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硬变患者容易并发细菌感染,其中自发性腹膜炎最为常见。国内报告,合并急性腹膜炎或腹水感染者,3.1—30%不等。因其常与菌血症并发,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故国外有人称为“综合征”。临床症状可以不典型、不显著,因而容易被忽略而漏诊。但其预后多较凶险,可导致低血压,中毒性休克,肾功衰竭,肝昏迷等,并每致死亡。另外,有报告认  相似文献   

2.
自从FDA公布含有马兜铃酸(aristolochinc acid)的中草药引起的肾脏毒性的通告以来,国内外中医药界对此产生广泛关注。马兜铃酸又名木通甲素,广泛存在于马兜铃科植物中,近年发现,马兜铃酸能损伤肾小管及间质,具有肾毒性和潜在的致癌作用,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中国药典》2000版收载含有马兜铃酸中药材的制剂有14种,这些制剂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
肝硬变患者容易并发细菌感染,其中自发性腹膜炎最为常见。国内报告,合并急性腹膜炎或腹水感染者,有3.1-7.3-10-30%不等,合并结核性腹膜炎者亦达5.5%。因其常与菌血症并发,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故国外有人称为“综合征”。临床症状可以不典型、不显著,因而容易被忽略而漏诊。但其预后多较凶险,可导致低血压、中毒性休克、肾功衰竭、肝昏迷等并每致死亡,孟宪镛等报告21例,其中14例于治疗1—5天后死亡;尤大钰等报告34例,其中30例于感染后平均33天内死亡。另外,有报告认为该症对抗菌素的反应良好。因此有必要提高对这一并发症的认识和警惕,以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采用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的特异性抗哇巴因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20例肾功正常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内源性哇巴因(Endoge-nousouabain,EO)水平进行测定。发现肾功正常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E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有高血压的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EO水平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组。结果表明EO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及肾性高血压的产生和维持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了 31例慢性肾功不全患者及 2 6例血液透析( HD)患者血透过程中血清一氧化氮 ( s- NO)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 :慢性肾衰患者 s-NO水平明显升高 ( P <0 .0 0 1 ) ;合并高血压组 s- NO水平低于无高血压组 ( P <0 .0 5 ) ;HD过程中 s- NO浓度逐渐下降 ,HD2 h、HD4h与透析前比较差别显著 ( P <0 .0 0 1 ) ;透析过程中血压升高与 s- NO下降有一定关系。结论 :慢性肾功衰竭患者 s-NO水平升高可能与肾功能明显减退有关 ;HD能清除硝酸盐 ,透析中 s- NO下降可能是导致透析中血压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维生素E、维生素C、β 胡罗卜素、丙丁酚及微量元素硒这五种抗氧化剂对抗Cu2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LDL)的作用进行对比 ,筛选出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较强的抗氧化剂。方法 采用Cu2 +氧化修饰LDL ,以丙丁酚为阳性对照 ,比较各种抗氧化剂干扰硫代巴比妥酸物质 (TBARS)生成的量和琼脂糖凝胶电泳迁移率 (REM )的大小。结果 一定浓度的这五种抗氧化剂在 8h内对LDL的氧化修饰均具有抑制作用 ,维生素E和硒的抗LDL氧化率(65.5% ,63.4% )显著高于丙丁酚 51 .1 % (P <0 .0 5) ,而维生素C和 β 胡萝卜素的抗LDL氧化率 (30 .7% ,2 6.3% )显著低于丙丁酚 (P <0 .0 5)。比较其抗氧化强度 ,依次为维生素E >硒 >丙丁酚 >维生素C >β 胡萝卜素 ;维生素E与硒联合应用的抗氧化率为 57.6% ,明显高于单独应用时的 37.3%和 2 3.7%。结论 维生素E和硒是抑制LDL氧化修饰的优选抗氧化剂 ,二者联合使用有叠加效应 ,能更有效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着重介绍Tenckhoff氏管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慢性肾功衰竭、尿毒症的插管方法、操作要点、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的防治等,並附8例临床资料分析,以供开展这一疗法时参考。材料、方法和结果一、病例选择:本组选择8例确诊为慢性肾炎尿毒症的住院病人,其中1例合并肾盂肾炎。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为  相似文献   

8.
IgA肾病25例,占同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41.7%。肾组织病变损害程度分Ⅰ-Ⅴ级,呈Ⅳ级以上重度损害者占28%。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者占32%,重度蛋白尿(>3.5g/d)者占40%,呈肾病综合症表现者占36%。本文病例肾活检距发病时间较短,平均为16.5个月,没有1例发生肾功衰竭,其原因可能与检查诊断较早,治疗及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有些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影响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利用或增加其排出量,如不及时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就会导致维生素缺乏病。本文通过一些实例,对药物与维生素缺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供临床药参考,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妇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贫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到2016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产检的孕妇(孕周≤12周)4 532例,剔除已诊断的贫血孕妇,对观察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并随访5次至孕妇分娩。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将本次随访期间新发贫血的383例作为病例组,按照1∶2频数匹配,随机抽取年龄(±2岁)、孕期居住地基本相同的766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孕妇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贫血的相关性。结果在383例新发贫血孕妇中,71.5%的孕妇血清25(OH)D浓度低于50.0nmol/L,而对照组为60.1%,两组维生素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50~75nmol/L血清25(OH)D组孕妇相比,<30、30~50nmol/L组妊娠期贫血的发生风险均增加。通过校正混杂因素后,孕妇血清25(OH)D浓度<50nmol/L时,较50~75nmol/L组孕妇发生贫血风险增加74%(OR:1.74,95%CI:1.27~2.38)。结论维生素D缺乏与妊娠期贫血显著相关,应该重视妊娠期妇女维生素D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正> 我院自1960年用大量维生素丙治疗急重型克山病获得疗效,继而证明大量维生素丙具有改善心功、增加冠脉血流等作用以来,大量维生素丙的应用日益广泛。由于维生素丙的血凝问题尚有争论,阻碍其应用范围的继续扩展。为此,我组进行大量维生素丙对凝  相似文献   

12.
<正> 由于我国人D(Rho)血型抗原阴性者仅有3/1000,故D(Rho)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在临床上少见。而由盐水性抗D抗体引起者国内尚未见报道,但其重要性不应忽视。自从史、唐等人报道类B抗原以来,对解决配血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有所启示。我们在协助外院工作中曾遇到一例盐水性抗D抗体。因患者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在盐水介质中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不同疾病状态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25(OH)D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慢性HBV感染者2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7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6例),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肝功、凝血及乙肝病毒学标志物并对肝硬化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计算肝脏纤维化FIB-4评分等。结果①慢性HBV感染者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14.37±7.18)ng/mL,低于正常对照组[(23.60±6.20) ng/mL,P<0.05],其中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25(OH)D水平[(11.20±5.99)ng/mL]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22±6.84)ng/mL,P<0.001]和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7.16±7.55)ng/mL,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血清25(OH)D与ALB水平均呈正相关,与PT水平呈负相关,肝硬化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与FIB-4评分呈负相关;③在肝硬化Child-Pugh C级的患者中血清25(OH)D缺乏者占91.9%,Child-Pugh B级的患者中血清25(OH)D缺乏者占81.6%,Child-Pugh A级的患者中血清25(OH)D缺乏者占67.1%;④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FIB-4评分≥1.45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代偿的可能性大;血清25(OH)D水平<20 ng/mL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发生肝硬化失代偿的可能性大,肝脏病变程度重。结论维生素D缺乏在慢性HBV感染者中普遍存在,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尤为显著;血清维生素D水平可作为评估慢性HBV感染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肾炎时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小动脉的痉挛,而导致各系统各内脏不同程度的缺血性损害,进一步引起相应的功能损害,表现为全身性疾病。从本组球结膜微循环的检查、肺—肾血流图的检查及同位素肾动态检查等,都有一致的异常改变,也都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肾功,有较大的意义,还可指导用药。所以肾炎时扩张血管类药物的应用及中医活血化淤的原理是符合病理生理的。我们的工作刚开始,观察的病例较少,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拟今后改进提高,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正> 血液透析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肾功衰竭和某些药物及毒物中毒,尤其是对巴比妥类中毒疗效更为显著。81年3月24日,我院内科曾用血透析等综合疗法治愈一例戊巴比妥钠中毒呼吸停止达54小时患者,现报告如下: 患者阮××,男,24岁,住院号133406因服戍巴比妥钠102片(10.2g)5小时,昏迷4小时之主诉入院。5小时前患者自服戊巴比妥钠102片,昏迷4小时来门诊,查体时呼吸停止,当即气管插管,用呼吸器维持  相似文献   

16.
<正> 1861年Crooks发现了铊元素。此后不久,这种阳离子对人类及动物的毒性即被认识到。19世纪后期,铊盐己被用于治疗人类的结核病,癣及淋病。但使用后引起的致死性危害,限制了铊的应用。铊这种毒性较强的重金属,能引起人类及动物多系统的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哇巴因对大鼠肾皮质Na+-K+-ATP酶活性及多巴胺D1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哇巴因组[27.8μg/(kg·d)哇巴因腹腔注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1mL/d腹腔注射),每周测量鼠尾动脉血压,共5周.于第3、5周后分2批处死动物,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大鼠肾皮质Na+-K+-ATP酶活性,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观察肾皮质中多巴胺D1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大鼠腹腔注射哇巴因3周后,两组血压无显著性差异,但哇巴因组大鼠肾皮质Na+-K+-ATP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1),多巴胺D1受体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5周后,哇巴因组大鼠血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哇巴因组大鼠肾皮质Na+-K+-ATP酶活性进一步增高(P<0.01),多巴胺D1受体mRNA表达进一步减低(P<0.01).结论 长期小剂量外周注射哇巴因可使SD大鼠血压持续升高,这一作用与肾近曲小管Na+-K+-ATP酶活性增加引起水钠潴留有关,多巴胺D1受体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8.
移植肾排异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肾穿刺活检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与肾活检在移植肾排异中的作用 ,评估无创性CDFI对移植肾术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9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行CDFI检查并参照病理诊断 ,对二维图像、彩色血流图、血流频谱及阻力指数 (RI)、搏动指数 (PI)、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比 (S/D)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排异组的RI值为0 .77± 0 .0 5 ,PI值为 1.4 7± 0 .33,S/D为 4 .0 1± 1.33;慢性排异组的RI值为 0 .72± 0 .0 7,PI值为 1.2 2± 0 .5 1,S/D为 2 .90± 1.0 1,两组RI值、PI值、S/D明显高于正常组 (RI值 0 .5 7± 0 .0 7;PI值 0 .87± 0 .2 8;S/D为 2 .33± 0 .4 2 )。手术后早期急性排异患者CDFI可靠评价移植肾低灌注 ,RI <0 .72。结论 CDFI监测移植肾后的排异反应快速 ,准确无创 ,可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在高脂血症引起的肾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n=20)和高脂喂养组(HF,n=20),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分别于4、8、12、18周时各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观察血脂、24h尿蛋白、肾组织病理改变;TUNEL方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肾组织GRP78 mRNA和CHOP mRNA的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HF组血脂水平、GRP78 mRNA及蛋白的表达在4、8、12、18周时明显增加(P<0.05);而24h尿蛋白、肾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及CHOP mRNA的表达在8、12、18周时明显增加(P<0.05).结论 内质网应激通过CHOP途径参与了高脂血症引起的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20.
Phenaglycodol(Synphoril,propandiol的衍化物)化学上与其他分子中含氮的镇定剂不同。动物实验表现极小毒性。在临床症状主要为焦虑及惊悸的病人,在固执状态神经官能症病人以及醇中毒病人戒断现象时均有效。其作用机制一般认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