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8名卸车作业工人于1984年7月5日10至12时在某车站两节车上搬卸碳酸氢氨化肥。两节车厢在发货站曾装过空电石桶,致使车厢底上的有10~30cm厚的灰色粉末。车厢内作业时,天气炎热(室外温度35℃),绝大多数工人未穿长衣裤和袜子。卸货人员在工作1小时后相继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胸闷、蹩气等中毒症状,同时暴露部位皮肤发红,痛痒难忍,坚持完成卸车任务后,工人们用水冲洗痛痒皮肤,即出现皮肤大片剥落灼伤。 18名工人立即送往县医院治疗。其中13人在事故发生后18小时内,先后给予5%葡萄糖盐水加维  相似文献   

2.
水溶性涂料是一种用水代替有机溶剂,以合成树脂取代植物油类的新型涂料;具有低毒、无害、不爆炸、经济便利的优点,是当前国內外涂料发展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在改善工人劳动条件,预防苯中毒的发生与发展方面有着可喜的效果。北京铁路局在改善油漆工人作业条件方面从50~80年代做了不少工作,先后使用了油漆防毒口罩、靜电喷漆、电泳涂漆,高压无气喷漆等;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始终不能彻底解决苯对工人的危害。30年来虽然苯中毒病例很少,曾不断出现油漆作业工人贫血及血像下降的情况。为了彻底解决油漆对作业  相似文献   

3.
中国漆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涂料,从事生产和使用接触它的人也不少,在人群中常见对中国漆有特殊敏感的人,一旦接触或偶然暴露皮肤往往可发生皮肤炎症,可有局部及全身症状。我院曾因接触中国漆而引起70例接触性皮炎,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概况本院油漆车间曾用中国漆作涂料,涂刷实验桌、膳餐桌台面等。漆干后没有貯存放置,即投入使用,先后发现70名工人、学生发生接触性皮炎,其中男性66人,女性4人;最大年龄35岁,最小年  相似文献   

4.
工业上应用汽油和有机溶剂非常广泛,由于各种有机溶剂种类不同,对接触者的皮肤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在我单位多年来没有得到解决。如钳工经常接触汽油、煤油、机油和各种有机溶剂,油工接触各类型的油漆,组装工人的浸泡、洗刷零件都要接触不同的有机溶剂,致使工人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干燥、脱皮、裂口和过敏等症状。严重者到  相似文献   

5.
郝氏小体是红细胞受毒性物质作用在细胞浆内产生的变性珠蛋白,它是红细胞破坏的前期现象。有资料报道,接触苯胺、硝基甲苯、硝基甘油等化合物可以导致血红蛋白变性,但尚无资料报道长期接触混合苯类的油漆工人能否也引起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变性,这是本文通过134例油漆工人血细胞检查  相似文献   

6.
有机毒物苯,有类似电离辐射的作用,直接干扰人体细胞DNA的复制,引起细胞染色体的损伤并有导致白血病的作用。为了解混合苯作业工人在染色体结构上的改变,本文对83例从事油漆作业的工人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检查,旨在引起人们对油漆作业工人因长期接触混合苯而导致染色体畸变,同时应在预防措施上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我区大多数工厂均有油漆作业点、油漆工人数相当多。以往对油漆工进行职业性体检时,均以苯接触作业对待,主要检查有否苯中毒。由于劳动保护工作的加强,对苯的毒性有较充分的认识以及苯的来源短缺等原因,各种油漆所用的有机溶剂及稀薄剂已有了很大变化,总的趋势是苯的含量逐步减  相似文献   

8.
为了防止焊接作业时有害气体、粉尘、紫外线、辐射热等危害,工人穿戴防护服进行作业,由此使身体活动不方便,尤其夏天遭受到比较热的负担,为此作者报告了焊接工人的疲劳自觉症状调查结果与工作时间、体温、心率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80年8月,某重型机械制造工厂的焊接工人40名,年龄22~46岁,在一个星期内进行工前、工后  相似文献   

9.
铸造接尘工人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47名男性不吸烟铸造接尘工人及297名男性不吸烟对照工人进行了肺功能检测及呼吸系统症状的询问调查,并进行了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的分析。结果表明,接尘组肺功能(V87.5、V75、V50)显著低于对照组,呼吸系统症状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接尘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铸造粉尘确能引起接尘工人呼吸系统的损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近期我管区内发生了8名工人急性TDI中毒,其中一名当即出现了抽搐、意识丧失。均住院治疗,部分病人出现了脑电图和肌电图异常改变,经对症治疗,半年后随访,4名脑电图异常者,仍没有恢复。8名中毒者,除表现了TDI的刺激和致敏症状,部分患者出现了神经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锰对冶炼工人肝功能的影响,对某厂70名冶炼男工和24名对照男工的主观症状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碱酯酶活性和麝香草酚浊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作业环境空气中MnO2几何均数为0.65mg/m^3,两组工人的自觉症状主拆率未风显著性差异,上述肝功能指标的均值和异常率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报道环氧树脂砂浆(胶泥)[下简称环氧]作业对工人健康的影响。它可引起神衰综合征、粘膜刺激症状、皮炎、角膜损害;又可使人体细胞遗传效应改变;并可使全血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脫离接触可恢复,可望作为环氧中毒的接触指标。环氧树脂毒作用主要来自环氧氯丙烷单体以及添加剂乙二胺等。应用环氧进行大埧混凝土缺陷补强,其力学性能良好,但作业工人自觉症状明显。鉴此,我们对108名接触环氧的工人和59名未接触环氧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电力机车的制造过程中,以甲苯为主的有机溶剂作为各种绝缘漆和油漆的稀释剂,其用量随着铁路动力电气化的发展而日益增加。研究有机溶剂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已成为铁路劳动卫生中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探索苯系物对接触工人健康的影响,以便进一步采取防护措施,改善其劳动条件,我们对永济电机厂和田心机车厂制造电机和元件等车间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并对接触苯系物的工人作了详细的健康检查,兹将调查结果报导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 受试对象:毒物接触组和对照组共256人。接触组包括线圈、磁2、磁3、浸漆、元件和油漆  相似文献   

14.
三硝基甲苯作业工人健康状况前瞻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铁局所属40名三硝基甲苯作业工人为对象,对其1983年与1996年健康监护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硝基甲苯作业工人仍有神经衰弱样症状和呼吸系统症状,白细胞总数降低,肝大检出率及三硝基甲苯性白内障检出率仍较高。提示,应加强对三硝基甲苯作业工人的动态医学监护,早期发现三硝基甲苯作业工人健康损害征象,更好地促进其健康。  相似文献   

15.
铬矿渣粉是制造玻璃的原料,其化学成份为CaO25~35%,MgO27~31%,Fe_2O_310~20%,Al_2O_33~10%,Cr_2O_34~6%,SiO_26~10%,具有强硷性,100~180目的粉末。 1987年5月铁路某车站发生一起有铬矿渣粉引起的中毒事件,13名工人收卸一车(61吨共1220包)铬矿渣粉,由于运载和包装不严,卸车时粉末撒漏飞扬,浓度很大,又当时气温较高(35℃),工人虽均戴有普遍纱布口罩,可卸到约一半时,工人均减呼吸紧迫,喉、鼻受刺激难受,头晕、咳嗽、恶心,重者呕吐,腹痛,似重感冒症状。经医院检查:眼睑、喉头轻度充血外,手、脸皮肤无异变,心(一),肺透视(一),血、尿常规未见异  相似文献   

16.
一、事故与调查 87年4月13日两名青年工人入“214”罐内检修管路,不足20分钟工人先后出现咳嗽、胸闷呼吸不适等症状而出罐,刚出罐口其中一人就呕吐,立即送西安市卫生防疫站诊治,确诊急性氮氧化物中毒。30小时后住进工人疗养院治疗。在这期间病人又出现头痛、头昏、胸痛、咳嗽加剧,呼吸增快。胸片发现气管有明显急性刺激症状,肺部纹理增粗。经二十二天治疗,没有出现其它异常,康复出院。“214”罐体是盛运液体燃料(N_2O_4)专用铁  相似文献   

17.
前言静电喷漆是一项先进的防锈底漆、面漆装饰的喷涂工艺,它具有控制漆雾飞散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油漆质量等方面的许多优点。浦镇车辆工厂对客车外墙板的油漆喷涂采用了大型龙门式自动高频静电喷漆,使油漆工艺实现了机械化。为了解高频静电喷漆的卫生学意义,从而全面推广,由南京市卫生防疫站、南京铁路卫生防疫站、浦口区卫生防疫站、南京铁道医学院以及江苏新医学院等单位组成调查组,在浦镇车辆工厂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依靠工人、技术人员、对高频静电喷漆进行卫生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1986年11月7日,指导司机、司机、付司机3人,在乘务途中用内燃机循环冷却水煮面条,加入一些紫菜和白菜,而挂面、紫菜和白菜都比较新鲜,食后3小时发生中毒。 1987年8月24日,又有司机1名、付司机2名,在乘务途中就餐时,饮用了该循环冷却水,每人约300~500ml,服后2.5小时出现中毒症状。临床表现:6例均有恶心、呕吐、头疼、四肢  相似文献   

19.
铅作业工人下运动神经元的电生理学研究获得的结果非常不一致,一些作者对没有神经病学症状的铅作业工人研究发现了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某些改变,而另一方面对显示有神经疾患临床证据的铅作业工人进行一些调查又没有发现任何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为此,作者选择了一个电池工厂的94名男性铅作业工人,进行了有关早期铅中毒的神经病学和生物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最近认为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及六甲撑二异氰酸酯(HDI)有交叉过敏。调查24名工人,均接触过TDI,其中14名接触过MDI和6名接触过HDI。16名工人对TDI过敏,其中8名工人包括4名以前未接触过MDI的对MDI有过敏反应。9名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