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车门内护板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车门内板是车门的主要零件。车门内护板通过塑料卡扣或者塑料卡扣与螺钉组合的方式安装在车门内板上。车门内护板周边压在车门内板面上。不同汽车企业的设计概念与侧重点不同,车门内护板与车门内板的配合形式也各有不同。根据车门内护板周边是否有翻边、车门内板型面是否有沉台特征、以及二者形成的间隙形式,可以将车门内护板与车门内板组合成几种常见的配合形式。文章主要对二者常用的配合形式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概括分析各种形式的优点及缺点,为设计工程师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承载式车身是由很多块钢板通过焊接、螺栓固定等方法组合而成的整体。车身外部是由前后保险杠、车门、前后翼子板、发动机舱盖、车顶和后备厢盖等10余块外观钣金件组成。通常情况下,当车身结构处发生损伤变形时,往往会影响到另一侧及相邻的外观板件的配合。车身结构部位的控制点和工艺孔在修复到原始尺寸时,车身外观钣金件的安装,一般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调整,就可以达到装配要求。相反,如果车身结构部位没有修复到位,从车身外观钣金件的配合就可能反映出来。如果修复时采用了改孔或其它野蛮的操作方法,车辆在修复后则会留有故障隐患,而且其外观也会使人感觉不协调。  相似文献   

3.
通过解决某车型副车架和车身安装螺栓松弛引起的异响和断裂问题,分析造成螺栓夹紧力不足的原因,论述被连接件接头的设计质量决定了接头紧固质量问题。使用滚齿套筒可以提高摩擦系数,但一定要合理设计滚齿的形状和尺寸。副车架和车身的2个套筒端面面积要有合理的比值。为了保证滚齿嵌入量,连接面的硬度差必须足够大,同时使用扭矩转角法保证夹紧力稳定。  相似文献   

4.
正路虎发现神行汽车采用单速后车窗刮水器电机,通过3个螺栓固定安装在尾门内面板上。后窗刮水器电机通过连接至电机主轴的蜗杆传动机构来驱动一组齿轮机构,该齿轮机构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刮擦后车窗所需的来回弧形运动。1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5.
运用Dynaform软件对汽车提升门内板检具的两种设计方案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了重力单独作用及重力与回弹力综合作用下零件的尺寸变化。结果表明,提升门内板检具放置方向应设计为车身坐标方向,以满足零件测量要求;在对产品进行仿真分析时,除了对零件进行生产状态下的回弹分析以外,还需要考虑零件在检具上只有主基准支撑及夹紧状态下的重力影响。  相似文献   

6.
钢桁梁桥在现场安装时会出现杆件与节点板螺栓孔错开的情况,需对螺栓孔进行扩孔处理。但现有规范中大圆孔的扩孔系数是个与扩孔后直径无关的定值,且未考虑由多块钢板组成构件时,其不同扩孔位置对不同板件的影响。而既有成果仅对长孔和无扩孔结构承载力进行了研究,未考虑钢桥安装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为此,针对钢桁梁桥节段螺栓孔扩孔问题,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拼接板与中间板全部扩孔、仅中间板扩孔、仅拼接板扩孔等3种工况下螺栓的抗滑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扩孔直径相同时,全部板件开孔螺栓抗滑力损失最大;仅拼接板扩孔次之;仅对中间板开孔时,滑移荷载降速最小。  相似文献   

7.
整车对灯具的要求除灯光安全法规外,美观、协调、匹配、间隙、面差、气候适宜、耐久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考核指标。每个零件都决定了灯具品质和整车品质。目前车灯与车身的固定安装,普遍通过螺栓将车灯固定在车身上。本文就一种合理的车灯用双头螺栓包括其配合结构的研发过程、结构来源进行解析说明。  相似文献   

8.
结合复合材料的具体成型工艺、连接工艺等特征,在原有钢制后举门的模型基础上,对复合材料后举门的内、外板及其附件的安装方式进行设计,以探索车身轻量化技术路线,为今后的复合材料车身零件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某车型为例,对锁体、外开手柄,内开手柄的布置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门锁系统的布置要点,以及行程匹配设定要求,并对外开手柄的开启力进行计算,介绍了门锁系统的的布置设计方法,对门锁系统的开发设计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丰田花冠轿车车身防盗系统是在中控门锁系统上安装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丰田花冠轿车中控/遥控门锁及防盗系统电路故障率较高。本文全面介绍了丰田花冠轿车中控/遥控门锁及防盗系统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系统常见故障及原因,以便为维修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某种粘土纳米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介绍了其制备方法,并对该材料进行了性能测试。利用已有的轻型车门护板模具,采用该材料进行了产品成型工艺试验,并对门护板制品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聚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生产的门护板产品性能满足轻型车门护板的使用要求,而且由于新材料中填料填充量小、密度低,有利于实现汽车零件轻量化。  相似文献   

12.
田永  韦俊 《天津汽车》2012,(8):17-20
车门密封条是汽车车门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文章介绍了车门密封条的种类与材料的选择,研究了玻璃导槽、内水切、外水切、门密封条及门槛条等车门密封条的典型断面结构,分析了这些断面的不同功能与设计准则,展示了密封条的微观结构与配合关系。最后得出结论:断面设计是密封条设计的关键,直接影响密封条的性能,同时为后续的密封条设计开发提供参考与支持。  相似文献   

13.
车门内饰板设计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正伟 《汽车工程师》2012,(3):44-46,63
车门内饰板对汽车内饰整体的美观性、乘坐舒适性、使用方便性及安全性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车门内饰板设计在车身设计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通过归纳分析车门内饰板的典型结构形式、其与周边各系统部件的关系以及试验验证方法,提出了车门内饰板的设计开发思路,总结归纳了设计开发方法及要点,用以确保车门内饰板设计开发的正确性,从而确保整车内饰品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4.
武冬蕾 《汽车工程师》2012,(9):43-45,48
为检测门锁控制器在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方面的能力,文章阐述了门锁控制器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测试平台的搭建和测试步骤,并对门锁控制器进行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抗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加骚扰脉冲1期间门锁控制器不能正常工作;施加骚扰脉冲1之后及施加骚扰脉冲2a,3a,3b期间及之后门锁控制器均能正常工作。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ISO7637-2:2004标准中评价准则对结果进行评价以及门锁控制器的工况判断其满足产品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整车的侧面碰撞性能开发试验中,某车型左后车门出现开启现象,影响整车的侧面碰撞安全性能。分析表明侧面碰撞过程中后门的开启与门外板的变形模式及车锁结构的相关性。而车门外板变形对门板厚度、门包边强度的控制很敏感。通过稳健性优化设计,对各个控制因素进行优化选择,使后门系统在侧面碰撞中能够保持稳定的变形模式,从根本上解决碰撞过程中车门开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汽车车门气压阻效应的理论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基于Excel平台、利用VBA语言、使用数值积分方法,开发出一种用于计算车门关门能量/力中气压阻效应的应用软件.该软件不仅具有可视化的人机交互界面,而且能够方便快捷的根据需要计算出气压阻效应在关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力.与试验数据比较误差不超过10%,从而证明了该软件的计算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一种轿车车门密封条压缩变形测试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门密封条直接影响车门关闭力、车门操作舒适性等。介绍了一种车门密封条压缩变形测试装置,它采用步进电机驱动,用光栅尺精确测量,采用力传感器测量力,应用立体视觉原理测量变形。通过密封条压缩变形测试装置,可以实现海绵橡胶密封条压缩变形的力-位移-变形复杂响应测试,不仅有助于正确评价各种密封条结构对车门关闭力的影响,同时也为采用先进的CAE软件进行密封条结构设计和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用激光测速原理设计了车门闭合力测试仪,给出了光学系统及激光系统电路。该仪器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点光源,记录激光束依次通过车门某点的时间间隔,测出车门速度,进而计算出车门轴锁系统的阻力。分析了该仪器测试误差来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的测量数据精度能够满足轿车车门闭合力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9.
拼焊车门内板冲压成形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采用不等厚拼焊板的车门内板在冲压成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接着对缺陷区域进行主应变测量和安全成形裕度预测.结果表明,车门内板出现破裂和起皱的主要原因是拉延筋阻力不足和厚、薄两侧板料的流动阻力不均.最后提出采取局部调整拉延筋阻力和压边力等措施来改善车门内板冲压成形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解决一款商用车驾驶室车门防水问题,并对防水性能提升进行设计研究。在生产的过程中车门和驾驶室装配固定连接,车门防水由于受到车门钣金、车门密封条零部件、车门电器线束、防水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直都是车门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车门钣金间和门框钣金间隙控制、门框密封截面、档水条密封截面流水方向引导、车门线束及拉丝固定的布置、同时防水膜隔音棉一体式结构控制要求等,提升车门系统防水和其周边相关零部件匹配要求。经过设计控制措施对该车车门系统防水结构设计研究进行实际验证。结果对每一台车淋雨试验,解决防水车门系统漏水问题。从而提高了驾驶员舒适性和保障安全生产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