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汪乐  王涛  宋磊 《隧道建设》2018,38(12):2006-2012
地铁明挖车站和市政桥梁合建时,为同时满足2种不同类型构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需对其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分析研究,以采取合理可行的结构形式。依托成都地铁白佛桥明挖车站与其上部市政桥梁的建设,总结国内类似工程经验,根据工程特点确定桥梁承台与地铁车站顶板进行固结连接,桥梁跨度与地铁车站框架柱跨进行匹配,同时桥墩避开地铁车站端头井、换乘节点等复杂结构受力区域进行布设; 建立三维荷载-结构模型,计算分析上部桥梁荷载对地铁车站结构构件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并根据计算结果,对桥墩影响范围内的车站顶底板和侧墙的厚度及配筋进行增强,桥墩轴线下方的地铁车站框架柱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以满足合建结构的承载能力、变形、裂缝控制等要求。另外,选取LS-DYNA软件,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对合建结构进行抗震计算分析,计算结果显示: 车站板、墙、梁等构件在支座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各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强度及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规划市政桥梁与地铁线路(车站)空间叠加利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因此市政桥梁与地铁线路(车站)合建的设计研究也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某市政跨河桥梁与地铁地下车站合建实际工程设计案例,对该类合建结构方案选择的影响因素、总体设计及细部设计进行探讨研究,结合该合建结构成功的建设运营情况,总结出市政跨河桥梁与地铁地下车站合建结构的设计经验,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设计思路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赵月 《隧道建设》2015,35(5):439-442
文章依托厦门市地铁1号线与2号线换乘车站(吕厝站),对城市桥梁下设置地铁车站的设计思路进行阐述。为了解决桥梁墩台集中力对地下车站结构不利影响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合建结构体系受力及抗震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匹配孔跨、结构固结、加强地铁车站立柱、柱下设置桩基等措施,解决地铁车站在桥梁基础集中荷载下的结构受力、沉降控制、结构抗震等问题,以期能为今后类似车站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广东博罗大桥加固后的静载试验.借助桥梁专用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仿真模型,对桥梁在试验荷载下结构实测挠度及应变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判断该桥梁结构加固后是否满足设计荷载要求,对桥梁后期运营及养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桥梁影响线的有限元简化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明 《东北公路》1998,21(4):44-47,24
结构分析中可以采用一些有限元分析程度直接按所需工况计算内力,对于工况简单的某些静荷载结构这种方式尤为有利,但对于需要考虑动荷载的桥梁结构许多时候仍然需要朋和影响线来进行分析,本文采用了一种方法可以利用一般有限元分析的程序计算桥梁影响线。  相似文献   

6.
《公路》2021,66(10):191-196
为积极践行绿色施工理念,减少占用施工临时用地,珠海市洪鹤大桥工程HHTJ1标利用既有桥梁作为混凝土小箱梁的预制场地。因小箱梁预制施工荷载较大且存在偏载的情况,为掌握既有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确保既有桥梁结构安全,同时满足预制小箱梁施工对场地的要求,采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既有桥梁结构的强度及刚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既有桥梁结构在自身荷载及混凝土小箱梁预制施工荷载的作用下,混凝土结构为全截面受压状态,结构强度及刚度处于规范允许范围,其承载能力满足混凝土小箱梁预制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7.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由于其简明实用的特点,已经成为近年来评估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非线性反应的普遍方法。它的优点是比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计算量小,便于工程应用。该文将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扩展到桥梁结构,使用均匀分布和振型荷载叠加,两种水平荷载分布方式,计算了一座实际桥梁结构的非线性反应,并与时程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一阶振型在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一般的桥梁结构,该方法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广西全兴高速公路屏山渡湘江大桥荷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载试验是新建桥梁鉴定验收的重要手段.文中阐述了屏山渡湘江大桥荷载试验的目的、加载方案设计、测点布置及测试成果,通过静动载试验鉴定该桥的实际承载能力、结构刚度、动力特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为大桥的运营和养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服役桥梁评估荷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服役结构的特点,对服役桥梁的评估荷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服役桥梁评估荷载的分析依据、分析信息基础和预测方法,可供设计、科研和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总体设计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位于微弯分汊型河段,为公路6车道铁路4线的公铁两用桥,根据通航要求,南汊为主航道,采用跨度504 m的钢桁梁斜拉桥结构,北汊需布置跨度80 m的桥梁结构。从减少拆迁量和用地、合理利用桥位资源的角度考虑,大桥选择采用铁路公路两用桥方式。经济分析表明,南汊大跨桥梁合建、北汊中小跨度桥梁分建为经济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铁路大跨度下承尼尔森体系钢管混凝土提篮式系杆拱桥造型美观,可一孔简支、主桥短,建筑高度低、跨越能力强,结构的竖、横向刚度大,适应整体桥面、对轨道的应对性能好,造价经济,施工养护方便,设计成系列孔跨应用到铁路客运专线前景广阔,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李黎 《桥梁建设》2006,(Z2):61-64
由于受附近车站和隧道的高程控制,铜九铁路在以小角度跨越318国道时,不得不采用建筑高度低的大跨结构桥梁,为了同时满足一跨跨越318国道和不抬升隧道、车站的高程的要求,采用了建筑高度低、刚度大的(40 64 40)m单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槽形梁结构,介绍该结构的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13.
闵浦二桥是一座公轨两用一体化双层特大桥,主桥为独塔双索面双层斜拉桥,是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公轨两用双层斜拉桥。该文主要介绍主桥设计构思及技术创新点,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斜拉桥铁路桥面采用纵横梁体系的混凝土结合桥面板、有碴桥面、结合桥面板处于空间受力状态.针对铁路纵横梁体系的静活载效应、混凝土道碴槽板的弯曲应力及局部关键区域的受力行为进行专项模型试验,研究结合桥面系的力学行为、应力分布规律及应力传递路径等关键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该桥铁路桥面采用的纵横梁体系混凝土板结合桥面系受力合理、响应明确,结构应力及刚度满足规范要求;卸载后残余应变、位移很小,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混凝土道碴板未发现可见裂缝;结合桥面系的受力性能良好,设计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5.
人行索桥合理结构形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适合山区人行索桥的合理结构形式,通过对目前大部分山区人行索桥安全隐患及事故的调查,并对悬索桥和索道桥进行理论计算和对比分析,提出索桁结构概念。索桁桥结构由上主缆、下桥面缆索及吊杆组成,通过在空载下张拉下桥面索形成一个类似桁架结构的空间体系。通过对索桁桥、悬索桥、索道桥3种结构形式的对比分析可知,在山区修建人行索桥采用索桁结构体系是比较合理的,索桁桥可以降低活载挠度,节省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6.
涂雪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4):194-199,206,5
桥梁位移评价是利用测量手段,对桥梁各控制断面的位移变化进行监测,并绘制相应的位移影响线或变形曲线,以检测各控制部位位移状态,从而以此总体评估桥梁结果的刚度、营造状态和耐久力。该文从预测模型的建立与位移评估的流程,介绍了桥梁结构恒载状态位移评估的方法,并以宁波招宝山大桥为实例作了分析。该方法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7.
根据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及周边的地形、地物、地质特点,研究适用于跨越各等级道路的高铁结构物解决方案,包括常用跨度简支梁和变高连续梁、等高连续梁、连续刚构、刚架桥、(异型)框架桥、下承式拱桥等高铁桥跨结构物.针对不同规模的道路障碍物,提出可供选择的常用跨越结构物适用原则,为其他类似铁路工程的涉路跨越结构的方案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平台匝道桥下部构造均采用桩、柱一体结构,采用搭设栈桥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栈桥工程处于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中,属于重要的临时结构,需降低工程风险,确保安全使用。介绍栈桥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等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介绍某平列式公铁两用大桥静载试验情况,并结合ANSYS空间有限元模型,将试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值和规范值进行分析比较,对其承载能力和安全运营条件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在单独列车荷载的作用下,桥梁整体工作状态较好;在有汽车荷载的偏载作用下,整体工作性能降低;为确保安全,公路应严格限制汽—13级荷载通行。  相似文献   

20.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桥钢梁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伟 《桥梁建设》2008,(1):4-7,22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桥为双塔三索面钢桁梁斜拉桥,首次采用了3片主桁、三索面的结构形式.该桥设计中研究确定了铁路多线荷载加载等新技术.介绍该桥钢梁的设计要点、结构设计及主要专题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