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在中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汽车零部件厂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企业需要特殊的竞争策略,更需要特殊的管理方式。看板管理就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式,它能帮助汽车零部件厂商提高生产运营效率,降低产品库存,提高及时交付能力,改善顾客的满意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汽车零部件厂商创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以T公司为例来谈汽车零部件厂商如何运用看板管理。  相似文献   

2.
零库存管理与物流一体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博武 《上海汽车》2005,(4):6-8,12
我国汽车的库存成本很高,做好库存管理能够很好地降低汽车成本。因此,关注汽车企业“零库存”问题显得很有必要。文章提出了只有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同步实现“零库存”,汽车产品中的物流费用才能真正降下来,并阐述了物流系统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在当下国内,由于汽车价格的不断下降,迫使汽车整车厂商不断压低零部件的采购价格,处于产业链下游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在降低成本方面的压力不断加大,而多品种小批量下的汽车零部件订单模式促使零部件厂商不得不变更生产组织模式,以减少生产成本及库存成本。于是,很多汽车零部件厂商开始研究和尝试一种新的生产技术——单元式生产,以此来缓解多品种小批量模式下的产品准时交付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通用、福特、东风日产这样的大型整车企业来说,要降低采购成本,它们纷纷引入了JIT和零库存模式,将成本从供应链的末端向上游转移到上级供应商,其实质是将库存转嫁给了上游供应商,牺牲供应商的利益以减少汽车制造厂的总成本。因此,很多汽车零部件厂商掉入了"成本苦海",可谓是"苦不堪言",而循环取货这一物流模式将成为汽车零部件厂商降本增效的"救星",使企业重新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正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整车行业的上游行业,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由于资金短缺问题、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原材料成本难以控制等问题,很大一部分市场被知名跨国企业所垄断。国内中小零部件企业只有努力改善管理、缩减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并且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维持生存。另外,依附式的发  相似文献   

6.
浅析汽车制造企业成本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阐述了成本控制的概念、原则与方法;其次基于成本模型和零部件分类两个方面剖析汽车的成本结构,并介绍了汽车行业成本控制的特点与重要性;再次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当前汽车制造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剖析了其形成原因;最后,针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的现状提出汽车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现今,汽车零部件行业普遍存在产能剩余的现象,如何去库存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为了减少库存,提升产品销售量,很多汽车零部件企业采取赊销手段让利于客户,使得应收账款增多、坏账增加,现金的回流速度降低,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一定要加以重视。本文以N公司为案例,来谈谈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给业内读者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8.
受到国家汽车产能控制政策的限制,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引入整车企业,因而很多地区汽车零部件企业由于缺乏整车企业拉动而发展缓慢。目前这些地区现存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受到成本、市场等各方面的挑战,发展陷入困境。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是提高汽车零部件技术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没有整车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作为典型,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探讨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物流系统如何应对主机厂日渐提升的产能,以及复杂多样的产品要求,是在汽车零部件厂商面前的严肃问题。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RFID技术的成熟为供应链上数据采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将RFID技术应用到物流和供应链领域。譬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蒂森克虏伯公司就采用了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零部件追踪整体解决方案,包含数据自动采集、物品追踪和物品管理三个方面。本文以E公司为案例,探讨RFID技术在汽车零部件企业物流系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浅析汽车零部件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以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分析为研究对象。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该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指出了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基于供应链管理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与组织结构重构,提出了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计划与控制、库存控制第三方物流等多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华中 《汽车科技》2011,(2):76-79
针对目前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提高汽车企业的成本核心竞争力势在必行。从价值工程的角度阐述开展汽车零部件技术降成本活动是提升汽车产品价值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要;是汽车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保持持续竞争力的需要。通过介绍该项活动常用的技术手段、管理方法的应用等旨在说明汽车企业开展技术降成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汽车服务备件的库存占用了汽车售后服务的大部分资金,汽车售后服务的大部分利润来自于备件销售,备件库存的管理是维修企业发展的关键。备件库存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备件供货率和周转率,库存管理的关键是控制库存宽度(库存什么备件)、库存深度(库存多少)、何时存、存多久。汽车服务备件库存追求的目标应是“良性库存”,具体来说良性库存就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成本,取得合理的备件库存结构,提供最高的备件供应率,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随着积木模式的提出,整个汽车工业的创新中心转到零部件上.为保证汽车行业的整车产品与世界其他竞争者在产品成本、物流成本等各个竞争领域具有比较明显优势,汽车厂商对零部件企业提出新要求,如向专业化深度发展,进一步提高模块化技术,提高系统集成化水平,发展专业产品核心技术,实行零部件产品超前开发,参与汽车厂商汽车产品的共生设计等等.  相似文献   

14.
正在汽车格局嬗变与产业缓慢前行的当下,海拉不断拓展产品组合,创新商业模式,整合资源并控制成本,进一步优化海拉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以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继续成功之路。前瞻未来,电气化、自动驾驶等技术浪潮势不可挡,零部件供应商亟需加速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谋求未来布局;立足当下,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影响到全球汽车市场,整车厂成本控制日趋严格,零部件企业盈利空间大受挤压。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汽车零部件行业内的洗牌厮杀变得异常激烈,市场竞争格局已经悄然发生着变化,很多企业都陷入了经营困境之中。为了在市场上存活并且发展下去,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而这些仅仅依赖企业自身管理已经无法实现,企业必须选择出优秀的供应商携手去完成,实现双赢甚至多赢。本文以L公司为例,来谈谈汽车齿轮企业在供应商选择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库存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分析了AIP公司的库存管理现状,通过加强物流管理、改善内部供应链、扩大信息共享范围等手段,解决了库存量偏高和库存结构不合理问题,实现了优化库存总量、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等企业目标,并据此提出库存管理内容和模式的一些创新观点,从技术层面找NT普遍适用的库存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措施,以期对制造型企业的库存管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国际跨国汽车零部件集团纷纷进入中国。长期依附于整车企业,资金、技术、管理和研发等明显处于劣势的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本文分析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特点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随之提出了汽车零部件企业市场开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汽车市场规模的壮大,汽车售后服务业因其巨大的利润空间成为汽车厂商们的关注焦点,然而目前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售后服务企业的管理水平仍需得到迫切的提升。通过分析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业的发展情况,总结国内关于汽车售后服务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而从管理学角度提出引进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建立内部控制和推动经营模式创新来进一步完善我国汽车售后服务管理并提升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针对国外零部件市场重组活动的日益频繁,国内各大汽车企业及其相关产业也纷纷进行战略整合,以应对国际市场的冲击。另外,2003年以来,作为国内汽车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零部件企业,也一直面临着主机厂商的战略重组和大部分整车厂家把整车降价成本的压力转移到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当中的双重压力。那么此时,处在夹击之下零部件企业是如何想,又是如何做的呢?为此,记者在本刊特约通讯员王永明的陪同下走访了东风汽车传动轴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鹤立。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与配件》2023,(3):32-33
<正>汽车零部件经销商现在面临着一个两难境地,是维持现有的库存水平,忍受更多的缺货和潜在的销售额损失;还是增加库存,面对营运资金和持有成本的额外压力。虽然难以承受更高的成本,但目前价格通胀水平对那些在临时库存方面能灵活应变的决策者们更为有利。由于汽车零部件经销商现在是根据最佳猜测、最坏情况下的平均交付时间和交付时间标准差来制定计划,因此,库存计划方法需要从“准时交付”转变为“提前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