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主要推证缓和曲线弧长基础方程的形式,介绍缓和曲线弧长的迭代求解方法,分析缓和曲线弧长方程的定位应用方法,说明弧长基础方程及其应用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2.
反向缓和复曲线中插缓和曲线的连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反向缓和复曲线中 ,按确定圆曲线的要素、计算中插缓和曲线要素、定向中插缓和曲线的步骤 ,实现中插缓和曲线与圆曲线准确连接的新方法。该方法思路清晰 ,具有一次计算就可以实现准确连接的优点 ,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在反向缓和复曲线中,按确定圆曲线的要素、计算中插缓和曲线要素、定向中插缓和曲线的步骤,实现中插缓和曲线与圆曲线准确连接的新方法.该方法思路清晰,具有一次计算就可以实现准确连接的优点,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公路缓和复曲线的中插连接,提供拟合安置参数的模式和方法,最后说明公路缓和复曲线的连接参数应用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5.
同向缓和复曲线数学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张坤宜 《公路》1999,(9):21-26
探讨同向缓和复曲线的数学模型,分析同向缓和复曲线圆心坐标及圆心角的计算公式和“中插缓和曲线,线段的连接问题,同时试验以拟合安置方式密切连接”中插缓和曲线“线段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缓和复曲线定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有关现今路线工程技术领域和测绘技术领域研究缓和复曲线的情况,说明测绘人研究缓和复曲线的基本特点和作用,利用试验数据澄清某些错误观点和弊端,最后评述弧长方程法的基本研究效果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路缓和复曲线的中插连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探讨公路缓和复曲线的中插连接,提供拟合安置参数的模式和方法,最后说明公路缓和复曲线的连接参数应用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8.
复曲线中间缓和曲线插法通解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张作容 《公路》1991,(3):10-13
两个同向且半径不等的圆曲线直接相接,中间不插直线段,这种曲线称为复曲线。由于两圆曲线半径不等,且两端设有缓和曲线,内移值不相等,因而在两圆曲线接口处平面上错开一段距离,曲率半径突变,外侧纵断面上超高也发生突变。因此两圆曲线中间必须用一段缓和曲线连接起来,这个问题的解,已见到的有:①《铁路曲线测设用表》(第三册);②童大埙著《铁路曲线与土方》。前者是一种误解,后者是一种特解,要求三段缓和曲线等长。本文导出这个问题的通解以及中间缓和曲线的测设方法并附实例。  相似文献   

9.
高等级公路匝道缓和复曲线的检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缓和复曲线的套切特征入手,介绍高等级公路匝道曲线中缓和复曲线线型结构检验与坐标检验的全过程,说明采用二次浮动拟合获取缓和复曲线标准坐标的方法,同时以应用实例说明检验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高速公路和城市立交的大量修建,路线线形标准的不断提高,曲线形桥梁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我国以往的曲线型桥梁数量少,结构简单,施工时多采用现场浇筑,设计人员在曲线分析和计算中,大都采用近似方法试算解决,工作效益低,设计质量难以保证,尤其是在立交匝道上的缓和曲线桥梁,曲线的分析颇为复杂,使设计人员感到棘手。本人在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对缓和曲线桥梁的曲线特征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推导出考虑到桥梁内外缘和内缘加宽等因素的参数方程,从现论上解决缓和曲线桥的曲线分析和计算问题。目前我院已就此内容,在IBM微机上开发计算程序,届时程序的使用将会对曲线桥梁的设计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缓和曲线在公路平曲线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缓和曲线是构成公路平曲线的重要线形要素,为了获得较好的平面线形,则要合理应用缓和曲线,文中就公路缓和曲线的应用条件和注意事项加以叙述,以求得平面线形设计的合理、连续、均衡性。  相似文献   

12.
该文阐述了缓和曲线在城市道路平面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分析了缓和曲线的应用原理和设置作用,同时对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依据和确定方法进行探讨,并以工程实例说明在道路平面设计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缓和曲线。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平面线形中圆曲线前后设置回旋曲线已广泛使用,因为这样可以增强交通安全、增加道路美观、改善视距和提高驾驶舒适性。然而竖曲线的设计仍然采用抛物线直接与直线段相切的方法(不设过渡段),该文介绍一种用三次多项式拟合的竖向缓和曲线,布置在抛物竖曲线前后,文中给出了求任意点的高程、余率、曲率以及与原切线的偏移值的详细的数学公式和求导方程。缓和竖曲线的最小长度是根据行驶舒适性标准推导出来的,最后,副县长两个实例对缓和竖曲线的设计做了描述和说明,缓和竖曲线的这个新概念,和回旋水平曲线十分相似,在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4.
不完全缓和曲线的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公路设计中经常使用的不完全缓和曲线的特性,给出不完全缓和曲线要素-转角、切线长、外矢距计算方法和公式。最后导出测设不完全缓和曲线的坐标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道路新型缓和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汽车行驶力学理论出发,研究以回旋线为特例的新型缓和曲线--回旋曲线族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论证了回旋曲线族作为缓和曲线符合道路行驶力学特性,对各种地形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作为一种新的缓和曲线设计方法应用于道路线形设计中。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平面线形中圆曲线前后设置回旋曲线已广泛使用,因为这样可以增强交通安全、增加道路美观、改善视距和提高驾驶舒适性。然而竖曲线的设计仍然采用抛物线直接与直线段相切的方法(不设过渡段)。该文介绍一种用三次多项式拟合的竖向缓和曲线,布置在抛物竖曲线前后。文中给出了求任意点的高程、斜率、曲率以及与原切线的偏移值的详细的数学公式和求导方程。缓和竖曲线的最小长度是根据行驶舒适性标准推导出来的。最后,用两个实例对缓和竖曲线的设计做了描述和说明。缓和竖曲线的这个新概念,和回旋水平曲线十分相似,在道路纵断面线形设计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采用极坐标法测设带缓和曲线的复曲线边桩问题,推导了各边桩的坐标计算公式。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分析缓和曲线设置的必要性和作用,基于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缓和曲线的规定和国内外关于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机理,探讨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缓和曲线规定的适用性。通过对现行规范有关缓和曲线规定的分析,并结合设计中积累的经验,提出相对现行规范规定而言更具指导意义和操作性的缓和曲线应用方法,以期实现路线线形的设计更科学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缓和曲线的计算原理,推导出已知缓和曲线参数和缓和曲线上一点(包括该点坐标、曲率半径和切线方位角)求其它任意点的计算公式。同时也推导出缓和曲线偏置线的参数方程。文中介绍的计算方法,可广泛应用于道路CAD的开发和道路设计与施工放样  相似文献   

20.
缓和曲线设计的新法—等代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和曲线的设计是公路路线,互通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由新的角度,从分析回旋曲线的性质入手,利用回旋参数A=√2/2时回旋曲线的特征进行缓和曲线的设计,从而找聘种设计缓和曲线的新方法-等代曲线法,并利用高等数学的有奖理论对该方法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