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之一,新《刑事诉讼法》对该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是该制度在诉讼实践中依然存在种种问题,若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极大影响该制度在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等方面功能的发挥.本文以新刑诉法为视角,从取保候审现存问题出发,来探讨如何完善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 相似文献
2.
人权的核心价值在于对普遍平等性的强调。在当前世界结构中,人权保障的主要负担者依然离不开主权国家。然而全球化下出于不同竞争地位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差距只能愈加扩大。这导致以主权国家为单位的人们之间的贫富悬殊固定化。这使得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没有力量为其民众提供最基本服务。全球化是人权及其保障的陷阱。 相似文献
3.
随着罢工事件的不断发生,罢工权开始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罢工主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利益最大化原则过程中,劳资矛盾未能得到及时解决而形成的劳动者的一种表达利益诉求的经济手段。罢工权并不等于罢工,确立罢工权并不必然导致罢工现象的发生。深入分析罢工权的权利属性,认为罢工权属于公民基本权中的劳动权,因此罢工权应当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但为避免权利滥用需要对罢工权进行法律上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个人信息权民事确权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侵权责任法》第2条,明确列举了包括隐私权在内的各项民事权益。而随后的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对《侵权责任法》中隐私权涵义的解读,引起了人们对隐私权背后的个人信息权益的关注。论文从隐私权解读的角度,比较分析确认了个人信息与隐私相互交融、彼此独立存在的民事法律关系,并从我国人格权法律发展的角度,详细论证了个人信息权民事确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其丰富完善人格权理论。 相似文献
5.
王秀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3(3):20-25
宪法作为人权保障法,必须始终与人权的发展变动状态相适应。近代人权运动从非普遍人权阶段发展到普遍人权阶段,其间贯穿着消极人权观念向积极人权观念的转变。近代宪法及宪政运动的历史表明了宪法对人权保障的不断回应,昭示我们应从人权发展的实践层面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论信息网络传播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玉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5):123-126
2001修订的《著作权法》增加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弥补了法律上的空白,为法院审理有关著作权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在阐述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和限制问题进行探讨,以加强和完善我国著作权法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岳海湧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2)
人权代际划分的论点如果成立,首先应该从人权代际划分的准则——人权主体的拓展进行分析,其次才可从人权内容的增多考虑。就人权主体和人权内容的关系而言,是人权主体决定人权内容;人权内容是人权主体享有人权程度——广度和深度——的体现。现有人权代际划分所确立的人权都是当代人的权利。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将后代人的权利与当代人的权利并重的人权观念是新兴的跨代际人权概念。因此,人类——当代人和后代人——作为一个整体可被视为一种新的人权主体,而跨代际人权的主要内容是代际公平共享权。 相似文献
8.
关于制宪权的形而下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苗连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2):9-16
自然法意义上的制宪权理论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探讨制宪权的实际存在形态及其运作过程或许更有现实意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决定宪法制定的终极原因 ,社会革命、社会剧变和社会变革都可能为制宪权的行使提供契机。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现行宪法 ,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为了催化成熟的宪政体制早日降临 ,选择何种宪法变革的路径或模式是社会转型时期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面对事权财权匹配的现实困境,财税法治应作出回应,以便对公共财政关系进行深层揭示和有效调整。为此,有必要以公、私权益相统合的视角重构财税权体系。在该体系框架下,事权、财权与税权三元素既独立平行,又交互制衡,国家财税权与国民财税权权责、权义各范畴间分别构成实质逻辑对应、形式逻辑对应以及牵连对应关系。它使得财税权内在道德性增强,凸显出正当、安全、效益性价值,具有消解税收侵权性的独特规范功能,从而对协调、稳定财税法律关系,以权益配置角度重新审视事权财权匹配路径,都有十分重要的实践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宪法应增设几项公民的刑事程序权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4):30-35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尊重和保障人权。通过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是法治国家的标志。而公民基本权利中最重要的是涉及保障公民人身自由和安全的权利,即公民在刑事司法程序中的权利。参考国际人权公约和各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宪法第二章应当增设无罪推定、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等几项重要的刑事程序权利。 相似文献
12.
周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2):10-14,64
任何改革都需要遵循一定的价值,这决定着改革的其他价值设定和改革的目标、步骤和方法。保障人权就是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价值。这决定着改革在保障人权的前提下追求公正、效率、平等的实现。与国际人权公约相适应的同时,要求改革本身的合法化和程序化,并实现我国刑事法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刘菊堂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7,28(1):26-29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非法货物的国际贸易数量也呈上升趋势。为遏制国际贸易领域的侵权盗版活动进一步恶化的势头,世界各国在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立法和司法保护的同时,也把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转向行政保护、特别是海关的边境保护方面。我国为此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该条例明确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两种模式,本文主要论述两种模式的差异,提倡知识产权权利人采用主动保护模式,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14.
杨平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24(5):1-4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人权来源问题上的科学性、人权属性问题上的真实性、人权内容问题上的整体性、人权发展问题上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5.
隐私权的保护在我国被关注时间较短,目前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本文从隐私权来源、内容、隐私权保护的限制及其救济等方面来介绍我国的隐私权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16.
"先刑后民"原则的实践困境及其理论破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5(2):19-27
"先刑后民"原则在我国现实司法中遭遇实践困境,进而在学理上遭到普遍的合理性质疑.为此,需要澄清几个观念上的误区一则"先刑后民"原则在内涵上包括位阶上和位序上的优先性,二则并非我国所独有,而是一项具有普适性的司法原则;三则"先刑后民"原则的价值基础并非旨在彰显"公权优先"的价值理念,而是重在刑、民程序冲突的理性解决.同时,还应当在制度层面上加强对刑事被害人民事权利的保障一是以程序选择权为基础改造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二是加强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程序之间的衔接适用;三是积极构建滥用程序的制裁机制,防止当事人恶意启动程序. 相似文献
17.
陈友铭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2):45-47
基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难以完全适用于多业主的物业管理区 ,提出了物业区分权 ,并阐述了物业区分权的标的物和物业区分权人的权力与义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