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科学史教育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是当今大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它由中世纪博雅教育发展而来,旨在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负责任的公民。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大学课程进行设计,以建立能够适应通识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作为一门课程,科学史能够满足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要求,是通识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课程。科学史融入通识教育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为适应通识教育要求,对科学史课程也要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研究明确了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通识教育本质与特色办学本质。分析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课程体系)的特点。提出由教学指导委员会主持,将课程体系按通识教育模块与特色教育模块分类,同时满足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标准化要求与各高校特色办学的差异性要求。通识教育模块由公共基础模块与一级学科基础模块构成,由教指委负责制定;特色教育模块则由专业模块与前修模块组成,由各高校自行制定。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通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通识教育"思路,即以专业中的文化教育为主线,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在涉船类专业开展"船文化"通识教育。就"船文化"通识教育内涵、意义、实施路径进行探讨,从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高职汽车专业机械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了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与课程改革现状,并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目标为基础,确定了"基于行动导向的三层次能力递进培养"的课程开发模式。该模式将重构后的课程分为六大基本模块和一个综合实践模块,并对应三层次的能力培养方案,设计了相应递进的三层次的教学项目,以实现知识能力的"生态构建"。该课程开发模式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开发和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强海洋教育势在必行。高校作为教育的重要基地,担负着海洋教育的重要职责,由于开设海洋相关专业的院校有限,所以海洋教育普及不能仅仅依靠专业教育解决。通识教育已在大学教育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海洋教育可以在通识教育中得以实现,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海洋通识教育体制,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对应,不同于自由教育.通识教育作为一种西方教育理念在实现本土化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本文对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通识教育课程开设是否等同于学科概论课等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设立的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主线选择、课程结构模块选择以及技术路线选择提出具体建议,并对物流工程专业需要继续开展的教学改革研究问题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哈佛大学2007年颁布了《通识教育工作组报告》,在课程设置与管理上,继承了自1978年以来核心课程设置及管理中的合理部分,建立了一种统一与分散相结合的通识教育新模式。将自由教育与学生未来生活相联系的通识教育理念,具有更鲜明的实用色彩。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背景下越来越多海外留学生到我国高职院校深造,高职院校国际生培养实践也在不断深入,这使得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从四个角度剖析了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应该完善国际生课程学习组织管理,了解国际生所在国家的汉语教学和专业汉语要求,分国别有针对性地开发国际生通识课程教学大纲,建立通识课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关系,强化汉语教学,为国际生在专业课学习中提供良好环境,契合国际生所在国的人才需求特点,创新测试方式,以期持续提升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课程建设委员会关于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适用于理工类)对全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应如何改革提出了较详尽的改革方案,文中提出:"高校非计算机教育应面向应用,以培养各个领域中计算机应用人才为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的改革都必须以加强应用,提高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全面素质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间的关联。根据传统的专业与通识的四种基本心智模式,提出通识与专业互动的心智新模式。新模式如同太极图中的阴与阳,两者处于恒转的动态平衡。厘清专业与通识之关系后,进而讨论通识与人文素质教育之评鉴。  相似文献   

12.
显性课程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是知识与技能教育,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多的锻炼与实践环节是由隐性课程的潜移默化作用来完成的。隐性课程通过感染、暗示、同化、激励与心理调适等多种功能改变着大学生的情绪与情感、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其教育作用是巨大的。合理开发高校的隐性课程对高等学校素质教育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论述通识教育、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博雅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对身处人文与自然世界中的个人自觉与自主。通识教育是博雅教育的一部分,专业教育蕴含在通识教育之中。无论是培育博雅人才还是专业人才,通识教育是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文化"类通识课程蕴含丰富而深刻的道德指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向同行,相融相通,是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体系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探索其实施路径,有利于"新工科"的课程建设,从而体现当下的教育目标,有利于深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和谐共振。  相似文献   

15.
高等工程教育课程回应社会诉求是提高工程师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社会对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诉求是通过利益相关者代言的。本研究对20位中外工程教育利益相关者进行访谈调查。研究结果解释了利益相关者对课程的评价与期望,揭示了社会对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诉求点。从工程观、人才观和课程观三个层面讨论研究结果,并针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课程改革,提出更新课程理念、重建课程目标和优化课程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回顾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类型以及各个发展阶段的评估方案、评估学校、评估结论以及专家队伍等情况。通过统计分析,指出高校在师资队伍、专业与培养方案、教学经费、课程、毕业论文、实践教学与质量监控等方面存在问题。同时要重视对评估的元评价,以促进评估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通识教育国内外现状以及我校通识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了我校建设《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通识课程的必要性,阐述了我校《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通识课程建设的目标,最后对通识课程建设中的难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构建应用型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求与构成,分析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设置,并就应用型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全国10个省市进行“大学本科毕业生改行情况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本科生在毕业的5年后已经改行,不再从事原来在大学所学专业的工作,这说明大学本科生不再围着专业就业,工作适应性强比专业性强更加重要。因此,本科教育不应该把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应该由研究生教育去完成。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普通脑力劳动者和为高级专门人才奠定知识与能力的基础,因此,加强通识教育和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应该成为本科教育的基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精神文明的辐射源,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应充分发挥其功能:加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和人文教育;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