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0 毫秒
1.
针对路基和桥梁沉降量不同而造成路桥接合处出现桥头跳车的现象,为确定桥头跳车的定量指标,选取人体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作为桥头车辆行驶舒适性的振动指标。将路桥接合处纵断面沉降曲线拟合为指数型曲线之后,建立了路桥接合处路面不平整时域模型,并分析了桥头车辆行驶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车速、路桥过渡段的最大差异沉降量和沉降区段长度对人体的行驶舒适性影响很大。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了基于人车路相互作用的路桥接合处差异沉降控制参考标准。研究结果可作为判断桥头是否跳车的依据,也可用于一般路基差异沉降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2.
《公路》2021,66(10):76-83
为研究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方法及标准,以京台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为依托,利用路面基层水稳混合料的铣刨料为台背回填材料,提出道路拼宽段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方法。建立车辆振动模型,分析车辆经过路桥过渡段时的振动特性,并以最大瞬态振动值(MTVV)作为行车舒适性评价指标;以调查法确定的行车舒适性控制指标为标准,确定设搭板及未设搭板的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结果表明:当车辆经过不设搭板的路桥过渡段时,错台高度、行车速度均对行车舒适性影响较大;当车辆经过设搭板的路桥过渡段时,坡度变化率及行车速度对行车舒适性影响较大。搭板长度对行车舒适性有一定的影响:当车速较低、坡度变化率较小时,随着搭板长度的增加,行车舒适性增加;当车速较高、坡度变化率较大时,随着搭板长度的增加,行车舒适性反而有所降低。可见,设计时确定合理的搭板长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路桥过渡段沉降控制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桥头跳车是由于桥台和台背路基产生差异沉降而造成的,因此路桥过渡段容许差异沉降是预防桥头跳车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参照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建立3个自由度的车辆-人体-座椅的振动模型,对台背不同差异沉降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结果,提出了路桥过渡段沉降的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路桥过渡段桥台与引道之间容许差异沉降的理论确定方法,车辆采用两自由度体系模型,路桥过渡段采用不设搭板的台阶模型,行进方向取下桥向,认为车辆通过路桥过渡段作自由振动,给出了车辆振动方程和初始条件,分别用振型叠加法和拉普拉斯变换法进行了车路动力学分析,求出了人的竖向加速度和路面对车辆的作用力.2种方法计算结果非常吻合,表明当车辆模型和路桥过渡段模型较复杂时,路桥过渡段车路动力学分析可以采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其中拉氏数值逆变换采用Crump法,计算程序的编制采用MATLAB语言.  相似文献   

5.
路桥过渡段车路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寻路桥过渡段桥台与引道之间容许差异沉降的理论确定方法,车辆采用两自由度体系模型,路桥过渡段采用不设搭板的台阶模型,行进方向取下桥向,认为车辆通过路桥过渡段作自由振动,给出了车辆振动方程和初始条件,分别用振型叠加法和拉普拉斯变换法进行了车路动力学分析,求出了人的竖向加速度和路面对车辆的作用力。2种方法计算结果非常吻合,表明当车辆模型和路桥过渡段模型较复杂时,路桥过渡段车路动力学分析可以采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其中拉氏数值逆变换采用Crump法,计算程序的编制采用MATLAB语言。  相似文献   

6.
在对不设桥头搭板的路桥过渡段路面进行简化后,建立了三自由度车辆垂向振动系统分析模型,通过模态分析方法求解并计算了车辆上桥和下桥时的人车系统的位移响应和加速度响应;利用所建的车辆模型对经过路桥过渡段时的振动特性进行了评价;并详细分析了行进方向、车速、桥面沉降坡差、车辆载重等参数对差异沉降控制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对搭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智峰  陶向华  李冬梅 《公路工程》2009,34(1):77-80,89
对设置搭板的路桥过渡段路面进行简化,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三维路桥过渡段计算模型,并采用drucker-prager弹塑性本构模型来描述路基(包括地基)土材料的本构关系.通过计算得到了一定差异沉降下搭板最大垂直变形的指数表达式,搭板性能参数与最大垂直变形和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的关系;并通过改变搭板厚度和长度分析了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对搭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差异沉降影响下,增加板厚对板受力与变形都有利,增加板长仅对搭板受力有利.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宁波地区一些典型的路桥过渡段分别实施加铺、泡沫混凝土换填、DGR工法来处治沉降,推导出最大沉降量与路桥过渡段沉降纵坡差之间的回归方程,得出不同车速条件下路桥过渡段最大沉降量控制值。结果表明:对于DGR工艺和泡沫混凝土处治的路桥过渡段,沉降曲线大多呈马鞍形,而用加铺法进行处治的路桥过渡段,大多呈现渐变形沉降曲线;在桥头限速80km·h-1可作为预防该处发生桥头跳车的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9.
桥头跳车问题影响着铁路建设和运营,存在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研究,有效减轻差异沉降和桥头跳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通过建立路桥过渡段容许差异沉降计算模型,分别对路桥过渡段沉降与底宽的关系、路桥过渡段的高度与沉降的变化关系、路桥过渡段沉降与过渡段泊松比的关系、普通路堤填土弹性模量与路桥过渡段沉降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路桥过渡段沉降成因解析及施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头跳车"是引发公路交通事故的成因之一,而造成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则是公路与桥梁过渡段的差异沉降。文章对路桥过渡段的差异沉降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合理的设计与施工提高路桥过渡段的平顺性,提高行车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桥台后软基路堤实际受力特性进行适当简化处理,提出了有限元分析的简化计算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程序来模拟路堤填筑与工后变形的实际工况,就桥台后分别填筑固化粉煤灰、粉质粘土桥台后路面工后沉降及搭板与引道路面差异沉降进行了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论表明:采用轻质材料固化粉煤灰可减少桥台后路面的工后沉降量及桥台搭板与引道交界处路面的差异沉降,有效降低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固化粉煤灰在桥台回填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汽车平顺性是汽车NVH性能的评价指标之一。系统介绍了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客观评价方法,并结合某车型搭建整车行驶平顺性虚拟样机,进行了仿真分析评价。该方法可用于指导汽车行驶平顺性的改善以及悬架参数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桥头与台背填料间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桥头跳车和填料对台背的水平推力引起的桥台倾覆问题,一直是公路工程中的难点。以唐津高速公路在天津地区的试验段为例,采用液态粉煤灰填筑桥头台背路堤。研究结果表明:轻质型材料液态粉煤灰具有强度大、质量轻、不需要机械压实等优点,且对桥头台背的压力小,与台背间的不均匀沉降也小,是较好的桥头路堤填筑材料。  相似文献   

14.
座椅刚度和阻尼参数的选取,直接影响座椅的乘坐舒适性。采用CAE技术,对某中型卡车司机座椅进行动力学响应分析,并对座椅的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参数进行动力学优化,优化后座垫上的加速度峰值大幅降低,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通过平顺性试验验证,优化后的座椅结构在各种车速下,总计权值明显低于原结构。摸索出了一条运用CAE技术对机械式座椅的乘坐舒适性进行分析和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使重卡在平顺性方面满足国际或国家法规要求,利用专用软件,在建立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线性静态模拟计算分析,建立重卡有限元模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和数据分析,从重卡的平顺性出发,通过对安装空气弹簧重卡平顺性实验,然后建立重型卡车ADMAS/Car虚拟样机模型,针对空气弹簧在重卡上的平顺性能影响进行仿真和试验对比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达到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基于神经网络的轻型客车悬架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段敏  张立军  石晶  王岩松  耿艾莉 《汽车工程》2003,25(2):190-192,197
应用四轮相关的时域路面随机输入模型的不平度时间序列,对轻型客车的八自由度非线性平顺性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将计算出的平顺性指标作为输入,以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对后悬架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算法准确,合理,为平顺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运用面向整车系统的数字化虚拟样机技术和大型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包括前后悬架、轮胎、转向系统及整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用Visual Basic编制路面生成文件,生成不同等级的随机路面。对整车进行了随机输入平顺性仿真分析,把仿真数据输入编制的平顺性仿真程序中,发现结果满足国家规定的汽车平顺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8.
车辆半主动悬架与助力转向集成控制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协调车辆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基于底盘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半主动悬架和电动助力转向的综合模型,对半主动悬架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集成控制.运用二次反馈法和PID策略分别对悬架的可调阻尼和转向系统的助力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在集成控制情况下,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均优于悬架或转向单独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