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诚 《汽车与配件》1999,(14):32-32
西欧的汽车市场越来越受到来自东欧进口的压力。新的汽车制造厂在东欧几乎是遍地开花,这些工厂的产品不仅已能满足当地的市场需求,而且也在开始挤入西欧的汽车市场。 东欧国家目前除俄罗斯正在经历严重的金融危机外,其它国家的经济形势已经恢复,随着西方企业及技术的进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体制、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型载货汽车主导国内汽车市场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型载货汽车市场应寻找市场需求的新生长点,即中型载货汽车的专用化、农村化和中型载货汽车市场的国际化。1998年宏观经济环境较好,但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要减弱。1998年中型载货汽车消费将进一步向个体消费转化,出口力度有所加强。汽车消费政策的出台将对市场需求产生影响,但总需求仍呈下降趋势。预计需求量仅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1958年提出发展重型载货汽车以来,重型载货汽车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发展历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重型载货汽车产品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2008年之前,虽然汽车工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但汽车产品消费结构失衡严重,相当大部分的汽车涌入了城市,造成城市拥堵日益严重,而农村汽车市场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现有交通工具仍处于载货汽车、低速汽车、拖拉机、摩托车、畜力车等并存的状态,汽车市场发展一直较为缓慢.据统计,全国低速汽车总体保有量约有2000多万辆,绝大多数分布在农村地区,且近几年年产量一直维持在200万辆左右,超过了轻型载货车的年产量.  相似文献   

5.
西欧载货汽车特别是中、重型载货汽车(即GVW≥6t的载货汽车)市场一贯是世界各生产厂商争夺的热点之一。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西欧各国公路货运政策环境正在逐步走向一体化,载货汽车的市场消费结构也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它们对西欧各国特别是5个主要国家(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载货汽车市场特征必然产生较大的影响,出现了新的特点。 1.市场需求多极分化 总体上讲,在西欧各国,载货汽车只占各国商用车辆  相似文献   

6.
1999年汽车市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我国汽车市场总体形势是,汽车需求总量由适应增长转为缓慢增长,品种需求表现为高份额车型的需求量增速明显回落,低份额车型需求量由降转升;车型结构呈现由载货型向乘用型,由中间向两级,由公用型向私向型转移。  相似文献   

7.
韩林 《汽车情报》2005,(32):11-16
一、专用汽车发展势头强劲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专用汽车企业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加快了一些大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的形成,提升了专用汽车的市场竞争力。许多地方生产的专用汽车被列为当地政府重点监管产品,得到了资金上的支持,同时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方向转变。专用汽车一直处于有利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历史机遇之中。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专用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全国生产专用汽车的企业约800多家,占汽车企业总数的85%,其中专用汽车产量占载货汽车总产量的21%,专用汽车市场稳中有升,产销几乎占领整个载货市场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近年来的蓬勃发展,爱车族的新趋向让国外企业巨头对中国汽车养护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霍尼韦尔(Honeywell)在2006北京国际车展上不但展示了火花塞、滤清器、刹车片,而且还推出了各种汽车养护产品,这预示着霍尼韦尔正式拉开了其进军  相似文献   

9.
2006年元月,我国汽车出口俄罗斯市场实现“开门红”,数量高达430辆,贸易值为529.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8倍和2.9倍。“皮卡”车、轿车、载货汽车和客车仍是出口俄罗斯的主要车型,这表明我国汽车拓展俄罗斯呈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我国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和壮大,我国汽车企业已初步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和水平。加之国内市场渐趋饱和,也为我国汽车向俄罗斯市场拓展提供了推动力。一、进入俄罗斯市场三大优势凸显我国汽车进入俄罗斯市场,除了互为近邻,地缘优势突出外,市场定位、物美价廉和政策导向等方面的优势也十分明显:其一,我国汽车企…  相似文献   

10.
“十五”载货汽车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影响我国载货汽车市场的宏观背景分析 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固定资产投资、银行信贷规模、公路及城市建设以及其他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因素,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汽车工业及与其相关的产业,影响汽车市场.我国载货汽车市场运行的基本规模和特征,就是在宏观环境下的经济政策及非经济的因素影响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