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新闻     
《汽车与配件》2014,(23):16-21
<正>2021年全球汽车传感器市场需求超过258亿美元Strategy Analytics最新研究报告指出,汽车传感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5.9%——从2013年的181亿美元涨至2018年的241亿美元。报告详细介绍了全球市场对安全、节能、清洁汽车的需求推动汽车传感器需求的不断增长。车辆安全、排放和燃油经济性的提升将推动2021年汽车传感器出货量超57亿台,市场价值超过258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忻文 《汽车与配件》2014,(45):31-31
<正>博世在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基础上推出了驾驶员辅助系统,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车辆安全性和舒适性越来越高的要求,欧洲新车评价规程出台了新的标准,确定了未来驾驶员辅助系统的重要性。博世的驾驶员辅助系统以雷达或摄像头来探测车辆周围情况并进行分析计算,为驾驶员提供支持。中距离雷达传感器能够安装在汽车的前后部,也可安装在位于视野盲区的保险杠后方。传感器的探测距离及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智能车辆",就是在普通车辆的基础上增加了先进的传感器(雷达、摄像)、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通过车栽传感系统和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等的智能信息交换,使车辆具备智能的环境感知能力,能够自动分析车辆行驶的安全及危险状态,并使车辆按照人的意愿到达目的地,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目的。智能汽车与一般所说的自动驾驶有所不同,它指的是利用多种传感器和智能公路技术实现的汽车自动驾驶。智能汽车首  相似文献   

4.
朱华 《汽车与配件》2009,(18):33-35
汽车悬架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是车辆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国际性前沿课题,开发具有安全、舒适和清洁高效、节能、智能控制的悬架是车辆悬架系统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也可以称之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器来实现无人驾驶。它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无人驾驶汽车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众多技术于一体,是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欧美和亚洲各国日益严格的法规要求,以及整车制造商提高对所有道路使用者安全保护的愿景,驱动着未来汽车安全系统的开发。TRW汽车集团正利用在开发逻辑算法方面的经验,结合主动和被动技术及电子和传感方面的技术开发能力,推出智能安全系统来增强对驾驶者、乘员和行人的安全保护。碰撞传感与驾驶辅助及其他安全技术的集成,推动着具有成本效益的新一代被动安全系统的开发。环境传感技术的进步意味着,有关车辆周围环境的数据,将与车载碰撞传感器的数据融合起来,达到提高安全性能的目的。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或摄像头传感器协同工作,根据它们从车辆周围获得的信息,来预测可能  相似文献   

7.
当中国汽车产梢双双突破1800万辆,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态势正进一步向电控化相关的高精尖领域发展.初步估算,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2600亿元,电子产品已经占到整车价值的25%~30%.在汽车电子化过程中,作为汽车大脑ECU"神经系统"的传感器具有难以忽视的关键作用. 传感器被广泛应用在汽车轮胎、安全气囊、底盘系统、发动机运行管理系统、废气与空气质量控制系统、ABS、车辆行驶安全系统、汽车防盗系统、发动机燃烧控制系统、定位系统以及其他系统中.  相似文献   

8.
尧玲  杨炜  张雯 《北京汽车》2016,(6):14-17
传统的汽车避撞系统对车辆及其周边信息缺少全面的了解,存在判断依据单一的缺陷,因而对车辆安全状况的判断误差较大,达不到准确控制的效果.文中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主动避撞系统,利用车车通信、车路信息协同以及传感器组合使用,全方位获取车辆信息,通过实际车距与理论安全车距之间的比较分析,判断车辆安全状况,避免车辆发生碰撞;同时,依据制动传感器的信号,避免驾驶员与系统产生制动干涉.模型车试验表明,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主动避撞系统可以达到快速、准确、稳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剐蹭,轻者影响车辆美观,重则影响车辆行驶安全。汽车车身修补工艺是指先对汽车车身底材进行处理,然后将涂料涂覆于经过处理的汽车底材表面上,再经过干燥成膜的工艺。已经固化的涂料膜称为涂膜,由两层以上的涂膜组成的复合层称为涂层。汽车表面涂装就是典型的多涂层涂装。通常来说,汽车车身修补工艺流程一般为系统选择→清洁除油→去  相似文献   

10.
正无人驾驶技术是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到达预定目标的智能汽车技术。它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它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众多技术于一体,是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正2015款路虎揽胜极光2.0车国产后变化不大,基本延续了进口版的设计,其车身防盗系统通过一些传感器(如超声波传感器和倾斜传感器等)及执行器,不但可以监测车门是否被打开,而且还能监测车内是否有人进入或车辆是否被非法移动等,使汽车更安全。1车身防盗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2015款国产路虎揽胜极光2.0车车身防盗系统的组成  相似文献   

12.
《汽车与配件》2015,(10):58-59
<正>作为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供应商,博世在汽车传感器领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自1993年开始,博世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开发各种应用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传感器。在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领域20余年的积累沉淀,博世如今在该领域提供的产品包括应用在安全气囊系统(Airbag system)、车辆动态平衡系统(ABS,ESP)、发动机管理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传统安全级传感器,以及应用在导航(GPS),车载远程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汽车已经成为最为常见的交通工具,再加上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等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领域逐步朝着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尤其是以环境感知技术为基础的辅助驾驶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所以具有高度智能化特征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成为汽车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利用车辆自带的传感器获取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并利用相关技术对汽车的转向与速度进行精准控制,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该技术令道路交通系统从传统的"人-车-路"系统变为"车-路"系统,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电子控制技术、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现代科技在汽车上的发展运用,汽车已经成为智能化的信息处理中心,车辆需要采集大量的传感器信号来判断车辆的工作状况和用户需求,其信号按输出特性分主要有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和脉冲信号3种,其中数字信号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和计算速度快的特点,而生产成本的下降,使得采用数字信号的传感器在汽车上得到更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从故障诊断角度出发,分析数字信号传感器在汽车控  相似文献   

15.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2,(32):22-23
三、德尔福集成安全系统(ICC) 德尔福集成安全系统由50项技术构成,包括电子设备、微控制器、传感器等已经或即将推出的技术和产品。它把许多安全技术纳入了一个完整的车辆安全体系中。该系统将汽车分为5种不同的驾驶状态即正常状态、预警状态、躲  相似文献   

16.
正一、汽车水温传感器的发展历程从水温传感器的作用进行分类,汽车上的水温传感器至少有两类:一类是水温表配套用的水温传感器,另一类是发动机电控系统用的水温传感器。在汽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先出现了与仪表配套的水温传感器,但随着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的出现,电控发动机本身也需要一个专用的水温传感器,这样在早期的电控发动机的车辆中,可以看到两个水温传感器,一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货运车辆没有自带的载重检测装置,容易造成汽车超载,而超载引发的交通事故,成为交通安全的一大隐患。对于执法部门而言,检测车辆是否超载已经成为一项繁重的工作,需要执法人员到汽车行驶现场对车辆逐一检查,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车辆超载数据强制保存系统,该系统在车厢下方安装压力传感器实现对车辆装载货物重量的自动检测,并对超载数据强制保存使检测更方便,行车更安全。  相似文献   

18.
<正>车辆所配置的安全系统按功能区分,可分为主动安全系统、被动安全系统、加强型安全系统。主动安全系统主要用于避免发生交通事故,保证汽车安全,其典型配置有: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胎压监测系统(TPMS)等。被动安全系统在事故发生时,可减轻或避免车辆对乘客造成的伤害,其典型配置有:安全带、安全车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毫米波雷达的原理及其在驾驶辅助系统中的应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与前方物体之间测距,进行评估测速,建立起汽车的主动安全防撞系统,提高汽车主动安全辅助驾驶性能。分析了毫米波雷达对比其他传感器的优点,系统计算分析了制动距离,最终实现车载计算机结合相关信息后提示驾驶员制动或者车辆自动制动。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我国正在逐渐普及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或电动汽车均带有高压,虽然特约维修站的技术人员有受到厂家的相关技术培训,但是除了特约维修站外,普通的汽车修理厂技师人员也在维修这些车辆,因此,如何保证维修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国外某知名车企为例,从车辆高压系统部件、高压安全与健康、安全维修制度与流程等三个方面讲解如何保证电动车辆维修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