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应用化学涂敷法制备了铜离子螫合纤维,考察了其对铜离子的平衡吸附过程及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对比了螯合纤维及D113树脂吸附铜离子的速率,并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拟合,从而得出结论--在相同的pH值和浓度下,螯合纤维的吸附速率是D113树脂吸附速率的十几倍.  相似文献   

2.
以实验室自制的新型胺基功能纤维(简称PAN...[PEI.XG])作为去除水中微量铜、铅、镉重金属的吸附剂,分别讨论了PH值、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对吸附规律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PAN...[PEI.XG]纤维对水中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具有选择性好、吸附速度快、易于再生等优点,可作为水中去除离子态重金属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学涂敷法制备了铜离子螯合纤维,考察了其对铜离子的平衡吸附过程及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对比了螯合纤维及D113树脂吸附铜离子的速率,并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拟合,从而得出结论——在相同的pH值和浓度下,螯合纤维的吸附速率是D113树脂吸附速率的十几倍: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实验室自制离子螯合纤维和商用D113交换树脂对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吸附等温线,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吸附速率和再生速率实验数据,结果显示螯合纤维及D113树脂对铜离子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螯合纤维的准一级和准二级吸附速率常数分别是D113树脂的12和30多倍,再生速率常数分别是D113树脂的7倍和6倍。浓度影响实验和中断实验结果显示,螯合纤维对铜离子的吸附速率由膜扩散控制,而D113树脂对铜离子的吸附速率在低浓度(<200mg/L)的时候由膜扩散控制,较高浓度(>300mg/L)时由膜扩散和粒扩散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蛭石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采用AAS法测定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并初步探讨了样品用量、交换时间、溶液pH值、溶液的浓度对蛭石吸附Cu2+、Pb2+混合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质量为0.3g、搅拌30min、pH=4.5、c=6.23mg/l时,对Cu2+吸附率为99.93%,对Pb2+的吸附率为96.83%,接近其最大的吸附率。对于Cu2+、Pb2+离子去除过程中,其各自的影响因素不同,前者为酸度,后者为原溶液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以水杨酸、甲醛和硫脲为原料,在浓盐酸的催化作用下,进行Mannich反应合成水杨酸-硫脲螯合树脂;研究了加料方式、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对水杨酸-硫脲树脂合成的影响;结合红外光谱分析和不同反应条件下树脂对Ni2+的吸附容量的测定确定了水杨酸-硫脲树脂的最佳合成工艺;研究了镍离子初始浓度以及pH值对水杨酸-硫脲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热重分析考察树脂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重金属铜离子对土壤抗生素抗性菌抗性的影响,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链霉素的抗生素抗性菌S-2,对其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鉴定、Cu~(2+)对细菌的生长曲线的影响及抗生素和铜离子的交叉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性菌株S-2对Cu~(2+)表现出一定的抗性.药敏实验还表明抗性菌株S-2具有多重耐药性,能够耐受链霉素、头孢拉定、庆大霉素、新霉素以及氨苄霉素;抗性菌株S-2对链霉素和Cu~(2+)、青霉素钠和Cu~(2+)及磺胺噻唑和Cu~(2+)有交叉抗性.  相似文献   

8.
张琴  陈兆文 《舰船防化》2003,(1):27-29,35
研究了一种新型螯合离子交换纤维(本实验室制备)对水中铅离子的吸附性能,分别讨论了pH值,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纤维对铅的去除率达到98%,吸附动力学性能优异,是良好的铅离子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一种测定液态介质中放射性物质的氧化态,鉴别α或β放射性,并确定其数量的探测方法。这种探测方法利用离子交换膜收集放射性离子,将衰变的粒子转化为光子,并用机械栅栏测量光子。探测器分为两部分:交换室和探测元件。交换室浸泡于含有阳离子与阴离子的溶液中,当阳离子被吸附在阳离子膜上或阴离子吸附在阴离子膜上时,这些离子释放出α或β粒子,就像离子间相互碰撞发光一样。光照射光电流发生器的光子接收面,在电极、导线和测试仪表间产生弱电流。离子交换吸附法能够现场检测样品,对检测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快速确定物质的氧化态,监测放射性是否超标,以便及时清理。  相似文献   

10.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膜支撑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实验首先通过溶液聚合合成带有硅烷偶联基团的共聚物,将其水解交联后直接涂敷于聚烯烃(PE)膜,再吸附液体电解质活化得到产物。由于PE微孔膜支撑作用,体系力学性能较好。通过FTIR光谱、DSC热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交流阻抗、线性扫描伏安等测试,研究了材料的微观形态、化学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体系离子导电率较高,电化学稳定性好,使制备产品在锂离子电池开发中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隧道环境中混凝土一面与空气接触,另一面与土壤接触,因此普遍存在混凝土单面定向环境水腐蚀现象.文中模拟了隧道混凝土在硫酸盐与氯盐复合作用下定向腐蚀的过程,将普通混凝土试块做半密封处理,放在3种溶液(质量分数为10%的Na_2SO_4溶液、5%NaCl+10%Na_2SO_4复合溶液、10%NaCl+10%Na_2SO_4溶液)中长期浸泡,研究混凝土中不同氯离子情况下硫酸根离子传输规律;通过超声声速计算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Erd),探究混凝土在复杂腐蚀环境中损伤失效规律;最后通过微观检测研究腐蚀规律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在腐蚀溶液中氯离子的存在降低了硫酸根离子的扩散能力,明显降低了混凝土的硫酸盐腐蚀程度,并且氯离子浓度对硫酸根离子扩散抑制作用成正相关;受硫腐蚀混凝土相对动弹模经历了先增加,后降低的过程;受混合溶液腐蚀混凝土相对动弹模量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受单一硫酸盐腐蚀后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纯水、KHCO3溶液、Li2CO3溶液、K2SO4溶液、K2CO3溶液及不同浓度KHCO3溶液做电解液时对CO2电还原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电解液中存在不同离子时CO2电还原的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CO2还原效果为:纯水<饱和Li2CO3溶液<K2SO4溶液<K2CO3溶液<KHCO3溶液,且随KHCO3溶液浓度的增大呈现出抛物线趋势.最适合的电解液为0.2 mol/L的KHCO3溶液.  相似文献   

13.
含铜废水处理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化学沉淀法、电解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含铜废水处理技术,对其应用条件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概述。通过分析认为,螯合纤维用于含铜废水的处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了解获得高浓度氟化物在红粘土中的吸附特性,建立动态垂直土壤柱状物理试验模型,在实验室尺度下,配置高浓度的氟化钠溶液,获取不同土壤层位的氟化物浓度并绘制穿透曲线,分析得出高浓度氟化物在红粘土的吸附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寻“PERMIT”离子迁移方法与现行标准推荐方法的关系,对不同胶凝材料体系混凝土分别进行了“PERMIT”离子迁移试验及RCM快速氯离子迁移试验.通过对“PERMIT”阳极室溶液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胶凝材料体系变化对阳极室溶液浓度变化率与电导变化率关系影响不显著,进而建立了两者的普适关系.试验结果表明,“PERMI...  相似文献   

16.
彭澎  司凤荣 《船电技术》2005,25(3):55-59
研究了在ePTFE基材上吸附Nafion离子溶液制成的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单电池特性,透气性,水合作用和水的迁移性能.复合膜的透气性比Nafion112高,但是并朱因此降低电池性能,同时可以看到电池性能在膜厚度降低时得到提高.复合膜的水合作用和水的迁移性能与基材上Nafion的担量及膜的厚度有关,随担量的增加而提高,随温度的变化速率大于Nafion112.  相似文献   

17.
利用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NaHCO3溶液中氨基乙酸(GLY)在A3钢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其对A3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GLY在试样表面形成了多层吸附,且存在脱附过程,其缓蚀机理为"几何覆盖效应",其浓度为100 mg/L时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钠溶液中长期浸泡腐蚀混凝土中硫酸根离子浓度的分布规律,采用TG—DSC(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方法研究了混凝土受硫酸盐腐蚀的微观机理。研究表明:混凝土表面硫酸根离子浓度随腐蚀龄期增加而增大,硫酸根离子扩散系数随腐蚀龄期增加而减小。以Fick定律为基础,结合试验结果建立了硫酸钠溶液浸泡条件下的混凝土中硫酸根离子浓度预测模型,提出了混凝土表面硫酸根离子浓度和硫酸根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系数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吸附技术在船舶机舱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化学活化法,分别选择KOH和酚醛树脂作为活化剂和碳源,在由溶液浸渍法制备膨胀石墨/活性炭复合吸附剂后,进行乳化油在制备试样上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特性作分析。在25℃下,根据重量法的原理测试了乳化油在吸附剂试样上的吸附动力曲线,并通过拟合Lagergren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曲线,确定吸附速率常数与初始吸附速度。在温度区间20℃~30℃,测试乳化油在试样上的吸附等温线后,比较Langmuir,Freundlich和Tempkin吸附等温方程预测吸附平衡数据的精度,并由Van′t Hoff方程计算了吸附平衡过程的焓变和熵变。结果表明,乳化油在复合吸附剂上发生物理吸附且在常温下就可自发进行,研究乳化油在复合吸附剂上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和吸附平衡可分别选用Lagergren准二级吸附速率模型和Tempkin吸附等温方程。膨胀石墨/活性炭复合吸附剂用于船舶机舱含油废水的处理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Cu对铬锰钢在3.5%NaCl溶液中耐点蚀性的影响,通过优化合金成分来改善铬锰钢的耐蚀性能.用SEM,EDS等分析手段,对腐蚀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分析了铜对铬锰钢在Cl^-环境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加入量的增加,Cu元素在蚀坑内富集,增强了表面膜的钝化能力,进而提高了该膜的电化学稳定性,从而改善了铬锰钢在3.5%NaCl溶液中的点蚀性能,Cu含量在1.5%时铬锰钢的耐点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