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锦豪 《驾驶园》2014,(7):57-57
<正>江苏省公安厅交警总队5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儿童达102人,重伤38人。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省交警总队呼吁共同努力,让孩子们远离交通伤害。步行是造成儿童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交通方式。2013年,全省有38名儿童在步行时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2.
据来自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消息,阿根廷政府实施新的国家道路安全计划,希望每年能避免2000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当局确定在4年的时间里使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减少20%,阿根廷的交通死亡人数在世界上是比较多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陈启月 《驾驶园》2012,(4):76-77
在2001年和2010年之间,欧洲每年因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下降46%,从54,000人减少至29,000人。但是按照"零目标"政策,欧盟计划到2020年再次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半。  相似文献   

4.
耿骏 《专用汽车》2012,(4):67-69
<正>按照"零目标"政策,欧盟计划到2020年再次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半。为此,所有新的重型商用卡车从2013年起都须配置先进的紧急制动系统。威伯科(WABCO)的OnGuardPlus紧急制动系统是商用车辆领域第一个符合预期规定的紧急制动系统。  相似文献   

5.
威伯科 《商用汽车》2012,(7):108-110
数据显示,2001 2010年,欧洲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从5.4万人减少至2.9万人,下降了46%.虽然这些数字基本符合欧盟到2010年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半的宏伟目标,但是在继续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方面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尤其是与商用车有关的道路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6.
目前 ,我国汽车持有量只占全世界的 1 .9% ,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的 1 5 %左右。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最为严重的国家。 2 0 0 2年全国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77万起 ,死亡人数1 0 .9万人。 2 0 0 3年 1至 1 0月全国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56 .6万起 ,死亡人数 8.56万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7.
在上世纪50年代汽车化进程初期,日本道路交通事故数呈直线上升状态。1959年日本全国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突破1万人,此后持续增长,1970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到16 765人。从那时起,日本制定了全民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总方针,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呈现下降态势,2008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降为5 155人。可以说高科技智能交通系统支撑了日本的安全出行现状。  相似文献   

8.
2002年特别是2004年以后.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均迅速下降,死亡人数平均每年下降近8500人,平均每年下降率9.47%。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与2007年相比.事故减少62005起.同比下降19%:死亡人数减少8165人,同比下降10%:受伤人数减少75523人,同比下降20%。虽然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路面交通压力也进一步加大,这无疑增大了交通事故发生的隐患。研究报告指出,2016年共接报道路交通事故864.3万起,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万多起,造成约6.31万人死亡、22.64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1亿元。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2.14,同比上升2.9%。在这其中,货运车辆肇事导致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5%左右,交通“安全”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关系着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维护交通秩序.珍爱生命是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参与者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1亿元。与2007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62005起,下降19%;死亡人数减少8165人,下降10%;受伤人数减少75523人,下降20%;直接经济损失减少1.9亿,下降15.8.%。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290起,同比减少,190起,下降12.9%;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250起,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本交通事故死亡率水平在全球内也算得上是极低的。为什么日本能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少到如此程度,日本警视厅分析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强制力;另一方面是民众自身的约束力。日本政府于2008年成立了交通对策本部,意在全面提高国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并且由此开展了一项全新的国民运动:"目标——交通事故0死亡日",该运动实施后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年基数有长期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吴琦幸 《驾驶园》2008,(1):97-99
根据新华社2007年10月3日的报道:"1951年中国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仅为852人,2002年则达到10.9万余人.这是卫生部近日发布的<中国伤害预防报告>中的一组数据.报告指出,2000年以前,机动车交通事故的伤亡人数以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上升.据公安部门的报告,2000年后全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10万人上下,受伤人数50万左右.中国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数约占全球道路交通事故伤害死亡数的8%."      ……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89455人,比上年减少9283人,自2000年以来首次回落到9万人以下;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比上年减少9起,下降到38起,是1991年以来起数最少的一年……2007年1月15日上午,公安部在北京召开了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行动总结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刘金国副部长在讲话中提到了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伤亡数据。面对每年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数将近10万的交通现实问题,我国不断加大道路交通设施改善,交通管理力度以及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在多方的努力下,近几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但不足以为喜,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普及率成倍增长,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依然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仍然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问题,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仍然是一个值得管理部门以及众人需要参与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周宏湖 《轿车情报》2007,(2):111-115
在交通碰撞事故中,受到最大伤害的是人,而行人又始终是高危的弱势群体之一,车辆对这些交通事故中的弱者造成了极大的杀伤。据统计,在欧盟诸国,行人丧命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占所有交通死亡人数的20%。在日本,每年死于车轮下的行人占交通死亡人数的30%。  相似文献   

16.
《汽车与安全》2009,(1):14-15
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与2007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62,005起.下降19%;死亡人数减少8,165人.下降10%:受伤人数减少75,523人.下降20%;直接财产损失减少1.9亿元.下降15。8%。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290起.同比减少190起.下降12.9%: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250起,同减少17起,下降6.4%;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中行人受到的伤害也在不断增多,特别是我国摩托车、助动车、自行车数量惊人,造成行人伤亡数量必然大幅增加。我国的交通是典型的混合型交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在道路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连续数年超过十万人,近几年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根据沃尔沃卡车经验,驾驶"盲点"最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在瑞典,沃尔沃卡车正通过全新的技术、公共交通教育等方式有效传播交通安全理念,将可能发生的交通隐患降至最低。对于行人和自行车一族而言,避让卡车相对容易。然而,这对于卡车司机却并非易事。尽管不少于四面后视镜的配置能让卡车的右侧视野得到更好的保证,但卡车仍比轿车存在更多视觉盲点,安全行驶要求也就更高。数据显示,20%的卡车交通意外  相似文献   

19.
GM(1,N)模型适合于具有多个影响因素的系统特征变量的预测,文章研究了GM(1,N)模型用于道路交通事故的预测的方法。根据1990~2000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建立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多因素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的2000年死亡人数为90324人,相对误差为3.76%,可见GM(1,N)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用于道路交通事故预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拥有全世界1.9%的汽车,引发的交通死亡事故却占了全球的15%,已经成为交通事故最多发的国家."早在两年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就曾在上海举行的某论坛上透露了这一惊人的第一.如今,伴随着中国汽车事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交通安全事故也随之水涨船高,各类交通死亡事故也连连出现.与此同时,一些数据也在不断地为尴尬的第一充当着不光彩却又明确的注脚:2006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10起,造成77人死亡、122人受伤,与2005年同期相比,事故增加4起,死亡人数增加35人,受伤人数增加88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