑的双侧全松+全紧的换索方案.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杨浦区松潘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泵站基坑开挖面积约1336m~2,周长约160m,开挖深度14.45m,局部15.70m,基坑安全等级一级,环境保护等级二级。泵站基坑工程主要采用钻孔灌注桩+四道水平支撑的支护体系,有效、准确、及时的自动化监测是信息化施工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MSD方法是一种基于塑性上限的基坑变形预算方法,传统MSD理论只适用于具有特定性质基坑的计算,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针对此问题,提出优化MSD预测基坑变形理论,结合地层特点,将体现基坑支撑结构的变形能ΔV引入能量守恒分析体系,构建适用于“地连墙+内支撑”形式基坑变形预测的优化MSD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进行计算,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浑南大道快速路为沈阳市二环南移一期工程,是沈阳市“环形+放射”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沈阳市快速路总体规划、项目建设条件,从项目背景及概况、主要技术标准、总体方案、桥梁和隧道工程等方面对浑南大道快速路工程的设计作了全面阐述.总体设计方案显示,浑南大道快速路与周边已建成的快速路可初步形成快速路网体系,支撑城市功能向外疏解,有效改善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7.
深圳机场新航站区轨道交通枢纽工程的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咬合桩+锚索或支撑的方案,施工通过锚索抗拔力试验检测其加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锚索的总弹性位移和最大拉力均满足设计要求。锚索的成功应用保证了工程施工进度,为基坑的后续工程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重庆官栈河大桥主桥为(62+110+62) m三跨连续刚构桥,主墩基础采用锁口钢管桩围堰施工。围堰施工正常水位+325.300 m,施工期控制水位+330.500 m。在该桥主墩围堰完成四周锁口钢管桩插打及前4道内支撑安装后,因极端天气原因,长寿湖水位上涨到+332.200 m,危及围堰安全。为解决钢管桩围堰的安全问题,提出采用水下施工内支撑的加固方案。待围堰内部水头与外部保持一致后,将已经插打的锁口钢管桩加高至标高+334.000 m,拆除已安装好的4道内支撑,重新安装6道内支撑。采用MIDAS Civil软件分别建立加固前、后钢管桩围堰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钢管桩及内支撑的受力安全与稳定性。结果表明:施工控制水位+330.500 m下,围堰结构最大正应力由加固前的162.6 MPa下降到加固后的82.3 MPa,下降了49.3%;承载水位可从施工控制水位+330.500 m增加到目标控制水位+333.500 m,且强度和刚度等均留有一定储备。水下施工内支撑的加固方案可提升围堰的承载能力。该桥围堰加固后整体受力效果良好,已顺利完成承台浇筑施工。  相似文献   

9.
陈瑁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7):194-196,205,17
该文结合珠海横琴中心南路整体2#下穿地道箱涵深基坑支护实例,分析了搅拌桩+钻孔桩+型钢内支撑组合支护结构体系加固措施的优点及施工要点。特别在狭小场地深基坑及其周边环境复杂的情况下,搅拌桩+钻孔桩+型钢内支撑组合支护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及应用,达到了施工周期短、保证基坑及周边建筑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超近距离下卧既有盾构隧道的安全,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结构分析、理论计算和监控量测等方法,针对基坑开挖施工对下卧既有盾构隧道的保护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1)结合上部基坑开挖施工工况,利用计算软件分析不采取措施时下卧隧道的内力转换及变形,发现随着基坑开挖施工,管片结构内力虽先增大后减小,但增大的幅度有限,对安全不起控制作用,下卧隧道的安全主要受变形控制;2)为有效抑制基坑开挖施工引起的超近距离下卧既有盾构隧道的变形,分别研究隧道内设置抗浮锚杆、隧道侧设置隔离桩、隧道内增设临时支撑及配重等技术措施对抑制隧道变形的作用,发现隔离桩+临时支撑+配重措施效果最好,隔离桩措施次之,抗浮锚杆措施效果最差;3)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下卧隧道保护设计方案,并应用于工程实际,以期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吴全友  伏耀华  金允龙 《公路》2012,(4):128-133
非通航孔桥墩的防撞保护受到各界关注.本研究以设置防船撞试验段的形式,研究非通航孔桥的防撞方案,为后期的研究和工程推广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依据桥区环境特点及非通航孔桥防撞要求,经研究综合考虑,采用独立防撞墩+拦截索链+锚泊浮体+锚碇沉块组成的拦截体系来保护大桥.本研究对整个拦截体系进行了数模计算和物模试验,确定关键设计载荷参数,分析体系的环境适应性,并研究拦截体系在船舶撞击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拱北隧道工程口岸暗挖段在管幕+冻结超前预支护体系下采用5台阶14部工法分台阶分部开挖。隧道开挖施工工序复杂,包括掌子面注浆、初期支护、临时支撑体系、二次衬砌、临时支撑拆除及三次衬砌等多道工序交叉作业。通过对该支护体系下开挖方法的介绍,结合施工监测数据,表明:顶管管幕+冻结止水帷幕的超前支护下5台阶14部开挖工法合理可行;支护体系随开挖随支撑,有利于隧道开挖安全有序推进;冻结对开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冻土开挖困难与冻胀的影响,需在保证隧道封水安全的条件下合理调控。  相似文献   

13.
竖井支护在岩石地层中通常使用锚杆喷射混凝土,在土层中使用“围护结构+内支撑”方式。依托烟台岚山管廊竖井工程,分析“锚喷网+拱架+注浆”的围护结构下双拼型钢横撑、无横撑、圆管横撑三种工况的复合地层矩形竖井围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等参数;提出地表沉降、侧壁收敛、安全性、施工难易程度、竖井洞口有效面积和经济性六指标的竖井支护结构性能综合评价方法,并优选出“锚喷网+拱架+注浆+圆管横撑”支护结构。竖井支护结构的轴向应力、Mises应力,圆管横撑的压杆稳定性和挠度,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介绍了松江区泖港大桥30m吊梁北侧边梁撞损后分别提出的四个加固方案,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综合效益分析选定粱底注浆+裂缝灌浆+粘贴碳纤维板+钢管支撑+防撞保护措施的组合加固方案,并进行了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介绍了大体积连续箱梁支撑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对地基进行验算分析,结论为该工程支撑和地基的承载是满足施工要求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市政污水处理工程大规模的建设,为上海城市的污水处理提供支撑.在污水处理工程基坑围护设计、监测中,因基坑无支撑、超大面积开挖的典型特性,围护体变形较大时会引起邻近周围环境的影响甚至危害.在大面积、无支撑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设计及监测总结尤为必要,为后续相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甘肃省首个农村公路PPP项目——红古区脱贫攻坚农村公路PPP项目近日顺利签约。该项目投资约10.37亿元,是红古区实施的第一个PPP项目,采用"BOT+TOT"运作方式。项目内容包括红古区农村公路工程、红古区坪台地连接线道路工程、兰西客货运综合枢纽中心和北环路公交枢纽站建设项目。项目签约标志着红古区全力打造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推进"一城五支撑"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近年来,红古区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先后实施了旧S301线海岗公路窑街街道段养护维修工程、  相似文献   

18.
复杂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约束施工进展,以南沿江城际铁路跨秦淮河特大桥70#墩深基坑施工为例,对其采用锁扣钢管围堰+型钢内支撑相结合的方法。经实践证明,该方法稳定可靠、止水性好、可恢复性好、经济性较好,为大型建筑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后续类似工程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陡易风化岩边坡一经开挖,坡面易出现风化剥落与溜塌等病害事故。据此,本文依托340省道工程,阐述了高陡易风化岩边坡护坡设计中,强化压脚支挡、分级踏面护角、锚杆框架梁等边坡支撑稳定与抗风化措施的必要性;同时论证了短钉挂金属网+厚基质客土喷附技术组合护坡方案;经验证,综合坡面加筋、柔性支撑、坡面封层保湿与坡面绿化等多功能协配统一的治理方案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21,66(9):379-384
浅埋隧道开挖作业过程中,竖向支撑的支护效果不佳,会导致初期支护变形。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伞型支撑的支护方案:以桑洲岭隧道工程实例为研究背景,获取了工程现场监控量测数据;以工程现场监控量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隧道下台阶开挖过程中隧道变形情况,并对比了无支撑、竖向支撑、伞型支撑3种不同支护方案下的地表沉降变化以及初期支护的力学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伞型支撑在控制初期支护周边收敛方面效果明显。此研究为该浅埋隧道下台阶开挖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