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汽车球头销总成,是售后特殊易耗件,前期整车三包里程通常三年/60000公里,目前整车包修期逐渐提高到4年/100000公里,因此对球销总成售后耐久可靠性提高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文章结合某车型开发中球头销的故障率分析,失效模式分析,CAE动态模拟,要因确认,制定对策,效果确认等方面进行逐一剖析和改进,并通过售后充分验证,球头销的售后故障率得到明显降低,12mis由2.395降低至0.29。  相似文献   

2.
周剑  何建华  张建海 《汽车电器》2014,(2):37-39,44
通过对汽车铅酸蓄电池亏电问题的分析,结合铅酸蓄电池充电工艺、充电设备、充电结果进行总结,以蓄电池、起动机、发电机为中心,以整车电器系统为分支,逐步查找出导致蓄电池亏电的根本原因。可用于指导用户正确使用车辆,防止或减少因蓄电池亏电导致车辆抛锚故障。  相似文献   

3.
从整车电平衡的概念引出其特性,电平衡与蓄电池亏电的关系,重点对蓄电池故障率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了整车电平衡与蓄电池故障率的关系,最后给出了电平衡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刘妮 《汽车实用技术》2022,47(4):127-130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重卡市场保有量连年上升,客户对重卡舒适性、智能化的需求逐渐提高,整车电器零部件也就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整车电器故障问题也逐渐显现,故障率日渐上升。重卡在行驶过程中,常常因汽车线束问题导致的电器系统失效,严重威胁汽车行驶安全。文章主要从处理重卡线束磨损的经验出发,列举在售后改进过程中线束各类失效的典型模式,分析失效的原因并提出有效整改方案,极大降低线束售后金额,提高整车电器系统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在车辆日常使用过程中,存在用户长时间停放车辆,不合理使用电器设备的用户习惯,车门未关闭等场景,造成蓄电池亏电发生。本文重点介绍了整车蓄电池亏电时,通过大数据抓取,规则逻辑判断,以短信、APP及电话提醒用户行车充电或提供异常亏电的分析建议,减少车辆蓄电池亏电导致无法启动的问题,降低道路救援事件的发生,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6.
整车识别代码VIN在总装车间打印后,售后出现掉漆、锈蚀等质量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通过对前后道工序的工艺差异性、优缺点进行对比,以及对设备存在的问题点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在焊装时打印VIN的效果更好,可以有效解决车辆售后出现的掉漆、锈蚀等问题。VIN打印工序的前移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售后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制造过程产生的工艺失效点,从而真正满足整车制造过程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明轩 《汽车与配件》2004,(21):18-21
蓄电池在汽车中是传统用品,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近年来日本蓄电池制造商在不断开发新品,提高用户对蓄电池维护保养认知度以及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采取了多种扩销、促销活动,使蓄电池行业在日本汽车售后市场中仍保持着相当的活力,被誉为“有生命活力的商品”。 一、环保型蓄电池问世 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蓄电池大致可分为“标准型(Antimon type)蓄电  相似文献   

8.
在汽车工业中铅酸蓄电池的老化现象非常普遍,如何能够提前识别出蓄电池老化以及制定相应的整车保护措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蓄电池老化的背景和意义,几种常见的老化种类,阐述了蓄电池的相关老化信号定义以及开发算法。最后通过相应的标定来将相关的信号运用到整车的功能中并给实际用户带来收益。  相似文献   

9.
整车电子电器产品的增加会导致整车静态电流的增大,整车静态电流过大,会造成蓄电池的能量消耗过快,导致蓄电池电量不足甚至亏电。本文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测10款车型的整车静态电流和与之匹配的蓄电池参数,提出了一个整车待机时长的计算公式。本文提出的整车待机时长评价方法是由整车待机时长的计算公式得出的一种评价方法,可以为整车电气系统开发做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整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也悄然带动了售后市场的消费潜力。据预测.今后国内蓄电池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3%.到2008年,国内蓄电池售后市场需求总量将会达到近1600多万只。面临市场前景较为广阔的国内蓄电池市场.世界蓄电池强势品牌博世也计划推出适合中国大部分市场的蓄电池产品。  相似文献   

11.
由于重型自卸车承载力大且使用工况恶劣,导致整车后悬架系统中气室支架产生裂纹、断裂等故障频发,严重影响客户正常使用,同时使得售后维修及索赔成本增大;本文针对气室支架在使用过程中的失效模式在原有技术及结构之上进行优化设计,从而降低气室支架故障率,最大程度的提高气室支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线束的前期布置设计、零件制造品质、整车装配品质3个方面研究分析线束管路品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整车管路品质评审,以及供应商线束零件品质和整车装配品质监督管控等方面,探讨了整车线束管路品质问题的预防和控制策略。通过前期有效预防和监督管控,可以有效降低整车线束管路品质问题发生风险和频次,提升整车安全性,提高整车品质,降低售后抱怨。  相似文献   

13.
张波 《时代汽车》2024,(6):141-144
随着汽车向“新五化”发展,动力、底盘、车身、座舱、驾驶辅助等各域电气化程度越来越高,汽车电子元件数量大幅度增加,加上用车场景的复杂化,使得整车电气系统设计变得非常复杂,故正向的整车物理架构设计和关键的电平衡设计变得异常重要。文章简要阐述了整车物理架构开发流程,对每一步骤的工作内容和输出物进行简要说明;以某款重型商用车为例着重介绍了整车电平衡设计的方法。对整车而言,发电机、蓄电池以及整车用电器供电及用电是一个相互平衡的过程,电平衡计算即是确保这一过程:以满足启动、储运、供电、充电、驻车运行等多项性能和场景化功能为前提,围绕蓄电池和发电机选型开展设计。合理设计整车电平衡性能,不但可保证车辆电源系统的安全可靠,还可指导零部件选型,有效降低发电机、蓄电池等零部件的成本,增加蓄电池等零部件寿命,降低整车油耗。[1]  相似文献   

14.
电动汽车的电气架构通常包括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VCU、蓄电池、DC/DC转换器、高压箱PDU、电池管理系统BMS、充电系统以及高压附件等,在电动汽车未启动或长期放置时,作为其内部的低压用电设备,如收音机、点烟器、仪表灯光系统、整车控制器、BMS等工作电源,对于电动汽车的正常起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偶尔会因蓄电池亏电,导致整车无法上高压。本文阐述一种在各种工况下的技术控制策略,避免因蓄电池亏电而导致车辆无法起动,保证车辆使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结合客车电气系统的设计经验,从整车蓄电池和发电机电源系统到起动机和整车用电设备之间的角度,介绍客车电量平衡的匹配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6.
基于蓄电池充放电循环寿命模型、整车静态电量消耗测试分析和相关的用车习惯大数据,提出了起动型蓄电池使用寿命预测计算方法。应用该预测计算方法,通过某车型改进前后的设计使用寿命预测值和实际值对比,验证了该理论能较准确预测用户使用两年左右的蓄电池返修率。基于该理论,进一步提出了在整车开发期间需要进行静态电量消耗管理的策略,提升了新车电源系统自主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出口乘用车蓄电池亏电问题,分析了问题原因在蓄电池和整车电路两个方面;通过选用性能优良的蓄电池,改进整车电路原理图、熔断丝盒以及线束,解决了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汽车电源管理系统负责对整车的电源系统状态进行监控,并对蓄电池、发电机的供电和负载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进行管理。当整车负载较大时,控制发电机输出功率增大,当发电机功能输出超出负载的需求及蓄电池的充电需求时,控制减少发电机的功率输出。当发电机不工作时,蓄电池电压降低到一定值,限制或禁止某些较大负载的功能,从而降低进一步的电流消耗,保证蓄电池下一次的起动性能。汽车电源管理系统的目的主要是为保证整车静态存放时间,防止蓄电池出现过充或过放,从而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提升车辆的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乘用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日益收紧,各大整车厂针对传统汽车领域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来满足日益严苛的油耗限值,为此,引入智能可控发电系统(Electrical Power Management System,EPMS),对此系统进行电控技术标定,通过监测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及电解液温度,计算出蓄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蓄电池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及蓄电池功能状态(State Of Function,SOF)。根据蓄电池的不同状态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从而达到智能可控的能源管理;通过对比智能可控发电系统与常规不可控发电系统对整车油耗的影响,发现智能可控发电系统可使整车燃油消耗量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整车油耗。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对售后VEI(配件订购系统)、SIS(售后信息发布系统)进行了全面整合优化,全新升级为TIS系统(技术信息系统),成为国内重卡首家采用集成化系统进行售后信息发布与售后信息交互的整车厂家。TIS作为各系统的唯一入口,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提高了售后服务效率和配件订购准确性。TIS的英文含义:T:Technical I:information S:system TIS系统实现了系统和功能两大模块的升级。新:平台升级TIS前身SIS系统,是引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