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三大件转向架没有一系悬挂,货车运行中,短波轨道不平顺作用下轮轨中低频响应对于货车的影响较为明显。部分重载货车采用橡胶垫作为一系悬挂,降低运行时轮轨相互作用对于货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以一种澳大利亚铁路重载货物运输中大量采用的30t轴重三大件转向架货车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澳大利亚铁路行业安全标准,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建立货车完整动力学模型,比较分析四种一系悬挂下,货车在不同线路、不同速度、不同轮轨接触条件下的磨耗指数、脱轨系数与P2力,据此分析橡胶垫垂向刚度对于货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系橡胶垫可以有效降低干燥轮轨接触状态下货车车轮的磨耗指数与P2力,但会造成轮轨润滑状态下货车车轮的磨耗指数与P2力的增大,一系橡胶垫对于货车脱轨系数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我国直线段货物列车空车脱原因和预防措施中,通过大型综合脱轨试验和仿真计算,发现降低轮轨间摩擦系数能够明显改善空车的运行状态,大大其脱轨安全性,对解决高速运行货车在直线段以及换轨地段发生脱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场翔”编组场轮轨润滑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系统,用于改善货车滑行,减少轨道维修和脱轨危险,并提高编组场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车辆悬挂参数的不稳定性对货车低速脱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铭  刘继 《铁道车辆》1995,33(9):13-20
本文研究了计算机模拟货车脱轨过程的计算模型,分析了货车低速脱轨性能,并着重讨论了货车悬挂参数的不稳定性对脱轨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按一系悬挂和变摩擦阻尼建立货车的动力计算模型;轮轨作用力采用Kalker的线性接触理论并按Vermeulen-Jnhnson的非线性理论对其进行修正的方法;作为车桥系统外部激励的抖振力的时域随机风荷载按Shinozuka理论进行模拟。以某高墩连续梁刚构桥为对象,对考虑横风作用时货车的行车安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横风作用时,背风侧的脱轨系数和轮轨作用力增加,轮重减载率减小,迎风侧的脱轨系数和轮轨作用力有所减小,轮重减载率增加;与无风时相比,横风的作用将导致车辆的行车安全性较为不利,这一结论与文献[2]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轮对稳态脱轨准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进行轮对的受力分析,导出了轮对临界脱轨的两个准则,一个为假设轮轨间出现摩擦滑动的经典脱轨表达式,另一个为考虑轮轨间蠕滑力效应的近似解析表达式。实例计算表明,经典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近似解析方法保守,采用本文提出的解析表达式进行脱轨的判断更为合理。通过计算还得知,减小轮轨摩擦系数、增大轮缘角和减小轮对冲角有利于防止脱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轮对稳定脱轨准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京 《铁道学报》1999,21(6):15-19
通过进行轮对的受力分析,导出了轮对临界脱轨的两个准则,一个为假设轮轨间出现摩擦滑动的经典脱轨表达式,另一个为考虑轮轨间蠕滑力效应的近似解析表达式。实例计算表明,经典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近似解析方法保守,采用本文提出的解析表达式进行脱轨的判断更为合理。通过计算还得知,减小轮轨摩擦系数、增大轮缘角和减小轮对冲角有利于防止脱轨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铁路货车运行安全性,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将地震波简化为周期性的横向正弦波,以外部激励的形式施加于轨枕,并分析地震条件下钢轨廓形、轮轨摩擦系数对车辆动态响应和运行安全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震波频率与车体侧滚频率接近时易引起车体共振,严重影响车辆运行平稳性;相同地震条件下,车辆在60kg/m钢轨上运行的脱轨系数、轮轴横向力、轮重减载率、车轮抬升量以及轮轨相对横移均较60N轨大;同时,轮轨摩擦系数越小,车辆脱轨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造成货车脱轨的一些因素,对提速货车的安全性评估进行了讨论,并指出货车脱轨多半发生在夏天的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准静态下的三维轮对脱轨分析模型,推导轮对脱轨临界状态下的力学平衡方程,建立同时考虑轮轴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的轮对稳态脱轨评价方法。采用Shen-Hedrick-Elkins非线性蠕滑理论充分考虑轮轨蠕滑力对轮对脱轨安全限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旋蠕滑率对轮对脱轨安全限值与安全域影响明显,若忽略自旋蠕滑率的影响,计算得到的轮对脱轨安全限值则偏大,使脱轨安全性评价标准变宽松,对车辆脱轨的评价产生不利影响。研究摩擦系数对轮对脱轨安全限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轮轨间的摩擦系数对车辆脱轨安全性有利有弊,轮轨间过低的摩擦系数也可能引发车辆脱轨,在确定合理的轮轨摩擦系数时应注意权衡车轮爬轨脱轨与滑轨脱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广为关注的车桥(轨)耦合振动系统横向振动计算与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理论,从理论及试验的角度,探讨了该方法在提出,验证,应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认为在车桥(轨)耦合振动系统中,横向振动的激振源是明确的;横向振动的适定解通过解析是可以得到的;可以有效地进行振动的随机分析;基于轮轨关系的方法与实际有较好的一致性,另外,若将车桥(轨)横向振动计算与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理论应用到货车脱轨计算中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2.
车辆脱轨安全评判的动态限度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分析了Nadal准则的实质,以及考虑脱轨进行修正的AAR、JNR准则的局限性,在引入轮轨纵向力测量的基础上,包容了其它参数的影响,得到与轮轨几何直接相关的脱轨安全动态限度,较好地解决了脱轨点的判断。以上观点在仿真计算中得到了一致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为使两种不同轨距的货车顺利通过道岔,设计了1 435 mm与1 000 mm轨距三线套轨铁路道岔。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车辆-套轨铁路道岔的轮轨系统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货车侧向通过标准轨距铁路道岔及直向通过米轨铁路道岔时的动力学响应,并研究过岔速度对动力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货车侧向过岔时,车体横向加速度最大值出现在连接部分,其他动力学评价指标最大值出现在辙叉区,且不同速度下动力学响应波动较大;货车直向过岔时,各动力学评价指标最大值均出现在辙叉区;货车以45~70 km/h侧向过岔时,轮轨力、脱轨系数存在较大波动;货车以95 km/h以上速度直向过岔时,动力学响应明显增大。为使货车在满足安全限值的条件下侧向通过标准轨距铁路道岔、直向通过米轨铁路道岔,侧向过岔速度不应高于65 km/h,直向过岔速度不应高于105 km/h。  相似文献   

14.
轮轨磨耗机理与轮轨润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轮轨接触应力和轮轨间的蠕滑率研究了轮轨磨耗的机理,并对轮轨润滑除减少磨耗外还可以降低轮轨内部剪切应力,这有利于减轻轮轨表面的接触疲劳损伤以及降低车轮脱轨系数,这有利于提高车辆运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不同轮轨黏着状态的地铁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轮轨界面黏着状态和曲线半径对轮轨系统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通过曲线区段时,轮轨界面黏着状态对轮对运动姿态和轮轨系统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显著;轮轨界面存在低黏着接触状态会削弱轮对导向能力,致使脱轨系数增大,尤其当外侧轮轨界面存在低黏着接触状态时影响更大;通过润滑适当减小内侧轮轨摩擦因数,同时保持较大外侧轮轨摩擦因数可有效减小脱轨系数,提高车辆横向运行安全性;内外侧轮轨磨耗指数主要由所在侧轮轨黏着状态决定,且随曲线半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列车动力学和道岔动力学理论,建立可考虑整体道床12号交叉渡线道岔钢轨型面变化的列车-道岔耦合动力学计算模型。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动车组和货车以50 km/h侧向通过该交叉渡线道岔时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动车组和货车通过时轮轨力、脱轨系数、减载率、轮轴横向力、车体振动响应有所不同,但均满足安全舒适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具有独立轮轻轨列车的脱轨问题及轮缘侧面磨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具有独立轮转向架的低地板面轻轨列车所发生的脱轨问题和轮缘严重磨耗问题,从轮轨系统的基本关系出发,分析了传统刚性轮对与独立轮对的导向机理和特点,建立了具有独立轮特点的计算机仿真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计算模拟了实际脱轨现象,并对各种可能导致脱轨和轮缘磨耗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可以控制的因素,如踏面外形、轮轨润滑、运行速度、护轨间隙等进行了综合治理,使轮轨磨耗大为降低,抑制了脱轨事故,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设计、运用和维护3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提高脱轨安全性和轮缘减磨的系统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图像技术在脱轨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轮轨接触团像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其在南津浦线货物列车脱轨试验中的应用,讨论直线段货物列车脱轨特点以及抬高一股钢轨对抑制直线段货物列车脱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川黔线小半径曲线上货车两次脱轨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志宏 《铁道车辆》1995,33(3):42-44,40
通过对两件典型的小半径曲线车辆脱轨事故的分析,从车辆构造特点,轮轨关系等方面探讨脱轨原因,找出共性因素,并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迫导向转向架作为重载货车转向架选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货车转向架的轴重后,如何使轮轨动力作用的增加尽可能小,是目前重载货车转向架选型的重要关注点。本文在回顾我国货车转向架的发展历程之后,提出一种可供选择的重载货车转向架结构型式-迫导向转向架,从减轻轮轨动力作用等方面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