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由于重型自卸车承载力大且使用工况恶劣,导致整车后悬架平衡轴总成在使用过程中平衡轴断裂、平衡轴支架产生裂纹等故障频发,严重影响客户正常使用,同时使得售后维修及索赔成本增大;该文针对平衡轴总成在使用过程中的失效模式在原有技术及结构之上,设计一种新结构平衡轴总成,从而降低平衡轴故障率,最大程度的提高平衡轴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由于重型自卸车承载力大且使用工况恶劣,导致整车后平衡悬架总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板簧支架异常磨损或断裂的故障频发,严重影响客户正常使用,且使得售后维修及索赔成本增大。该文针对该失效模式,在原有技术及结构之上,从更换材料和减小摩擦系数考虑,重新设计一种新结构板簧支架总成,从而减少支架的断裂和磨损,降低支架总成故障率,最大程度的提高支架总成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多轴平衡悬架新的结构形式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某重型专用汽车的多轴平衡悬架的3种设计方案,分析了新方案对车辆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重型专用汽车上新的多轴平衡悬架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4.
汽车悬架是衔接车桥与车架,保证车辆正常平稳行驶的系统,属于汽车的关键总成。平衡悬架中的平衡轴壳作为板簧的承载机构和载荷传递机构,在设计中对其强度及变形有较高的要求。基于某型车平衡悬架的平衡轴壳进行了静强度分析,基于分析结果给出了改进建议及结论。  相似文献   

5.
某40t重型载货汽车平衡悬架失效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RADIOSS求解器,建立了含5对接触的某40t重型载货汽车平衡悬架总成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垂直工况动态强度分析。通过仿真结果与实际产品失效形式对比表明,仿真结果有效。进而分析了产品的失效原因,提出修改贯通轴结构和截面形状、强化平衡轴和平衡轴承毂的倒角工艺、加强平衡轴支架肋板支撑等结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分析重型商用车平衡悬架系统运动学特性,在对钢板弹簧平衡悬架系统及其关键部件工作特点和运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CATIA/DMU中构建了八自由度平衡悬架机构运动学模型并对重要运动学特性进行了可视化仿真分析。同时进行了某三轴牵引车平衡悬架运动学校核试验,证明了所提出的方法和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国产中、重型载货汽车(如CA1152长轴距柴油载货汽车和CA3160自卸汽车),多采用6×4的三轴结构形式,中、后桥为驱动桥和钢板弹簧平衡悬架,见图1.平衡悬架的两端各以6个M18的大螺栓与车架连接,中部装有心轴12,上部装有纵向布置的钢板弹簧2,用U形螺栓11固定在心轴轴承毂上,悬架心轴支承在车架的悬架心轴支架上.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一种重型商用汽车用的四点支撑式双后桥平衡悬架设计方法,对该悬架的结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建立该悬架的力学模型,并推导出轴荷比公式,通过CATIA软件建立DMU仿真模型,进一步对板簧长度、平衡臂的几何尺寸及板簧布置尺寸进行优化,使轴荷比始终保持在0.88~1.14的设计目标,并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设计的关键零部件进行强度分析,以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新型重型汽车顶盖吊具,重型载货汽车平衡悬架用的橡胶支座总成,一种高安全性的汽车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相似文献   

10.
马骏昭 《北京汽车》2016,(4):9-14,32
为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建立某四轴重型商用车悬架动力学模型,并对悬架参数进行优化。模型中,在车辆结构上考虑了平衡悬架和驾驶室,在悬架力学特性上考虑了阻尼非线性。采用遗传算法对车辆悬架的刚度特性和阻尼特性进行优化,优化综合考虑了车辆在不同路面等级下以不同车速行驶的平顺性。对优化前后驾驶室处垂直加速度均方值进行仿真对比,结果显示,优化后车辆行驶平顺性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1.
由于重型自卸车承载力大且使用工况恶劣,导致整车后悬架系统中气室支架产生裂纹、断裂等故障频发,严重影响客户正常使用,同时使得售后维修及索赔成本增大;本文针对气室支架在使用过程中的失效模式在原有技术及结构之上进行优化设计,从而降低气室支架故障率,最大程度的提高气室支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平衡轴是重型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斯太尔平衡轴作为一款经典的整体式平衡轴,广泛应运于重型汽车行业。斯太尔平衡轴的结构较为复杂,分装过程繁琐,若不能严格按照装配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就会出现平衡轴漏油、轴承磨损等失效模式。由于受测量手段的约束,在平衡轴分装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如何测量出轴承轴向0.1-0.3mm的间隙,从而进一步地正确选配斯太尔技术所给的七种定位垫圈。本文从假设使用工装代替平衡轴头出发,模拟平衡轴分装过程,用测量规间接测出轴承轴向间隙,再加上理论值,从而得出定位垫圈的厚度,进行正确选配定位垫圈。  相似文献   

13.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are performed for a dual levelling valve pneumatic suspension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uspension failure on tractor–semi-trailer dynamics, using a detailed model of suspension pneumatics coupled with a truck dynamic model. A key element of failure analysis in suspensions with one or two levelling valves is determining the effect on the vehicle body roll when one or more failures occur. The failure modes considered are mainly the suspension pneumatic components, including clogged levelling valve, bent control rod, disabled lever arm, and punctured or leaking connectors and pipes. The pneumatic suspension is modelled in AMESim, with critical parameters established through component testing. Upon validating the AMESim component model experimentally, the pneumatic suspension model is integrated into TruckSim for studying the consequences of suspension failure on truck dynamic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econd levelling valve in a dual-valve arrangement brings a certain amount of failure redundancy to the system, in the sense that when one side fails, the other side can compensate for the failure. Equipping the trailer with dual levelling valves brings an additional stabilising effect to the vehicle in the event of tractor suspension failure.  相似文献   

14.
将4×2重卡底盘改制成额定托举质量为7t的清障拖车,介绍了底盘的改制方法、总布置和工作结构计算,并在配重合理布置的基础上完成了建模设计,通过CAE强度分析,校核了前后桥的轴荷分配,证明了改制方案能够满足整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对安全、减重、节能和环保的重视,重卡轻量化的需求日益迫切。车架作为重卡最大的零部件,在满足强度的同时减轻重量成为轻量化的重点研究对象。文章基于有限元法对某8×4载货车车架进行轻量化仿真分析,对优化前后的车架各零部件的安全系数及总成模态值进行对比,确认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以某重型工程车为基础,通过建立平衡悬挂受力分析模型,计算出推力杆在各极限工况下受力值的大小。结合常见推力杆实际使用故障,通过CAE辅助分析手段对推力杆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后的结构进行了扭转、拉伸、弯曲和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推力杆完全满足重型工程车在恶劣工况下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ADAMS软件,建立了某全浮式驾驶室重型卡车的整车非线性多体动力学系统模型,模型考虑了驾驶室悬置、前后悬架、转向系统、动力总成、稳定杆及附件的详细几何结构参数,以及连接处的橡胶衬套、弹簧及阻尼器的非线性特性,轮胎采用Magic Formula模型。最后利用所设计的系统对该车进行了平顺性仿真,结果表明驾驶室悬置系统能够有效地改善整车平顺性。  相似文献   

18.
重型汽车装配过程中会采用多种机械化输送技术,而重卡轮胎因为直径大、重量重等特点,通常选择辊道线进行输送。本文根据装配工艺流程,阐述辊道输送线的主要部件结构及其特点,并结合公司重卡装配线上的轮胎输送线介绍其设计与校核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妮 《汽车实用技术》2022,47(4):127-130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重卡市场保有量连年上升,客户对重卡舒适性、智能化的需求逐渐提高,整车电器零部件也就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整车电器故障问题也逐渐显现,故障率日渐上升。重卡在行驶过程中,常常因汽车线束问题导致的电器系统失效,严重威胁汽车行驶安全。文章主要从处理重卡线束磨损的经验出发,列举在售后改进过程中线束各类失效的典型模式,分析失效的原因并提出有效整改方案,极大降低线束售后金额,提高整车电器系统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